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元旦谜趣     
在制谜中,常常可以用一个谜底设计出不同的谜面。这样的灯谜,只要相扣得当,猜起来也妙趣横生。读者朋友,在欢庆节日期间,如果你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猜几个"元旦"题材的灯谜,则更加快乐而又有意义。以"元旦"为题材可设计出很多有趣的灯谜。例如:"细看园中景,旧貌变断颜。"第一句扣"元",第二句用笔画移位法将"旧"移变为"旦",这不是"旧貌"变了"新颜"吗?"清明前一日"。本来"清明"专指清明节,这里却另辟蹊径,另解为"清朝、明朝"。在这两个朝代之前自然是"元"朝;一日合之为"旦"。"一一看分明"。这是根据元旦是一月一日而设计的。"看分明",你会看到分开的"明"念"月日",再与前面"一一"可组成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先当债主,后当财主"的"借字号发展战略成为经验之谈。在一些地方,那小小的"借经"一时间也被各级干部"炒"得相当火热,什么"借船渡海"啦,"借梯上楼"啦,"借鸡生蛋"啦,等等,似乎唯有"借",经济才能发展。然而到头来,真正能当上"财主"的寥寥无几,而成为"债务大户"的却比比皆是。当然,穷则思变,通过"借"改变落后面貌,这对有些地区、有些企业来说不失为良策,且成功之后津津乐道其"借经",倒也是有"资本"的。问题是,不少干部爱拾人牙慧,不加分析地大力推崇靠"借"什么发展本地经济,恐怕就不那么聪明和灵验了。其实,经济发展战略在于"略",何必都用这"借"  相似文献   

3.
近日,"提高福利会养懒汉"的话题有人说,公子的"公"来自公母的公,是男子的意思,这就大错特错了。公子的"公"是一个敬称,它实际上是来自公私的公。"公"是个会意字,上面一个"八"字,表示相背;下面一个"厶"字,是"私"的本字。"与私相背"当然是"公"字了。《韩非子?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传统文化天时地利人和思想为基础,将地球月亮等天体运动所形成的时间周期作为明确的"天时"哲学概念,将地理地物和一般认识的天气气候等形成的区域生态系统定义为新的"地利"哲学概念。指出中国传统农耕实践中"地利"的变化符合"天时"周期节奏的事实,从而明确传统思想中"天时""地利"之间"地法天"的逻辑关系。所有地球万物均受"天时"的影响,在"天时"和"地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通过"农时"的成因历史及在古代农耕生产中的作用,确定"农时"与"天时"在概念上的一致,理清了中国农耕哲学体系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5.
"屯垦"完成的是一种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戍边"肩负着国家政治与军事职能,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兵团承担着地方政府与国家"双重事权"。而先"屯垦"再"戍边",决定了兵团具有企业的属性,就不可能具有"财权"。我国各地财政在经历了"放权让利—分税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框架"三阶段之后,都获取了相应的"财权"。此时,兵团的"事权"的顺序也随之发生变化,使得兵团的性质转化为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在经历10余年改革之后,相应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但其"事权"与"财权"问题仍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究其根源在于兵团不具有实质性的"财权",同时还有国家事权与地方事权界限不明晰等问题的存在。其解决的对策在于:大力推进具有政府职能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明晰"事权";构建稳定增长的收入机制,以期促使兵团"事权"与"财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引进人才,注意"筑巢引凤"。"引凤"不是最终的目的,发挥"凤"的聪明才智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才是"引凤"的初衷。然而,一些地方为了"引凤",把"巢"说得"富丽堂皇",等"凤"来了,要么当初的各项承诺得不到兑现,让"凤"感觉"一场游戏一场梦";要么引来的"凤"没有充分施展身手的条件,徒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孔雀东南飞","凤"去"巢"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筑巢引凤","巢"是前提。只有构建一个好的环境,先让"凤""安居",然后才能让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如"发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就分别与"自强不息"、"民本思想"、"天人合一"、"和合"等息息相关。科学发展观在历史的传承中又凸现时代特色,具有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扶贫攻坚的关健时期,要圆满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这一神圣使命,扶贫不仅要在"增收"上用真功,还要在"节支"上下真力。"收"与"支"是一对逆运算,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会收到"节支等于增收"的效果。"增收"和"节支"是辩证的统一,有收才会有支,但如果支出无度,盲目开支,增收也就成了"竹篮打水"。一些贫困地区走不出"年年扶贫年年贫"、"脱贫又返贫"的怪圈,支出无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这些贫困地区,人们生活虽不富裕,但却吸烟喝酒讲高档、请客送礼讲排场、封建迷信讲大方,结果把增收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本就源于自然,"生态"可谓是其既有之魂,生态农业的勃兴,是农业的必然归宿。"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οικοs",原意指"家"或"栖息地"。农业的"家"就在于"生态"。生态农业将农业置于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中,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永续发展。回归自然,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农业,必然对于一切自然生物持有"敬畏"之心,具有天然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人类自身对于人类生命存在、生命尊  相似文献   

10.
"村"作为一种自然聚落名称,出现较早。但具有制度意义的"村"概念则出现于唐朝初年。唐朝赋予"村"以律令性质,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意味着"村"概念完成了从民间性、地域性向制度性、全国性的转变。本文依据日本求益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唐朝的这一制度的实施程度做了个案分析,研究表明,在山东地区,所有郊野聚落均以"村"为名。"庄"则不具备"村"性质,唐朝的"村"制度实施很彻底。  相似文献   

11.
薛蒙林 《农村经济》2013,(1):104-108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和基本条件之一。辨清"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从研究"三农"问题的内部逻辑和外部逻辑出发,揭示了"三农"问题的实质,提出了统筹协调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给出了制定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进行制度设计所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下"猛药"似乎成了一些大夫治"顽症"的一剂良方。联想到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也有一些顽症,诸如平均摊派和擅自加码等。其重要原因就是用"药"的剂量太小,有的"处方"本来开得对症,剂量也大,可往往被"药剂师"给扣了,没让"患者"照剂量服用。比如:减轻农民负担,上自党中央、国务院、下至省、地、县开的"处方"就不少,剂量也不小,可一旦治起病来,有些"药剂师"却不敢照"处方"下药。今年,安徽省霍邱县委、县政府在减轻农民负  相似文献   

13.
在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上,有人说:要"减负"先"减浮"。可谓一语中的,说到"点"子上。"浮"在哪里?主要是"涉农"单位"浮肿",队伍庞大,人浮于事。过去各乡镇"涉农"单位,近几年来不断裂变、繁衍,有的一分为二,有的一分为三。过去的乡镇会计辅导员,可谓是"多子多福",一下子衍生成"统计站"、"审计办公室";原来的副业干事也不甘示弱,先是由"长房"撑起了"副业公司"的门户,近年来又分锅立灶,挂起了各种服务公司的牌子……据统计,现在就一个乡镇来说,吃农业饭的"涉农"单位大大小小竟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  相似文献   

14.
藏粮于地战略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长期实施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策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何为"藏粮于地"?实施"藏粮于地"有何益?实施"藏粮于地"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实施"藏粮于地"?对此,文章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述。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粮食库存丰富,粮食生产稳定性增强,近年国际粮食价格低廉,这些为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创造了条件。然而,实施"藏粮于地"并非易事,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耕地面积有可能再次大幅减少,耕地质量堪忧;水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业自然灾害突出;规模化生产经营与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粮食生产调控能力弱;国内粮食生产大萎缩和世界粮食价格危机有可能再现,冲击"藏粮于地"行动计划。实施"藏粮于地",关键在"地",核心在"藏"。数量充足和高质量的耕地是基础,同时,还必须有完好的"养地"与"用地"机制。因此,应强化"护地"、"建地"、"养地"与"用地",即走护、建、养、用"四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5.
赵赟 《中国农史》2012,(3):93-105
近代实业家张謇开启了苏北沿海"废灶兴垦"热潮。数十万的苏北农民到盐垦公司种棉花,从事的仍是农业生产,可称为"农民农",有别于"农民工"。"走脚田"则是当时垦户对公司土地的俗称。"走脚田"的路径受制于"农民农"的构成;"走脚田"的收益制约了"农民农"的规模;而"走脚田"的风险又导致了"农民农"的分化。因此,揭示"走脚田"与"农民农"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近代苏北沿海开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贝格曼发现的居延汉简中有一枚"河渠卒"的名籍简,引起了水利研究者的重视。新刊肩水金关汉简中除了两枚"河渠卒"的简外,还有数枚"治渠卒"的名籍简。通过分析简文格式,考查简牍字形,可以确认居延汉简和肩水金关汉简中的"河渠卒"其实是"治渠卒"的误释。史籍记载的"河渠"一词,"河"是指黄河而言。"河渠卒"的称谓,不符合居延地区的水利状况。  相似文献   

17.
正彰显"三大特色"的临湖首届农业文化旅游节正式启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地处苏州城西南,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近年来,临湖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一粒米""一只蟹"和"一朵花"三大主导产业,以"农"为基础、"文"为内涵、"旅"为平台,不断推进产业融合,努力打造"太湖农业体验小镇"区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自"春风行动"开展以来,2012年兵团第五师人力资源市场第一季度提供就业岗位6930个,同比增加3361个;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3326人,同比增加2053人,达成意向1721个,实际招聘成功350人。在"招工难"这一现象悄然显现的同时,许多劳动者应聘多次,工作仍然没有着落,"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提出了破解"两难"现状,使之变成"双赢"局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贵刊"编读往来"开展的有奖评刊活动,实为花钱买"刺"。说实在的,对读者的挑刺文章,我不仅喜欢看,而且也喜欢挑。纵观每期"编读往来"刊登的一篇篇坦诚直言的"褒""剌"文章,我的感觉是:"褒"得实在,"剌"得准确,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在乡镇了解到,少数异地任职的乡镇干部,每到一处,总是急于在乡村干部中认老乡、访战友、叙同窗,继而组织"同学会"、"战友会",甚至搞"拜把子"结义,美其名曰"结义执政"。有的干部还将这种"结义执政"作为农村开展工作的经验而津津乐道。对这种只"谋人"不"谋事"的做法,群众十分反感。这些干部之所以热衷于这类活动,究其原因,有的因初来乍到,对当地情况不熟悉,以"结义"联络感情,希望多交些"朋友",便于开展工作。有的希望借此与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