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及群体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各群体的内部性差异。调查数据表明:85.29%的农户对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持肯定态度,技术有效性、技术应用成本和推广渠道直接影响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实证结果显示:非农收入比重、预期收益、土地转入年限、邻里示范作用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不同群体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及对各影响因素的反应差异明显,据此得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Probit模型对农户特征因素、耕地特征因素、农业生产财政和管理特征因素及其他外源性因素对农户采纳决策(保护性耕作、施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影响情况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受访农民一般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低,且对可持续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农户和耕地特征方面的因素是影响采纳决策的主要因素,国家政策和农业收益是受访农民选择的影响其采纳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杰  李聪  王刚毅 《农村经济》2020,(8):100-108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208个玉米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新技术采用的行为差异和影响农户新技术采用需求的关键因素,然后使用EBM模型对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农户在新技术采用行为上存在明显异质性特征;影响农户新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存在差异,但金融特征和信息特征均能显著提高农户新技术采用概率;农地规模和金融特征对农户新技术采用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年龄、是否为合作社成员和积温优势对农户新技术采用需求有负向作用;采用新技术的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显著高于未采用新技术农户;在农地规模上,技术效率大致呈"√"形,即规模越小的小户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较高,规模越大的大户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也越高。基于研究结论,文中提出了鼓励农户采用新技术、保障农业新技术推广使用效果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包括动因研究与影响因素研究两个方面。本文依据对陕甘宁诸多村庄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行为的差异,并从农户技术采用前的考虑因素和技术采用后的担忧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户技术采用决策的因素,探讨了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属性的差异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不同技术具有的收益水平、技术风险以及对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是导致农户技术采用决策差异的主要原因,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行为与影响因素具有线性关系或者"正U型"、"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政策应该顺应这一趋势而加以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黑龙江省稻米主产区五常、宁安、桦川、方正4个县市325户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采纳稻米质量安全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采纳稻米质量安全技术的因素由主到次为:农户的年龄、采纳质量安全技术的预期收益、组织化程度、农户的家庭收入、稻农接受培训情况、稻农的文化水平、农户对生产质量安全稻米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农户是否采用农业技术事关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成效,目前相关研究对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基于农户个体对技术预期收益、成本、风险等各维度感知的影响研究还较为欠缺,文章拟从此视角开展探析。[方法]从“感知—行动”分析视角入手,基于338家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综合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测度农户技术价值感知对其采用倾向的作用程度,并进一步考察各影响路径在决策者个体特征、地形条件、辐射圈层及农户是否参与农业组织等变量上的响应。[结果]预期收益和综合价值感知对农户的技术采用倾向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成本和收益风险感知则对其采用倾向有负向抑制作用; 决策者个体特征对技术综合价值感知及其影响采用倾向的程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农户的技术成本认知、收益与健康风险感知影响技术采用倾向存在显著的地理条件响应; 是否为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成员在农户的价值感知影响技术采用倾向各路径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多渠道开展技术价值宣传、优化农业技术推广节点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推广效用、加强农业技术价值感知的测度与引导等措施均可对提升农户技术采用意愿有较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友好型新型肥料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花生主产区528个花生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边际处理效应模型考虑了异质性效应,揭示了农户的决策动机,探讨了新型肥料对成本收益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施用新型肥料增加的成本是影响农户采纳决策的核心要素,农户事前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比较差异、风险偏好、食品安全意识等进一步影响了农户的选择行为;(2)新型肥料减量增效作用显著,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增加了花生单产和收益,但也显著提高了生产成本,改变了要素投入成本,使施肥成本增加一倍以上,同时降低了农药和雇工成本;(3)从作用机制看,新型肥料通过提高单产和收购价格增加了收益,通过“减施效应”减少了施肥成本,但未抵消“价格效应”对施肥成本的推动作用。此外,新型肥料施用的“时间效应”进一步影响了成本收益,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节本增收效果需要在长期实现,且不同规模农户的成本收益有明显的异质性。基于此,本文认为新型肥料的推广要考虑农户认知和施用后的经济效益,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在苹果主产区山东省烟台市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大农户与小农户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运用DEA模型实证分析了采用新技术后技术效率的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大农户与小农户的新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大农户的新技术采纳概率明显高于小农户;各影响因素对大农户与小农户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经常上网对大农户的影响较大,而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获得金融保险对小农户的影响较大,且大农户与小农户在采纳新技术后,其技术效率也会存在差异,大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小农户。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府要积极引导大农户发挥示范作用、制定合理的补贴政策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建议,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农户“选择性采纳”特征开展减量增效技术的系统集成与打包推广,是降低推广成本、提高推广效率的重要途径。方法 文章运用2017—2018年浙江省638户稻农调研数据,基于列联分析、Order Probit与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从采纳强度和采纳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选择性采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农户选择性采纳现象十分普遍,且技术属性与资源禀赋共同塑造了选择性采纳特征:(1)采纳强度较低,减肥技术平均采纳强度为1.74项。(2)虽然总体上农户更加偏好资金密集型技术,但采纳结构差异明显,多项减肥技术采纳决策中同时存在替代与互补关系。(3)禀赋约束是决定农户选择性采纳的重要因素,其中劳动力数量、家庭收入等经济禀赋决定了劳动力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技术的取舍进而影响了采纳强度与采纳结构,而参与技术培训、加入合作社等社会禀赋则有助于缓解经济禀赋约束。结论 减量增效技术的集成推广应基于农户资源禀赋异质性,制定更为灵活化、差异化的推广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由于近年来台风灾害、高温干旱、低温冷害、阴雨天等异常气候对荔枝产量、品质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损失,有必要研究农户荔枝生产中应对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技术的采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荔枝主产区广东、广西、海南的257荔枝种植户的入户调查,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实证分析自然风险对农户采用荔枝间伐、高接换种、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行为的影响。[结果]农户间伐技术采用率最高,其次为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率最低;广东省一半以上的农户采用了间伐技术,广西间伐技术采用率次之为39.0%,而海南省仅15.2%的农户实施了间伐;广西一半以上的农户采用了高接换种技术,而广东省采用率为34.0%,海南省农户基本没有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东、海南、广西。[结论]是否受灾与影响农户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显著正相关;受灾减产比例与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呈反比;地区虚拟变量与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社会网络是农户技术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之一,在农户技术采用决策中起重要作用,那么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本文以甘肃省民勤县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为例,运用分位数回归检验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社会网络指数及其维度对农户技术采用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网络越丰富,农户技术采用率越高。社会网络指数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呈现典型倒U型关系,在农户技术采用期初阶段,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用影响逐渐增大;在技术采用中后期,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用的作用逐渐减小。社会网络不同维度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网络互惠对农户技术采用具有正向作用关系,而网络学习、网络信任和网络互动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除社会网络外,性别、耕地面积、灌溉支出比例、风险偏好等因素也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率低下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厌恶可能影响农户的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决策。本文利用新疆349户植棉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基于实验经济学方法测度农户的风险厌恶程度,系统考察了风险厌恶对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风险厌恶对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越厌恶风险的农户采用气候适应性技术的可能性越小、采用程度越低、采用时长越短。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后发现,风险厌恶通过抑制农户参与信贷影响其技术采用行为,具体表现为越厌恶风险的农户参与信贷的可能性越小,进而采用气候适应性技术的可能性越小、采用程度越低、采用时长越短。此外,受灾程度、技术培训对风险厌恶影响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有调节作用,即受灾程度加重、技术培训参与能缓解风险厌恶对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安徽省芜湖市以本地就业为主的386户稻农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民田间学校能够显著促进农户IPM技术采纳程度;户主非农兼业对化学防治型、生物防治型IPM技术采纳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物理防治型IPM技术采纳影响不显著;耕地规模越大的农户越偏好物理防治型IPM技术,也越厌恶生物防治型IPM技术;农户耕地块数越多化学防治型、生物防治型IPM技术的采纳程度越低;但农民的健康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经济》2021,(7):18-32
技术采纳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户增收的重要手段,但对不同初始禀赋粮农的影响有所差异。为研究技术采纳在农户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基于2172份粮农生产经营数据,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误和异质性,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初始禀赋粮农技术采纳的收入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与未采纳科学施肥技术的粮农相比,采纳的粮农收入增长效应明显;(2)技术采纳对不同初始禀赋粮农的收入效应具有不一致性,低初始禀赋粮农采纳科学施肥技术的收入效应显著低于高初始禀赋粮农;(3)技术认知对粮农采纳科学施肥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故政府应加大针对不同初始禀赋粮农差异化的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粮农技术认知及技术采纳率,优化粮农决策,促进农户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5.
农业技术扩散缓慢在中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对肉鸡养殖户的调查数据,结合农户风险偏好的实验结果,对农户风险偏好与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是否采纳技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技术采纳可能性越低。(2)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时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技术采纳时间越晚。(3)参与契约农业有助于缓解农户风险厌恶程度对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参与契约农业,而参与契约农业可以促进农户采纳技术。研究和验证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黑龙江与江苏省的572个农户为样本,采用田野实验方法获取农户在不同情境下技术选择的动态数据,实证分析了“银保互动”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动”产品有助于分散自然风险、缓解农户面临的信贷配给,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对新技术的选择;农户的风险偏好、是否经常收看农业电视节目等因素也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市场的结合,提升农户新技术的采纳水平,最终提高农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监利县、曾都区和黄陂区57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Logistic分析方法来探究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农户响应各种减灾措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程度。研究表明,对农户减灾措施响应行为造成显著影响的因素分别是户主年龄、户主教育年限、决策主体、政策环境、预期收益和实施成本,这些因素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户的响应决策和行为。同时,农户在响应减灾措施的决策过程中会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和主观偏见,使农户响应行为偏离经济理性,在两种极端情况下农户的响应行为会出现"单因素否决制"。  相似文献   

18.
以龙头企业、农户、政府、消费者的低碳技术与模式的预期收益调查为基础进行博弈分析,并进行配对检验,结果表明: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消费者对低碳技术与模式预期不高,消费者不愿支付较高价格且没有低碳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形成了企业和农户都不采用低碳技术与模式的非合作策略均衡。打破不合作均衡的政策关键是:提高消费者低碳农产品预期,降低安全低碳技术与模式的投资与成本,提高收益预期,同时提高高碳生产者的生产成本、行政成本和赔偿成本,使其亏损。主要政策建议是:长远来看,通过广泛宣传,提高消费者对低碳生活和低碳产品的效用,进而提高低碳农产品的价格支付愿意,着重发挥市场机制的而基础作用。近期政府实施生产者补贴或价格补贴有助于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预期,加大污染罚款、加大质量和环境违法处罚、对受害者实施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鄂豫两省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基于农户主观心理因素中的风险态度和客观环境因素中的传播距离的视角,探究了他人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第一,他人正面和负面评价均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影响,但负面评价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负向作用明显强于正面评价的正向作用,且技术评价更容易对种植规模小和受教育水平低的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产生影响;第二,风险态度对技术评价影响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发挥了调节作用,即风险规避会显著抑制正面评价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但会显著加剧负面评价对其技术采纳行为的负向作用;第三,农户与他人的空间距离越近、社会距离越远,正面评价对其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也越强,而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均未显著改变负面评价对其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华北平原是我国乃至世界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的地区,地下水超采的主要诱因是农业灌溉。本文利用农户微观数据对农户选择传统灌溉技术和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行为建立Multinomial Logit模型。结果表明:首先,样本农户对现代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率较低,新技术尚处在技术扩散早期阶段;其次,劳动资源稀缺性诱致农户选择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再者,地块数越少、土质为沙土和黏土、技术使用更方便、种植作物种类数越少越有利于促进新技术选择;最后,推广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难点与关键在于小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因此,突破小农户技术选择约束的可取路径为:村内土地连片的农户按照一定成员数目和土地规模标准成立灌溉小组,以灌溉小组为单位促进农户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设施建设、合作灌溉及设施维护中的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