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立足于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调查,探讨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对策,以期为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进行调研,了解黔东南州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民族文化元素对旅客的吸引力和游客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期待程度。[结果]在对黔东南州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调查的11个项目中,游客满意度较高的是景区规划、路标指示和演出项目,满意度较低的是交通状况、产品开发、购物环境和产品定价;游客对这11个调查项目的满意度评价主要集中在"一般"和"满意"水平。给游客带来较强吸引力的民族文化元素主要包括手工艺活动、周边自然风光、民族特色食品、民族建筑、民族传说与乡村民风和民族服饰及饰品。在实际调查中对游客吸引力最大的是民族风俗和手工艺活动,分别有72%和70%的游客选择了这两项。旅游者对少数民族地区饮食文化与生活习俗的期待程度最高,占比达到51%和53%;对于节庆氛围、宗教文化、远古文化和婚庆习俗的期待程度相对较低。[结论]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突出优势,但当前其优势尚未被充分利用。通过整合开发,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得到充分挖掘,进一步增加黔东南州旅游与经济活力,提高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水体旅游资源的特色、价值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熊元斌 《水利经济》2004,22(5):26-27
在介绍湖北省水体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品位高,亮点突出,水文化源远流长,市场开发潜力大的基础上提出:湖北省应将水体旅游资源作为全省旅游开发的重点,竭力打造水体旅游精品名牌,真正树立“千湖之省,水上王国”的整体旅游形象,使湖北不仅成为中国而且成为世界著名的水体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云南旅游业的开发和利用,成为近些年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个无公害、无污染利国利民的大产业。本刊自1981年5月创刊以来出版的136期刊的“旅游经济”栏目中,先后刊出介绍、宣传云南旅游业有关的论文、调查报告计218篇,其中有刘诚同志撰写的“人们神往的密境云南”、“以旅游业开路推进云南对外开放”、“蓬蓬勃勃发展的云南农村旅游”等8篇。为适应建设云南旅游强省的新发展,特再刊出他1995年“向旅游大省迈进的云南”一文,希望对读者能有一些受益和参阅价值。  相似文献   

4.
南岳衡山雾凇冰雪旅游开发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冬季丰富多奇的雪景、雾淞、雨淞等景观是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上区位、交通、市场、旅游服务设施等优势;开发雾淞冰雪旅游必须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深度开发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冰雪旅游活动内容,提升产品文化品位,把衡山冬季雾淞冰雪旅游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增加当地的旅游人文资源,形成西藏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实现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扬,还能推动西藏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但目前主要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资源比较分散、缺乏高素质服务人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西藏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本文结合传统体育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提出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民族传统旅游品牌、培养旅游人才和优化服务质量等建议,从而促进西藏旅游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科学地对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级评价与特色评价;并最终针对甘孜州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以期为甘孜州、四川省乃至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药是我国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民族产业,随着21世纪生物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药产业在我国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云南作为生物资源大省,素有“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云南也是少数民族群居的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民族的民间医药宝库,为中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云南省大力扶植中药产业,使其成为继“两烟”之后云南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又一个亮点,培育云南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已成为云南产业强省的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而文化旅游业也随之兴盛。迄今为止,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总体上呈现良好势头,但从微观上看仍存在些许问题,如文化旅游资源开放不当。内蒙古作为旅游业兴起的一颗新星,其主要的旅游吸引力在于该地区具有浓郁蒙古族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也是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此类开发不当的问题会极大限制内蒙古地区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制约该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因此,研究在内蒙古地区进行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作用,并分析其开发现状及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对于内蒙古地区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收入的稳定增长,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立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主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分类,分别应用"三三六"评价法和模糊综合法对该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发展并不均衡,旅游资源及产品同质性大、重复开发较多,同质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多于合作。该文针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文旅游资源竞争力的深度开发、提升自然旅游资源合力的整体开发、改善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系统外部环境和利用"旅游扶贫"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对策措施,以期对该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指导思想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三个机遇,充分发挥云南资源、环境和区位三大优势,把“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结构,与富民强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浙江是海洋大省,其海域面积为陆域面积的2.6倍,海岸线长度和海岛总数约占全国的1/5和2/5,而海洋和海岛旅游将成为21世纪旅游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所以,浙江开发海洋旅游有广阔的空间、优越的环境及丰厚的文化。根据浙江海洋的实际情况,结合浙江海洋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浙江海洋旅游的对策和措施,为未来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谋。  相似文献   

12.
一、云南山区的特点和现状 云南是一个边疆多民族的山区省,全省有20多个民族,其中有13个民族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相邻,国境两侧边民往来频繁,关系甚密,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影响较大。搞好云南山区建设对于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有着重要意义。 云南山区的优势: 山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云南全省总面积5.9亿亩,其中山区面积5.56亿亩,占94%,按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占有山地19.85亩。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村:四川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民族文化是非常宝贵 ,且最具全球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在四川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 ,民族文化开始彰现出特有的魅力。然而 ,旅游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加剧了民族文化特色的消褪、散失。因此 ,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目前业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但是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学术界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纵观国内外开发研究成果及现实开发案例 ,结合四川旅游资源特色 ,本文认为建立“文化生态村”是实现四川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惠水好花红度假区通过以“景区带动乡村、产业融合”模式,依托布依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弥补乡村景区规划短板,打造独具布依族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布依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惠水好花红旅游度假区建设中的软实力作用,分析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布依族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经济,是云南民族地区实现包括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保护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云南迪庆藏族地区,地处滇西北三江并流和长江上游森林保护的区域内,这里自然地理环境丰富多样,植物和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千百年来,生活在迪庆的藏族人民,在漫长的畜牧和农耕生产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
农业资源本身具有体验性强、可持续性强、生态环保等特点,如能抓住这些优势把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将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环境价值。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可转化为旅游资源的农业资源极其丰富,文章从吉林省农业旅游的现状出发,发现吉林省农业旅游存在发展速度缓慢、资源利用率低、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等众多问题,但吉林省农业旅游资源也存在发展的绝对优势,比如绝佳的地缘优势、悠久的农耕文明、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类型等。对上述优势与劣势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提出要从开放思想、抓住契机;加强农业旅游资源整合;创新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加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全民农业旅游意识等5个方面入手,提升农业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并结合休闲农业与"互联网+"的双重理念,打造一条吉林省特色的、全新的体验式农业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扩大其职能,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启动综合整体优势,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本文基于这一前提,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功能重构是实现城市产业转型的最好途径,依托工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借鉴成熟的开发模式,利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深度挖掘旅游市场。开发中努力弘扬工业文化、保护工业遗产、恢复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高度协调统一,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桦春村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民俗风情旅游是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黑龙江省桦春村有着独特的朝鲜族民俗文化,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桦春村旅游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本文论述桦春村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重点研究桦春村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产业,正在迅猛发展。国家和我省已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漠河县,随着边贸口岸的开通,发展河旅游的机遇已经到来。随着经济 发展,漠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她地处祖国的“北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这是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因此,漠河发展旅游业前景可观。但是,目前我县旅游资源仍属未开发状态,不适应全方位开放形势的需要。必须引起重视。笔者就如何开发漠河旅游资源谈谈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