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燕玲 《新经济》2013,(17):97-98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状况,提出了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再认识,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着教育内容枯燥无味,教育教条化,与现实脱离,并受到西方多元文化的侵蚀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我们应该在教育内容上,改革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在教育方式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网络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信仰问题;在教育环境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切实搞好反腐倡廉,及时遏制社会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2.
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当前大学生的信仰问题,社会必须加以关注.我们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解决好这个问题,为当前大学生信仰的重建创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他们的信仰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全社会的思想动态,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纠正偏差的途径是传统美德同现代精神的新观念相融合,净化人才竞争和学校教育环境,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信仰危机凸显,大学生人生信仰失落、实用主义价值观抬头、宗教信仰蔓延、政治信仰缺失的现象显现。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学实效,发挥大学生信仰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建立树立正确信仰的有效渠道;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塑造大学生建立科学信仰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特点及其成因,并最终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探索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郑傲翾 《大陆桥视野》2016,(14):257-258
信仰是主体对某种事物或者某种主义高度的推崇与信服,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类赖以生活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崇高的、与时俱进的信仰,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信仰。信仰教育是文化教育领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教育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如何坚定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通过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实证调查、数据分析,实现了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整体把握,并分析了该问题的成因、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如大学生出现的"信仰缺失"与"信仰异化"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道德缺失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与大学生信仰教育不足有关。而信仰又是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价值体系的特色维度,因此加强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为核心的信仰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党校信仰教育面临着社会现实与信仰教育的博弈、大学生自身问题不容忽视、多元化信仰的冲击等问题。因此,应该正确理解信仰教育的任务和重点,有效整合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信仰教育内化的规律,充分发挥信仰教育的榜样示范效益,完善信仰教育的媒介与载体,以进一步促进高校党校更出色地完成大学生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分析、根源挖掘,提出其研究对策,重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信仰的确立是个体对其所遇到的各种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比较、认识和选择的过程。面对着我国目前信仰态势的特点,我们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系统的学习、严格的党内生活和长期的社会实践锻炼等方面下大功夫,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3.
广西当代大学生信仰模糊、政治信仰缺失、宗教信仰蔓延、实用主义价值观抬头的现象比较显现,大学生信仰状况不容乐观。急需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塑造的良好信仰环境下,大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两课"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树立稳定的主导性价值观,区分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投身社会实践,消除信仰功利性和肤浅化,才能扭转当前的形势并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我国快速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与之相应的却是大学素质整体水平的下降,大学生道德信仰的滑坡即是重要表现.如何解决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并分析此现状产生的原因,从而培养大学生科学的道德信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李全武 《经济师》2009,(10):106-106,118,119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有关,又与传统就业观念紧密联系。大学生应审时度势,树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理念:从发达到欠发达地区就业的理念;从城市到农村基层就业的理念,从国企到非公企就业的理念;从注重就业到积极创业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16.
郭秀兰 《当代经济》2009,(18):128-129
采用问卷对380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信仰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群体的大学生信仰呈现如下特点: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信仰: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非主流信仰表现得很强烈:不同专业学生的信仰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上帝死了”使得西方世界的人们摆脱了中世纪宗教枷锁的束缚而获得了自由,但自由有时却成为了一种堕落和沉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对宗教信仰的关注反映了现当代人们对放弃宗教信仰的反思。美国犹太作家辛格力图在其代表作《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用文学的方式探讨宗教信仰在个体生活中的发生机制,用主人公雅夏的精神探索来印证西方宗教哲学思想中的相关理念,用雅夏的故事来阐明他所理解的上帝信仰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帅  解广夫 《时代经贸》2010,(10):277-278
引导大学生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克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实用型价值、信仰多元化的冲击以及实践教育环节的缺失。探索多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渠道是加强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引导大学生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克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实用型价值、信仰多元化的冲击以及实践教育环节的缺失.探索多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渠道是加强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有许多事情需要做,诸如立法的、执法的、体制的、观念的,等等。建立一个法治社会,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然而,目前我国公民对于法律的信仰程度与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还相差甚远。例如:为什么发生纠纷之后害怕打官司;为什么到法院打官司没有关系心里就没底;为什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