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哇 《商业科技》2011,(13):45-45
本文先后阐述了商品的含义,包括狭义与广义的概念;商品的二重属性,包括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含义,以及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然后说明了商品的价值量以及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引申出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对价值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先后阐述了商品的含义,包括狭义与广义的概念;商品的二重属性,包括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含义,以及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然后说明了商品的价值量以及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引申出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对价值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也是营销学的一个基础。经济学史上对商品的使用价值、效用与价值、交换价值的双重属性的研究始终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对该领域研究的简单回顾基础上提出了观念价值,作为没有发挥效用同时也没有被用于交换的物的价值属性描述。本文阐述了观念价值与物的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系列相关范畴,指出了观念价值对于企业的营销行为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元宇宙虚拟商品作为人类脑力劳动的产物,其内容构想、开发制作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劳动,归属商品范畴,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及与此相关的理论视野,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及符号价值。本文研究发现:虚拟商品的使用价值将通过“平行世界”的方式呈现;交换价值为虚拟社会的构建提供抽象框架与理论体系,也在虚拟商品的交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虚拟商品的交易以消费商品的象征性价值为主,现实世界的阶层、金钱、地位的符号象征被编织进元宇宙商品。最后,本文基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符号价值为元宇宙虚拟商品市场的开发提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谭顺 《商业时代》2005,(30):12-13,15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是影响商品交换的决定性因素,忽视使用价值对商品交换的作用。事实上,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最终目的,是商品交换的前提条件;使用价值对商品价值及价值量都有明显的规定性,不仅如此,使用价值还是影响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应是由价值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决定。  相似文献   

6.
商品     
用来交换和出卖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对人们有某种用处,如粮食可以充讥,衣服可以保暖,这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同时,商品还能用来交换,具有交换价值。商品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在生产中都花费了人类的劳动。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晓红 《财贸经济》1998,(4):62-64,F003
广告服务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王晓红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价值和使用价值、效用和劳动的统一体。服务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服务劳动产品。它必须具备一般商品的共同属性,即它凝结着人类劳动,具有价值;它能够给商品消费者带来效用,即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的产权属性是运用经济学产权理论进行探究,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的产权存在争议。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的产权属性,根据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同,将会计信息分为私有产权和公共产权。会计信息的私有性和公共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在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的基础上,辨析了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一般情况下,私有产权的会计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在一定条件之下公共会计信息也具有商品的属性。会计信息不仅具有一般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属性,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商品两因素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经济理论的体系.但是,商品两因素理论有一些问题:在决定价值的因素中排除使用价值是否合理?决定价值的是否仅仅是劳动?商品两因素的体系是否舍乎逻辑?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的特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商品价值;而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则反映商品的交换价值,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附加值。而到了今天,附加值在商品价格中的份额已经大于商品的使用价值,甚至远远超出了使用价值。本文主要论证了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是如何提升自己商品的附加值的。  相似文献   

11.
商品的价值不是抽象劳动,而是它所值的贷币数额,即价格。商品的狭义价值是指其公允价格,一般按平均价格确认。广义价值包括一切实际成交价,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价格与价值都是货币,只有量上的差异、公平不公平的差别,没有本质区别,因此都是价值。狭义价值与广义价值各有各的用途,计量一个主体创造的总价值量只能用实际成交价。商品价值不仅取决于平均劳动消耗量,还取决于品种的新旧、质量的高低等使用价值状况,还受市场供求、自然气候等非劳动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大特点和优点便是价值理论和商品理论紧密结合.通过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内在矛盾运动,揭示出价值的实体和价值量,以及价值形式的运动和价值的本质,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从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入手,揭示在现象中包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物质变换,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又是通过劳动这架桥梁联接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商品整体”理论促进商业企业有效营销黄科忠当前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商业企业竞争仍然集中在“商品”这个焦点上。商品有广狭两义,广义的商品泛指能满足私人欲望的一切财富,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或欣赏价值,包括货物、有价证券、不动产及劳务;狭义...  相似文献   

14.
一、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如同其他物质商品一样,信息商品也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从商品这个角度看,信息商品同其他物质商品之间没有区別,也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从信息这个角度看,信息商品与非信息的物质商品不同,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形态,其使用价值和价值都具有后者所不具备的各种特性。  相似文献   

15.
是否创造有形物质产品不是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没有价值(没有包含劳动)的东西可以有价格,当然包含劳动的东西更可以有价格,更可以“取得”商品交换的形式,这就是商业性服务;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服务具有商品属性。服务是商品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样也就具有具体劳动和一般劳动的属性;服务劳动不创造具体的有形商品(有形使用价值),但是服务劳动创造或提供了能够满足消费者某个别或某些方面需求的服务。服务劳动的价值将是无对象“凝结”,是非物态的,是无形的活劳动本身,因此服务商品的价值实体是活劳动。  相似文献   

16.
刘永伟 《财贸研究》2002,13(6):11-12
<正> 经济学的研究一般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也有一个假设,即商品的价值完全由活劳动创造,生产资料只参与价值的创造过程,而其本身却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的大小与劳动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关系。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价值是与商品的市场价格独立存在的一个抽象的绝对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并不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本人认为马克  相似文献   

17.
一、自由交换的效应自由交换是市场交换参与者根据市场的具体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各方面的选择的交换行为。在商品经济社会里,自由交换提供和保证了市场运行的效率,创造并体现了各交换参与者之间的平等,实现了市场机制对市场经济的调节并促成了市场秩序的建立,因而成为商品经济社会的根本属性。1、自由选择的效率。在市场上,自由交换保证了(1)人们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自由选择;(2)人们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实现渠道、对象、方式及时空的自由选择。因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价值具有特殊的结构、特殊的交换形式,劳动力商品能否顺利交换有其特殊的意义。劳动力商品特殊性理论告诉我们,实现充分就业、增加国家对劳动力培养的投入、加强对劳动力的法律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品的二因素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生态商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具备商品所特有的因素和特点。本文以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理论来分析生态商品,以期对生态产品的商业化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商品经济日趋繁荣,礼品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不可否认,礼品市场上存在种种问题,如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严重、价格过高、过分重视包装、忽视实用性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能单纯用礼品市场缺乏规范、经营者缺乏诚信、唯利是图来解释。本文从礼品使用价值异化的角度,对礼品普遍存在的“重价值、轻实用”的现象做出解释。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具有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或者说,是指物品对人的需要的某种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之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重性,首先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