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财政学界普遍认为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适度的税收竞争有助于发展经济、限制政府规模无限制扩大等;另一方面,过度的税收竞争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从而影响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本文对瑞士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现状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对我国当前进一步的财政分权以及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模式构建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学者对国内纵向税收竞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性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建立线性相关和回归模型分析了政府在纵向税收竞争中的地位,对由此引发的恶性纵向税收竞争分析了其原因,并从税收宪政的角度对于构建合理的国内纵向税收竞争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国内各省区间税收竞争导致的非合作均衡,会造成贸易和税收收入水平下降,引起双重征税或漏征税.而省区间税收合作则会增加区域税收总收入,减少双重征税或恶意避税,提高区域内贸易总量.同时,在实施"单边转移支付"的条件下,区域间税收合作也能够增加各自省份的税收总量.上述结论同样适应于国际税收合作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赵娟 《商业会计》2013,(2):39-40
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企业对外投资越来越广泛,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税收抵免问题.因不同国家同种税收管辖权交叉重叠而引致的重复征税,或者不同国家不同种税收管辖权交叉重叠引致的重复征税问题必然引发矛盾,所以以消除双重征税为主要内容的双边征税协定应运而生.目前,国际比较流行的消除双重征税的方法是抵免法.因此,本文从税收抵免的概念和分类入手,举例解析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的纳税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两个重要制度特征,本文研究了它们对我国出口增长的促进机制。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的留存税收比例越高,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会导致地方企业选择出口;地方政府竞争激烈程度提高也有相同效应。这两者从转型经济特有的制度层面共同解释了我国出口整体高速扩张的制度背景。我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结果也验证了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各省份出口的增长,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选择不同控制变量、采取差分GMM和混合回归估计等情况下保持稳健。  相似文献   

6.
税收征纳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税收分配关系中征纳是一对矛盾,征税人和纳税人之间在经济利益上存在着对立性和相互竞争性,并表现出对不同具体目标的追求.本文从税收征纳的博弈关系出发,建立征纳博弈模型,并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征纳双方在征纳博弈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可能采取的策略.经过分析得出为了规范征纳税行为,减少税收流失,应当加大对偷税行为的处罚力度,减少税务机关的检查成本,加强对税务机关的奖罚措施,建立有效的税收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7.
博弈论是一种关于行为主体策略相互作用的理论,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分税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权的本质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应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权分析中,从两者税收收益权的角度进行合作博弈分析,从理论上设计出可以调动地方政府征收共享税并减少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针对FDI展开了激烈的引资竞争,各地针对FDI的优惠措施不断强化,使得外资企业对国内私人投资企业形成了过度的竞争优势,导致FDI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实证表明:各地对FDI的引资优惠引致并强化了FDI对我国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优惠强度明显高于东部,由此导致的挤出效应也最为显著。即使在"两税合并"后,分权体制所导致的引资冲动仍使得地方政府有足够激励采取各种变相优惠吸引FDI,因此,应从根本上调整地方政府激励机制,规范区域间引资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9.
曹明星 《财贸经济》2022,43(1):44-58
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改革是百年变局之际世界格局转换的焦点问题之一。数字经济加剧了全球化中的经济失衡,导致市场国征税权随之兴起,国际社会随之提出了税改的初步依据,但是仍需结合政府征税原理创新展开进一步探索。综观以经合组织双支柱为代表的市场国征税权改革方案,在数字经济居民国与市场国、政府征税与跨国公司避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复杂博弈中,“选择性”改革和复杂的规则设计展示了重大历史进步意义,但也凸显了欧美的妥协及其对既得利益的保护,同时更阻断了发展中国家对工业经济税基公平权的追溯,压制了落后地区和新兴行业启动经济的发展权。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第二大国的中国,基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和税基安全、公平和发展的复杂目标,需要审慎参与反避税全球竞争与合作、全面协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平衡、科学安排税收收入与经济成长的战略关系,才能在增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税收和经济利益上的全面的、实质性公平权利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国际税收秩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税收竞争理论,利用2002-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通过引入不同空间权重因素对经济集聚与地区策略性税收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地方政府没有对集聚租进行征税,经济集聚降低了地区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基于交互项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地区经济集聚能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行为起到缓解作用.进一步地,本文发现中国市场一体化的推进可促进地区经济集聚,最终产生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中心-外围均衡而非对称性分布均衡,从而对地区间“竞争到底”的竞次行为起到缓解作用.但上述经济集聚削弱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关系仅在外资企业中成立,地方政府针对内资企业展开的税收竞争显著低于外资企业税收竞争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