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诉讼过程中许多现象阻挠着诉讼的顺利进行。比如,证据、民意问题等。其中刑事证人能否出庭作证也攸关刑事诉讼的开展。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存在很多问题,证人出庭难、出庭作证率低的问题泛滥。为此,本文从扩大证人豁免权的范围、细化证人证言的效力、健全证人保护机制、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等角度,为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提出了相应构想。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活动中,证人证言与它应有的法律地位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通过保护证人出庭前后的安全来保证实体正义的实现,我国立法机关对此十分重视,新《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对证人保护制度进行了说明与规定。作为新生的执法现象和执法行为,"证人保护"应在不断探索、借鉴和社会监督中逐渐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础和灵魂,没有证据,就没有刑事诉讼.这次刑事证据制度的修改完善了证据的概念和种类,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了证人出庭范围,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和证人补偿制度,促进行刑衔接,行政执法物证可为证据使用.这对中国诉讼制度的建设,以及规范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具有不可指定、不可替代的特点,在刑事证据法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多数地区刑事审判活动都存在着证人出庭难的现象。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地保障证人及时到庭就成为庭审方式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已经公布并实施的《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侦办案件的警察在符合条件的情形下要出庭作证,这对于完善我国证人制度、推进庭审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证据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国情是否适合对证人实行强制出庭制度,对此,众说纷纭。本文拟从社会契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证证人强制出庭在我国适用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明确规定了讯问(警察)的出庭作证义务。但关于警察出庭作证的具体程序及拒不出庭的法律责任问题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李伟 《活力》2009,(15)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8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检察机关是我国唯一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在检察机关的职责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工作开展的是否顺利,影响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陈国志 《活力》2010,(18):63-64
证人出庭作证,是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手段。然而,令人非常担忧的是,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很少出庭作证,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我国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问题。据笔者了解,1998年以来,在某基层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中,存在需要证人出庭作证的达80%.然而真正出庭作证的却只有搋,即便是有极少数出庭的证人,也是经过办案人员或者律师的再三说服才勉强到庭的.使得多数案件形成了法官对控诉方卷宗笔录的书面或口头审查.庭审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制约证人出庭作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菁 《企业导报》2010,(5):178-179
中国诉讼制度把证人作证行为视为一种义务,证人作证目的是辅助国家司法机关发现客观真实,以便最大程度再现事物原本面目,促使国家机关形成最终确信裁决。证人应当在案件的庭审时向法庭提供证言,除非有正当理由,证人不能以书面证言代替其出庭陈述,如果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法院可强制其出庭作证并对其施以制裁措施。但在构建强制证人出庭制度时,不宜全盘照搬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强制证人出庭制度,需辨析其运作的机理及中国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1.
刑事非法证据是指刑事侦查机关和人员不按照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获取的证据.这种非法证据的获取不仅违背了刑事诉讼法律的原则,干扰了正常诉讼活动的进行,而且可以导致冤假错案,是实现司法公正,程序公正的毒瘤.因此,排除非法证据已经成为各国刑事诉讼的通行法则,有利于防治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现象的发生.本文对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安然事件的影响是全球性的,特别是从诉讼救济维度以观,法务会计及其专家证人的制度建构已是刻不容缓。市场经济的保障是法治,而法治不足以自行,它需要更多的诉讼或非诉讼支持。法务会计作为专家证人中的诉讼支持者不可或缺,其作为民事或刑事诉讼中专家证人制度体系的一种特殊类型,不仅是指具有法律、会计、审计等相关知识的法务会计专业人员在开庭审理前和审理过程中对所涉法务会计专业问题进行证据咨询解释和损失计量的诉讼活动,更重要的是涉及犯罪行为的证据调查。  相似文献   

13.
司法会计鉴定作为司法鉴定的一部分,在诉讼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解决了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为法官判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可就在我们认识到司法会计鉴定结论证据价值的同时.也看到这一证据在实践中存在质证困难.不能或者无法质证成为辩护方遇到的一个巨大难题.与此相伴的是,作出该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的鉴定人极少出庭参加质证,这就缺乏了质证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明晰鉴定人出庭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了解我国的制度构建现状,完善现行的司法会计鉴定中的鉴定人出庭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痕迹鉴定技术是刑事诉讼程序特别是刑事侦查中揭示案件真实的利器,痕迹鉴定结论作为我国法定证据的一种,也必要要受到有关证据能力的规制。建立和完善对痕迹鉴定结论证据能力进行审查的法律规范,需要更进一步强化法官在证据采信中对痕迹鉴定结论的审查。  相似文献   

15.
王志福 《活力》2010,(14):77-77
公诉过程中的退回补充侦查是指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或出庭公诉过程中,对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依法退回原侦查机关进一步查清事实.补充证据的诉讼活动。退回补充侦查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活动的一项重要程序。对于弥补侦查和审查起诉中的缺陷和不足.确保公诉案件质量有着不可抹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安然事件的影响是全球性的,特别是从诉讼救济维度以观,法务会计及其专家证人的制度建构已是刻不容缓.市场经济的保障是法治,而法治不足以自行,它需要更多的诉讼或非诉讼支持.法务会计作为专家证人中的诉讼支持者不可或缺,其作为民事或刑事诉讼中"专家证人制度"体系的一种特殊类型,不仅是指具有法律、会计、审计等相关知识的法务会计专业人员在开庭审理前和审理过程中对所涉法务会计专业问题进行证据咨询解释和损失计量的诉讼活动,更重要的是涉及犯罪行为的证据调查.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证明标准是指在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法律要求的程度。我国目前的刑事证明标准采用"一元制"标准,即要求在诉讼各个阶段相关证据对待证事实都要达到客观真实的标准,而正是这种过分强调客观性的做法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状进行研究,在借鉴他国规定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应当构建的具体标准作了分析探讨,尝试对证明标准体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审计机关的调查取证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不仅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的形成,而且影响到审计处理、处罚的决定,乃至违法犯罪者刑事责任的追究。文章从证据的定义入手,对审计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推导出审计证据对刑事诉讼具有重要证据价值的结论,为审计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作了法律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芯伯 《企业导报》2011,(20):143-144
证据是诉讼活动的基础,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搜集和运用而进行。而对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与采信,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刑事证据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司法实践问题。刑事非法证据规则在限制公权力的滥用、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上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它代表着诉讼文明的大趋势,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研究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晓希 《中外企业家》2014,(11):158-16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自于英美法,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当今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大都制定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犯罪形态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在刑事诉讼中最重要就是对证据合法性的认定,这样一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运而生。虽然我国立法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的粗糙性,操作性不强,致使该证据规则在司法实践中远未得到有效实施。本文以非法证据的法律规定为视角,努力探究非法证据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遭遇的困境,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