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快速崛起的情况下,国际商务领域掀起了对该类企业国际化的讨论.部分学者认为基于发达市场跨国企业发展而来的传统国际化理论,并不符合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的发展实际,尤其是该类企业在国际化初期并不具备传统理论所强调的所有权优势.在此背景下,国际商务领域著名学者Hennart教授提出针对新兴市场跨国企业的捆绑模型,指出来自于中国等新兴市场的跨国企业同样具备不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互补性资源.本文从企业资源的视角,先探讨传统企业国际化理论中企业资源与企业国际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捆绑模型提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分析框架,以期为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提出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以新兴经济体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优势为研究议题,介绍了制度理论,详细解析了制度理论对企业国际化优势的诠释,实质上是将制度理论融入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制度所有权优势、制度区位优势、制度内部化优势解释了企业的国际化优势。最后给出了制度理论对企业国际化优势解释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最近十几年来,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拥有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成熟经济体。但是泰勒证明,泰勒规则在发展中经济体也能良好运行,而且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样适用。那么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通过对中国最近十年来的具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传统泰勒规则对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并不适用。并且发现中国货币当局在制定利率政策时,相比通货膨胀来说,更加注重经济增长问题,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主要针对的是通货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朝先  刘芳 《中国市场》2013,(31):39-44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是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最显著的变化,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球经济重心正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偏转。拥有庞大人口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正在重塑人类经济版图,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庞大的人口若继续沿着传统工业化道路前进,地球将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人类必须找到新的出路,即坚决摒弃传统工业化增长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其市场总人数占到了世界人口的60%。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13年或2014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生产总值的总和,将与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总和相等。  相似文献   

6.
政府支持是新兴经济体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推动力,但对于其是否有助于新兴经济体企业“走进去”这一问题,理论观点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探讨母国政府支持是否有助于以及何时有助于新兴经济体企业获得东道国合作伙伴的信任。本研究以中国为研究情境,通过匹配来自中国国有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的高级经理的一手数据和公开的二手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母国政府支持有助于新兴经济体企业获得东道国合作伙伴的信任。当东道国的管制制度越优于母国的管制制度时,母国政府支持的促进作用增强;当两国的外交关系拉近、文化交流增强时,母国政府支持的促进作用减弱。本研究既拓展了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也揭示了外交关系和文化交流对微观跨组织关系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会     
2011博鳌亚洲论坛将加强互动性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日前接受采访时介绍了本届年会主题设定为“包容性发展”,并对迎来第10个年头的博鳌亚洲论坛的发展目标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本届年会的目标,是把论坛建设成为全球探讨亚洲和新兴经济体问题的首选平台,工作的重点是加大对新兴经济体的研究力度,争取主要新兴经济体围家的领导人和...  相似文献   

8.
大会     
2011博鳌亚洲论坛将加强互动性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日前接受采访时介绍了本届年会主题设定为“包容性发展”,并对迎来第10个年头的博鳌亚洲论坛的发展目标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本届年会的目标,是把论坛建设成为全球探讨亚洲和新兴经济体问题的首选平台,工作的重点是加大对新兴经济体的研究力度,争取主要新兴经济体围家的领导人和工商界人士参与。本届年会在这方面将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点评:虽然从长期看新兴市场仍将吸引资金流入,但不排除存在周期性流出的风险。目前亚洲新兴经济体虽然经济基本面较好,且资本累积长期以FDI为主,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持续成为投资热点,积累了大量的国际资本,若发生新一轮资本流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被动承受资本流出和本币贬值的压力。因此,对于可能发生的新一轮资本流出不可不察、不可不防。  相似文献   

10.
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存在复杂的内在机理,所以它们之间的函数形式和影响方向并不稳健和唯一。由于不仅缺乏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理论支撑和情境依赖分析,还忽略了国际化过程对国际化与绩效关系的影响,现有文献存在诸多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从国际化新企业理论视角,探讨在缺乏所有权优势和吸收能力相对低下的中国企业以加速或超负荷的方式实现国际化的情境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和绩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