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检中国古籍,最让人难以破解的当首推《山海经》,其中的山川道里,轮廓模糊含混,方位距离也歧义横生,让人难以确指。而那些异物怪兽、神人神址、奇俗奇事、方物怪闻,更是让人头疼———这也正是这部上古奇书让百代生疑,学者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原因。比起《诗》《书》《礼》《乐》《易》来,《山海经》成了真正的天书,似乎出于外星人之乎。其实,正是由于这部书逃脱了孔子及后世儒家学派的整理增删,才较好地保留了其本来的面目,使我们后来人可以一睹上古时代的社会风貌与民俗文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原汁原味的真品。正因为它所记述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涂翠平 《老区建设》2008,(20):45-46
《狂人日记》关于“吃人”的社会批评,主要是一种对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文化形态进行反思之后的严厉抨击。鲁迅从家族内部的陈腐的伦理关系入手,深刻概括了中国人处在家族制社会中卑劣的生存状态,让读者从“吃人”境层上去切实感知中国家族制度及其儒家思想这一文化依托的虚伪性,《狂人日记》也展露出鲁迅自己那种来源于某些传统文化的束缚的难以张扬但可以领略的心理弱势。  相似文献   

3.
赵文华 《西部论丛》2005,(11):81-81
第一本《西部论丛》的发行到今天已经四年多了,我也伴着《西部论丛》走过了四年。它的成长、它的每一个变化和进步都深谙于心,包括种种的期许都让我无时不注视着它的发展。精美的装帧、惟美的排版、美工、隽永的文字、精辟的论述,包括那些闲散的游记,都让人很愿意读下去,而这几年与编辑部记者们不断增加的友谊,  相似文献   

4.
车辉 《中国报道》2008,(11):26-27
2008年9月18日,注定是会让很多中国人敏感的日子,作为《劳动合同法》的细化和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于此日公布。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虢》剧以它深邃的内涵给当代观众以多种启迪,让人浮想联翩,难以平静。作者所倡导的是一种新的人生态度:远离浮华,静视红尘,珍爱人生,不弃亲情……而这种向往对眼下这个价值观激烈碰撞的时代,尤其对于当代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和谐的合理态度,也正是《虢》剧的高度所在。  相似文献   

6.
李竟涵 《新西部(上)》2007,(7X):148-148,150
在一个春末的日子看完了电影《盲井》,却仿佛置身于严冬,从心底涌出一股寒意。这不是~部会让人心情愉快的影片,也不会让观众乐于重温,因为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它太直接地把一种残酷的生存摆在你面前,却用一种不带感情的口吻。  相似文献   

7.
梁桂全 《南方经济》2005,(10):74-75
著名经济学家孙孺同志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创建人之一,也是《南方经济》杂志创刊人。《孙孺纪念文集》已于2005年8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本刊选登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8.
冯洁 《浙江经济》2009,(15):63-63
央视《新闻联播》将作改版,沸沸扬扬传了足足一月之久,结果却被证实是一场误解。“《新闻联播》绝对不会改,也不能改!”这是从央视工作人员口中说出的。听到这样的说法,觉得有些可笑,在传媒业高度市场化的今目,有什么是能够一成不变的,着实让人怀疑。  相似文献   

9.
乔亚兰 《新西部(上)》2007,(7X):153-153,150
《大长今》在我国的热播让人们看到一种新的艺术创作路径,疲惫而浮躁的当代中国人看着这来自韩国的电视剧,为那至情至美的故事而深深打动,其实真正打动我们的是自己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本身所具有的、回归人性本源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韩剧《大长今》坚持高尚的审美情趣,却同样能获得极高的收视率,原因是它不只是在形式上,更主要的是从心灵里贴近电视观众,让人在娱乐中提升精神品格,升华心灵境界。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广大民众,都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和人生教益。  相似文献   

10.
陈跃彬 《魅力中国》2011,(10):70-70
有人曾评说:“人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人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人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友”。有幸拜读《陈情表》一文,文章的孝情深深感动着我,冥冥之中看到李密含泪奏表的情景。我们常说:动人者莫乎于情,也难怪晋武帝当年读此表后感叹:“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相似文献   

11.
张玉荣 《魅力中国》2014,(26):75-75
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主题歌曲《雪绒花》是经典之作,作者借物言情,借物言志,表达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奥地利人对美丽祖国的热爱和奥地利人的顽强精神。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记载的上古神话传说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不仅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历史及其风俗,也体现了远古先民的神话思维方式。《山海经》的神话思维的四个特征是:主体意象客体化;具象体验;浓烈情感体验;神秘隐喻意象。  相似文献   

13.
一部《潜伏》的热播,带火谍战剧市场的同时,也不经意间让“潜伏”成为了“办公室政治”的代名词。余则成以一己之力在军统天津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赢得了各界的追捧。有人津津乐道将其奉为“职场厚黑学”,还有人为此写出了详尽的职场攻略。《潜伏》中虚拟的谍战让当代焦灼的国人产生了误读,  相似文献   

14.
《销售管理》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传统的以理论教学、或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从事过销售管理的相关业务,也根本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为此,我们引入了"角色定位"的概念。我们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提出"角色定位型"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课程教学全程中的定位教学,让学生在上第一堂《销售管理》课时就明白,学习《销售管理》的目的就是学习怎样做一名销售经理。  相似文献   

15.
冰玄  张质 《今日重庆》2008,(5):109-111
美丽的玛丽亚和7个可爱的孩子唱着优美的歌曲,带着重庆观众走进了奥地利的阿尔卑斯群山之间,在欢快、幽默.紧张的故事氛围中,让人感受到了百老汇原版音乐剧《音乐之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修改《公司法》是为了让《公司法》更好地适应公司经营的需要,我国《公司法》在适应公司的同时也对公司经营管理提出了挑战,这也是此次《公司法》修改的一大亮点。本文试图从《公司法》与公司经营管理的关系入手,以现行《公司法》与企业管理的相互适应性为目标,寻求公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人物的命运也能像大人物那样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是为了谋生和寻找自我价值而面临无尽琐事的许许多多普通人中的一个,因此他命运的悲剧性让人深思。《飞蛾之死》中那个为了能将弱小的生命再多维持一刻作最后挣扎,但最终无法与死神的力量抗衡的飞蛾给读者带来的震撼也同样发人深省。两者虽不为同类,可是他们最终的命运却极为相似,都在百般挣扎中走向生命的终点。但是,显然两个小角色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诠释却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籍《山海经》艺术风格独特,学术价值较高。对《山海经》的认识与研究,人们也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很多学者从神话、生态、地理、英雄形象、神怪、病名、图腾崇拜、神话思维、原始宗教、文化等方面对《山海经》进行研究,还有学者将《山海经》与《庄子》、《楚辞》、《周易》等作品进行对比研究。现主要对《山经》中的民风民俗地理常识等风物知识进行粗略分类与分析,从而对《山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9.
多年以前,我一个人钻进大连进步影院,放映的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看到一半,我彻底傻掉了。这是什么电影?除了旁白,基本上没有人说话。画面虽然很美,故事却让我看得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电影结束时,我头晕脑胀地逃出影院。十艮恨地回望一下大幅海报,后悔不该心血来潮看什么电影。这个电影,真的超出了我当时对电影最大的接受底线。世事难料。几年后,《东邪西毒》竞成了我最喜爱的影片之一。我终于能看懂王家卫的电影了。一盘VCD不知看了多少遍,百爱不厌。画面美,台词更美。我甚至把全部台词打印下来,时不时读上一读。那时不知,现在回想,也许是王家卫台词中的一股浓浓的文艺范儿征服了我。  相似文献   

20.
凉夏 《走向世界》2014,(40):84-87
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时代的记忆。对于笔者来说《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灌篮高手》、《七龙珠》等一系列动漫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童年。 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许多与动漫相关的产业和职业也随之开始萌芽。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Cosplay了。 动漫的盛会 烟台的夏天来得快,去得也快,刚过了8月中旬就早早地褪去了夏的炎热,凉爽的秋风已经开始肆意宣扬着秋的到来。人们的脸上不再有被夏日炙烤时的皱眉,取而代之的是让秋风拂面的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