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通常可以把民营企业分为两大类:“一股独大民营企业”和“股份制民营企业”。“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传统不是靠一整套规则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于是可以说家族企业便成为“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代名词。相反的是,“股份制民营企业”的传统则不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需要靠制...  相似文献   

2.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通常可以把民营企业分为两大类:“一股独大民营企业”和“股份制民营企业”。“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传统不是靠一整套规则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于是可以说家族企业便成为“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代名词。相反的是,“股份制民营企业”的传统则不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需要靠制...……  相似文献   

3.
最近,业界再掀“一股独大”讨论热潮,反对声一片。但是,一股独大背后的股权分置。才是真正“元凶”。  相似文献   

4.
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中国股改第一人”的首都经贸大学刘纪鹏教授日前明确表示:坚决反对民营企业的一股独大。  相似文献   

5.
刘瀛 《发展》2001,(8):31-32
人们对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对其弊端也有深入分析,并且正在或者将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缓解这种现象。但是,随着核准制实施后民营企业上市序幕的拉开,民营上市公司私人大股东“一股独大”的新问题又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最近上市的 4家民营企业,其家族直接或者间接持股都在 50%以上,其中,康美药业 (66. 38% )、用友软件 (55. 02% )、太太药业 (74. 18% )、广东榕泰 (67. 19% )。   其实,民营类上市公司和国有上市公司在“一股独大”的问题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国有上市…  相似文献   

6.
近期留心一下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发现,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权正日益集中在个别人手中,自然人或是个人绝对控股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现象日益突出,上市公司“ 私有化”程度可以说有加剧的趋势。以往市场说的多的是上市公司的“ 一股独大”问题,而今可能更需关注这“一人独大”的问题了。 如6月20日,深圳方大(0055)董事会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深圳方大经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将持有的7500万股方大集团法人股转让给邦林公司,占总股本的25.304%,邦林因之成为0055的第一大股东。而成立于2001年6月7日的邦林公司,其法人代表正是…  相似文献   

7.
一个企业最主要的优势不是产品,不是固定资产,而是人才。有人运用拆字法,形象地比喻说,企业无人则“止”。以人为本,任人唯贤是现代企业的管理核心。而“任人唯亲”却是一般民营企业老板的通病,这些老板眼睛总是盯着自己的“钱袋”,对什么人都不放心,只敢用和自己沾亲带故的人。任人唯亲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在企业内形成“家天下”,形成一股压制外来人员正确意见乃至欺负  相似文献   

8.
王勇 《上海经济研究》2007,(8):26-31,38
本文通过对股权分置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企业和股份全流通企业的业绩的静态描述和F检验,发现国有股一股独大企业,整体业绩优于股份全流通企业,本文对此作了分析,认为优化大股东的行为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由于“股权分置”、由于“一股独大”、由于恶性圈钱,致使才十几年的市场对投资者来说却变成一个净亏损的市场,一个没有回报的市场,一个套牢的市场。正因此,也造成众多投资者纷纷逃离股市。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去浙北,遇到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个企业家,名片上的头衔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拥有这家企业51%的股份,并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但当我说“哦,你这是家族企业”时,他却坚决否认,坚持说是自己是民营企业。因为他觉得家族企业不好听,似乎“家族企业”是规模较小、管理混乱的企业的代名词。这种意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相当普遍的。其实,“家族企业”与“民营企业”是两种不同标准分类的结果。“家族企业”是从企业管理制度角度分类的,是“家族制管理的企业”的简称,与“公共化企业”相对应。而“民营企业”是根据投资类型来分类的,与“国有企业”等相对应。只是由于民营企业常常采用家族制的企业管理制度,人们往往用“家族企业”来指代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1.
“公司 农户”型合作社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公司与农户关系从原来的简单买卖交易关系上升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体,并逐步在股权构成中形成农民社员占主体地位、而非公司领办者一股独大的状况,它也是由公司、大户、龙头企业等领办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突出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板开张之后,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业界对中小板仍然没解决“一股独大”问题的质疑。中小板有没有必要保持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3.
叶赞 《上海国资》2008,(2):81-81
对于中国企业界而言.“团队”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和词汇.但支配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文化,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君臣”关系和“同伙”关系。 这两类企业.事实上有一个共同之处:全部是领袖型企业。前者的“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后者貌似团队,但仍然靠“带头大哥”的铁腕进行强力管理。  相似文献   

14.
马荣华  蔡丛光 《特区经济》2004,(12):147-148
一、“以股抵债”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行股权制度安排中的“一股独大”形成的股权分置格局。实现国有股的流通。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实行以股抵债以后,与集团公司拥有的债务额度相当的股份应该被注销,所剩下的股份大大减少,它的控股地位也将随之被弱化,这会有利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会大大提高公司决策的民主化进程和对执行决策的约束程度,那就是董事会、经理层,特别是经理层进行决策的时候,就会由多种平等地位的股东共同决策,而不是一个占绝对优势的一人约束。所以,它会有利于公司的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实施“以股抵债”后,  相似文献   

15.
改革新视角     
成思危建议从四方面推进国资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日前指出,应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国资改革。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在“宏观调控、市场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项职能中,政府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务服务和社会管理上。其次要股权多元化。一股独大的结果是实际上企业的经营者没有受到限制,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所以,股权多元化应该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股权多元化不一定都要通过上市,或者通过国有股转让给个人,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通过法人之间相互参股的方式来实现,只要一个公司里面有三个大股东,就有制约。…  相似文献   

16.
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北京西长安街民族饭店的一个400多人的会议室内外,挤满了想在资本市场淘金的券商、基金、上市公司、企业甚至是散户,但他们讨论的不是近日火爆的A股,而是被比喻为"中国的纳斯达克"的新三板,以及在新三板一只股票三个月可以上涨17200%的神话。这个会议正是由新三板的做市商之一,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推介会。深圳凯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星在会上说,新三板打了鸡血,他们的团队在新三板成功融  相似文献   

17.
股份制的产权构架不是两权分离刘烈龙在94年第6期的《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撰文认为,用“两权分离”来界定股份制的产权规则和边界,是不确切的。首先,从股东角度来看,股东购买了股票,既有股票的所有权,又有股票的经营权。对股票的所有权即是对有价证券的所有权。股...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组织的方法是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这就同小平同志说的改革开放的路一样,要摸着石头过河。 知识不一定是书本上来的,知识同技能比较,技能比知识更重要。 团队学习不是每星期听一次报告,读报,写心得,而是要通过反思、沟通,提高团结合作、配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孙音 《辽宁经济》2003,(10):55-55
一、我国银行股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占据统治地位,都是以“一股独大”的单一股权为特征,单一股权的国有商业银行存在颇多的问题。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权责不对称。国有商业银行保留国有权,银行行长拥有控制权,因此信贷决策会出现遵从行长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现象,坏账由国家最终承担。于是在“所有者——行长合同”中产生了严重的责任的不完全性。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国有资产一般是经过好几个委托代理环节才将资产交由经营者经营的,所有者并不直接和经营者发生关系,而是通过其代表机构和经营者发生关系。层层授权,层层代理,导致委托代理链过长,控制力渐弱。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不健全。要建立清晰的市场化雇佣制度,国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冯兴元、方炎认为,目前,全国农村经济合作社大多属于行政化的组织,应该对其加以改制,以恢复其活力,村经济合作社框架内的集体经济资产应该量化到个人才能使村民有参与村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才能使村民珍惜其民主权利和经济权利。这并不是说要把这些资产分配到各家各户,但是净资产可以通过股份化,即分成股份,并把股份分摊到各家各户,每家每户可以获得一份股权证书。从逻辑上看,量化分为三种途径,一为合作制,二为股份合作制,三为股份制。与股份制不同的是,合作制的特点是“一人一票”制度,每位社员股份大小相同,即对合作社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