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要实现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法律、政策、宣传及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工作》2001,(2):41-43
运用宏观经济景气监测系统和国民经济核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全区经济增长率可落在8.2—9.6%之间。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我们认为在2000年我区经济停止连续三年增长速度明显回落的发展趋势后,国民经济增长将会成为新一轮成长期的转折点,2001年我区国民经济可望保持快于全国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新疆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索洛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对新疆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测算,以探索影响新疆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经济增长属于资本推动型,但是,综合要素生产率(TFP)已成为新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2)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变动、宏观制度变迁等是TFP提高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推动新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0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9635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21080亿元,增长7.8%。  相似文献   

5.
建立资源与经济核算一体化是政府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根据我国资源核算现状,提出建立同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连接的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实施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司武飞  周浩 《特区经济》2005,(12):111-113
绿色GDP(Green Gross Domestic product,GGDP)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绿色核算的核心指标,广义的GGDP=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一人文部分的虚数;狭义的GGDP是指扣除环境资源资产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国民财富的总量指标。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的GGDP指标是指狭义的GGDP。由于GGDP能揭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因此它克服了GDP的固有缺陷,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引导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绿色GDP核算则是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了经济与环境的核算,属于宏观核算。以一个会计主体(企业)为例: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企业发生的所有费用,  相似文献   

7.
29686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同比增长7.0%。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二季度主要指标增速企稳向好,国民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发展活力动力增强。但是,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复苏曲折缓慢,我国经济回稳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8.
王淼  刘晓洁  李洪田 《乡镇经济》2004,(11):38-39,24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涵和主要的三种类型: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国民账户体系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2003年我国最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海洋生态资源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9.
2004年前三季度,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生活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3144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6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1631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28953亿元,增长8.5%。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要求建立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GDP核算是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在修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时。根据社会统计可持续发展观理论提出的新的核算概念。本文简述了挪威进行绿色核算和建立绿色GDP的历程与现状,指出了资源核算的特点及其建立绿色GDP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比2003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77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3822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18774亿元,增长8.0%。  相似文献   

12.
宋琼慧 《中国经贸》2010,(18):138-138
国家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该能体现居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然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反映能力并不理想。本文旨在分析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多层次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3.
7月14日,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3》。报告认为,虽然2012年的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已降至2.6%,但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在未来几年仍然较高,并且在国际国内经济矛盾复杂的条件下,很有可能以某些短期的突发变化为契机,从结构性物价上涨迅速演变为总量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4.
<正>“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7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要实现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法律、政策、宣传及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与环境资源一体化核算的必要性经济与环境资源一体化核算是指将经济核算与环境核算结合在一起,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从数量上进行的系统描述和测定,目的是为实现一国或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属于宏观核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经济与环境一体化核算源于两个事实:1.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2.为管理所必须的现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尚没有一个数据系统能够较好反映出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起初,人们认为两者互不相关,机械地将两…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客观经济信息系统。我国新的国民体系从1985年开始研制,经过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和论点论证,到现在已经较完善的方案,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我国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吸收国际上核算体系的长处后制订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的基本结构是按社会再生产的实物运支和资金运动辩证统一运动过程和各个环节来制订的,它与我国原有的核算制度相比,主要的特点,一是扩大了核算范围,从物质产品的核算扩大到全社会劳动的核算;二是充实了核算内容,在原物质平衡表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新SNA的内容,并加以改造使之适合我们国;三是改进了核算方法,采取平衡表、帐户、矩阵相结合的方法,组成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掌握和探索新国民经济体系及其对计划职能转变的关系,对我们更好地从事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军 《山东经济》2008,24(4):26-31
所谓非市场核算是指对人类经济活动中未经市场交易的活动进行的核算,这些活动包括住户生产、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及环境服务等。进行非市场核算具有重要意义。进行非市场核算需要解决若干方法论问题,这包括卫星账户的采用问题,非市场核算的测定目标问题,非市场核算的范围问题,非市场核算的数量与价值测定问题。为了及时跟踪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的最新进展,也出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在我国有必要积极开展非市场核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海洋生态资源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涵和主要的三种类型: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国民账户体系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2003年我国最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海洋生态资源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十四五”的第一个春天,我国第一季度经济迎来了亮丽的成绩单。4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