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版年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运用木版雕刻套色印刷在纸上或线版印墨后手绘的版画,可以直接粘贴在墙壁或门上供人们供奉和欣赏。此类画多用于岁末年初喜迎新年时张贴,故被称为木版年画。说起木版年画,人们首先便会想到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  相似文献   

2.
吉祥年画     
“年”又近,人们会在自家门上贴对联、福字和年画,以迎接新年,带来吉祥如意. 年画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内涵的民间艺术形式.它由秦汉或更早时期用于驱邪避灾的门神画演变而来,逐渐成为民间特有的象征性装饰艺术. 年画题材包罗万象,但驱凶辟邪和祈福纳祥一直是贯穿其内涵的两大主题,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信仰和心灵诉求,前者以各种神像类年画为主,后者以丰富的寓意吉祥安康的年画为主.  相似文献   

3.
杨洛书是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第十九代传人,从17岁开始正式从事年画创作.他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制作特点:画样流畅圆熟,雕刻工整缜密,套印准确细腻,点胭色彩鲜丽.杨洛书积半个世纪的经验,独创了以"刀头具眼、指节灵通"为主旨的独特雕版方法.为了不断开拓年画题材,杨洛书长期在民间生活中吸取营养,挖掘、搜集、整理、创作了一大批艺术珍品.他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大名著画册,出版了<杨家埠木版年画全集>等作品,可谓笔笔浸透心血,刀刀栩栩如生,为中国年画史添了重重的一笔,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相似文献   

4.
吉祥年画     
彭冰 《今日重庆》2015,(2):78-81
"年"又近,人们会在自家门上贴对联、福字和年画,以迎接新年,带来吉祥如意。年画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内涵的民间艺术形式。它由秦汉或更早时期用于驱邪避灾的门神画演变而来,逐渐成为民间特有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年画题材包罗万象,但驱凶辟邪和祈福纳祥一直是贯穿其内涵的两大主题,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信仰和心灵诉求,前  相似文献   

5.
梁平新年画     
春秋 《今日重庆》2004,(3):126-129
“梁平年画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厚重沉着丰富的色彩,威武雄壮的武将造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人物不分男女,都在脸上腮部涂上一块椭圆形的桃红色,妙趣横生,在年画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岱峻 《中国西部》2002,(3):92-97
就象川戏和川菜,绵竹年画也是巴蜀文化的重要构成.绵竹年画并非单指绵竹的年画,而是一个浓缩时空的文化符号,影响到文人画、戏剧、雕塑、甚至民风民俗--尽管人们往往只看到后者对它的影响;如今只说绵竹年画,因为早年四川夹江、梁平、成都、简阳等地的年画已杳然难寻;而绵竹年画在吸收融合了各地年画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影响巴蜀,遍及西南,远播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  相似文献   

7.
几乎每个青岛人都知道胶州大秧歌、崂山道教音乐、黄岛民间剪纸、宗家庄木版年画等在青岛流传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这种不可再生的艺术资源丰富了青岛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潍坊市寒亭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风筝年画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我区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以风筝、年画这一独特的姊妹艺术为重点,坚持挖掘传统、培育特色、创新发展的思路,实施三大文化工程,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全区呈现出文化与经济相融共促、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2011年,我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年画、风筝)”。  相似文献   

9.
朱仙镇木版年画体现了自由、质朴的艺术风格和多元的审美情趣.在表现手法上,朱仙镇年画汲取了历代传统绘画技法及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从而以粗扩的线条、夸张的形象、古拙的气势,显现出河南地区特有的民间美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杨家埠村,向以生产木版年画闻名于世。早在明代洪武年间,这里的杨姓艺人就开始创作木版画艺术品了。至清朝,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技法臻于成熟,绘制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艺术风格填密质朴。自此,年画生产形成产业,规模和产量逐年扩展,清朝乾隆后期,杨家埠已有"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数万"的称誉。1949年后,当地政府积极扶持发展年画生产,成立起"杨家埠年画改进委员会",并组织艺人对古代工艺进行发掘考察,在原先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革、创新。"文化大革命"期间,年画业遭到严重破坏,画版被毁,画人改行,生产全部停顿。自1978年起,杨家埠人重操旧业,成立起年画社和年画研究所,将这一濒临失传的艺术品类进行抢救性整理,恢复了个体生产年画的传统方式,画品的艺术性和产量达到了近百年来的最好水平。现在,杨家埠生产的木版年画不仅为国人所喜爱,成为他们欣赏与收藏的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