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农业中的行业协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农业中的行业协会郭玮在美国农业经济运行中,政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农业部拥有1.4万名工作人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管理体制,保证了美国农业的正常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政府与农民、政府与农商之间,还存在着很多的民间组织,在各项农业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有关价格的问题层出不穷,从2000年9月在深圳召开的由9大彩电巨头参加的“中国彩电企业峰会”,妄图达成“彩电最低限价同盟”,到2007年7月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组织策划国内方便面厂家联手涨价,引起一片哗然。在这一系列风波中,行业协会使得众多竞争者的行为聚集为联合行为,不可避免地隐藏着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主体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由多阶段构成、多层次发展、多门类综合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有众多相对独立且功能各异的主体参与。在众多的参与主体中,政府、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和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农业生产者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决定农业技术进步的进程。而由农业技术自身特点和我国国情所决定,政府又在其中充当管理决策者和资金、物资主要提供者的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和关键因素。各参与主体在行为动机、行为准则、行为方式上的差异,一方面为多途径、多方式调动其参与农业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又带来将各主体和主体集团分散的抉择行为引导到协同推进农业技术进步的艰巨任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可以利用政策调控、资助诱导、管理约束、指导性分工等手段,既充分发挥各主体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潜能,又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各主体间有效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诱导各主体参与农业技术进步过程,并促进各主体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协同,实现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下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新的指导,但当前我国农业企业的生产仍然面临诸多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农业企业应该主动改进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政府和社会需要协同起来通过政策引导、法律强制约束以及社会舆论监督,促进农业企业改进其社会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前 ,在对农业保险的研究中 ,几乎很少有对农业保险行为主体的行为进行互动分析的 ,而只是一味地通过论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对策等来强调政府要支持农业保险 ,农民要参与农业保险 ,保险公司要经营农业保险。而在现实中 ,农业保险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和渗透日益增强。面对这样的现实 ,孤立地对某一行为主体提出要求 ,不能全面地满足经济分析的需要。采用博弈理论分析行为主体的行为 ,将会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应用博弈理论 ,对在风险出现的情况下 ①,农业保险主体———农民、政府、保险公司三者的行为进行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自上而下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 ,对农产品行业协会加以扶持 ,在特定情况下对协会直接介入 ,都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同时 ,政府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中的一些行为也存在不合理因素 ,如立法缺失 ,管理体制纰漏 ,过度介入等 ,因此 ,应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比较视角,对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行为分析,尝试运用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将生产劳动与经营劳动进行合理分工,通过杨格理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我国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特点,并得出结论:在市场化经济的时代,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式,其行为引致的劳动效率和社会福利具有显著的改善,农业经营主体应结合所处的实际农业发展环境,选择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土地流转承包情况、经营方式及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农村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推动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政策激励机制缺乏、农资价格过高、信贷渠道不畅、销售仍存市场风险、粮食晾晒和仓储问题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当依托项目资金与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10.
<正>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强度如何,还是要分地区分类别来看。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几亩地上进行,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还是可以的;如果进行露天常规种植,则需要将土地流转适度集中,否则难以实施。目前,江苏发展有比较大的差别,苏南地区,因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所剩土地面积比较小,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比较快。无论是苏州还是无锡,已经涌现出不少工厂化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民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使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采用农业技术是农业推广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推动农民行为的改变,就必须在运用农业推广沟通原理深入了解不同类型农民的需要及其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行为改变理论,从行为主体及其环境两个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和发展行为改变的驱动力,努力减少阻碍力。 一、农民技术采用行为的决定因素 根据人们对发展中国家农民行为的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认为影响农民技术采用行为的主要阻碍力和驱动力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农地流转参与主体为研究对象,从行业壁垒较高、流转沟通困难以及政策针对性不足三方面研究了城郊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参与农地流转的问题,并对政府如何引导城郊地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结合自身发展意愿和城市发展规律参与农地流转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行为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状况,接着分别对政府行为、农业科研机构行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行为以及农业生产者行为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文章从实施主体行为的角度进行研究空间布局,为制定合理的农业产业政策与土地利用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文章系统解析传统主体(小农户)以及新型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组织、能人大户、企业)的行为模式与决策过程;进一步通过博弈分析方法研究两类主体之间基于土地经营权二次契约与产业经营组织的策略;最后基于情境讨论提出有利于农业空间布局规划目标实现的实施策略。[内容]该文主要从空间布局实施主体决策行为的微观视角分析影响农业空间布局实施的影响因素,求解有利于农业空间布局优化的"契约机制"与"组织形式"。[结论]由于空间布局的实施主体的行为存在不确定性,政府必须采取保障布局规划实施的相应措施,包括加大对产业联盟的政策性支持;培育基于高质量农产品的价值回报市场和农业服务市场;加大对经营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产品认证、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新型主体的支持与扶持;强化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管;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法人制度;依托小城镇建设,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农户回归农业的积极性与幸福感;借助培训、教育等方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载体,必将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其发展主要障碍就是融资问题,深入分析融资问题形成原因,提出新的对策和路径,将有利于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值选择Logit模型,本文从个体及经营特征、市场特征、订单特征及制度特征等4个维度实证分析订单农业模式下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相比较家庭经营型新型主体,农户个体及经营特征中的订单农业认知水平、订单农业从事时间,市场特征中的市场距离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订单特征中的订单形式、订单价格类型和资产专用性以及制度特征中的融资担保制度、损失赔偿制度对农户选择同市场化经营主体进行订单农业协作有重要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务工经历、市场距离、订单形式、资产专用性、融资担保制度对农户选择同组织化新型主体协作开展订单农业有重要影响。据此,本文提出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复合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切实发挥农业实用人才和返乡务工农民在订单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规划,建立农业生产基地以缩短市场距离和促进订单农业发展;创新订单农业融资模式以服务订单农业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在发展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构成和相关理论并不清晰,本文试图通过总结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成,基于现实背景、交易费用理论和分工理论讨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形成原因,从而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特征,特别是他们与传统农户相比的优势和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