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既是影视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形象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载体,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让人过目不忘。电影《飘》,使亚特兰大这座城市声名鹊起;电影《卡萨布兰卡》,使北非城市卡萨布兰卡闻名世界。今年3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发布了"文化宁波2020"建设计划,"影视宁波"便是四大支柱之一。"影视宁波"建设如何找准发力点?如何创作影视精品,讲好宁波故事,传播宁波城市形象?真正把宁波建设成为东方影都和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新标杆,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宁波是一座与影视发展渊源深厚的城市,宁波人为新中国电影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近年来,宁波着力打造"影视之城",做大做强影视文化产业,真正把宁波建设成为东方影都和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新标杆。今年3月,宁波提出"影视宁波2020"建设计划,目标是将宁波打造成全国一流影视拍摄示范区,不断增强宁波影视品牌的国内国际影响力。站在打造"影视之城"的新起点上,宁波影视正大步流星往前走。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我国影视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东部沿海城市与西安地区影视动漫发展情况,提出了西安地区影视动漫的发展思路.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重视内容创新,创立本土动漫品牌;加强人才培养并减少人才外流;努力实现跨界合作.  相似文献   

4.
<正>一部部"宁波造"的优秀影视剧不断出品,一个个全国知晓的影视产业园区纷纷扎根宁波,一批批具有全国号召力的影视人才纷纷集聚甬城……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影视产业,把打造"影视之城"建设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可谓成果颇丰。目前,已有2000余家影视企业在宁波注册,形成了一条包揽原著创作到影片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的影视全产业链。去年,近200部影视作品在宁波拍摄,"带着剧本来,带着片子走"不再是空谈。  相似文献   

5.
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升宁波竞争力的要求,应从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和增强发展能力等方面谋划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点,同时必须建立健全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13,(6):10-17
2010年宁波市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实现增加值8.53亿元,同比增加0.82亿元;占文化产业核心层20.7%,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占全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电视剧制作总量3部共106集,比2009年的2部76集,有了一定的增加。作为产品,讲究的是市场;作为产业,讲究的是前景。一部影视作品所能带来的利好,产生于整个影视产业链条上的每个节点。这样成熟的产业链条在宁波影视市场上尚未形成,如何寻找最合适的突破口,让影视产业稳步扎实的发展,宁波面临着多重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2013年8月,宁波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在新材料科技城启动建设大会上,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子跃强调: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新材料科技城将成为宁波的金名片、创新转型发展的大平台、追赶先进城市的新引擎,打响"新材料产业看宁波、搞新材料产业去宁波"的品牌。新材料科技城不仅是宁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一环。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等主要领导非常关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并将"建设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产业既具信息化要素,又兼现代商务特点,是现代产业转型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将电子商务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宁波电子商务产业具有很好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何进一步推进其发展,是宁波提升信息产业、打造智慧城市、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推进宁波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可选择在高新区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加快启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明确产业园发展"两区、一模式、三中心"基本框架;强化保障机制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因为影视,宁波人或作为编剧、或作为导演常常出现在大众视野,甚至站上了影视界的国内、国际舞台。也因为影视,不少新宁波人从此和宁波结缘。行走在甬城街头,也许就在某一幢写字楼,有人正在潜心创作剧本,也有人正在规划影视项目;也许就在某个摄影基地,导演正在给演员说戏,演员正在完成个人的表演。让我们一起走近宁波的影视人,探寻他们和宁波的"影视姻缘"、他们自身的影视情缘。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内第三大家电产业集群,近年来宁波家电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以佛山、青岛、合肥为研究参照对象,从主要工业品产量、品牌建设、市场占有率、获利能力、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家电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在个别项目上占有一定优势,但总体而言宁波家电产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有的甚至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宁波家电产业要抓紧实施集群发展、品牌提升、创新驱动、产业联盟四大战略,力争有所突破,寻找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政策。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发展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抓紧研究制定《节  相似文献   

12.
<正>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立足之本。近几年,我市以发展主导产业种子种苗产业为重点,创新育种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育种基地建设、加强品种推广应用,宁波种业发展迅速,种业强市雏形初显。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文化产业经济的一个质的转变过程。文化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产业链,聚合大资源,推动大繁荣,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转型的经济给予宁波的是挑战,也是机遇。宁波市在"十二五"规划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宁波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培育、延伸和整合、集聚,进一步增强重点文化产业区块的特色优势、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并将重点推进10个文化发展集聚区、20个重点文化品牌、30个重点文化项目和50个重点文化企业建设,即"1235"工程。宁波市将投入百亿元用于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作为文化典型代表产业之一的影视产业,更成为宁  相似文献   

14.
沈剑波 《宁波通讯》2012,(18):50-51
近年来,鄞州区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城市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以影视动漫游戏软件信息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创经济集群发展,在发展新兴文创产业方面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呈现出速度加快、规模扩大、贡献提高的良好势头,已成为“鄞州品牌”和“鄞州亮点”。  相似文献   

15.
<正>宁波职业教育在全国享有盛誉,已经成为宁波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这是宁波职教人长期来埋头苦干、踏实奋进、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成果。2013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复成立宁波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宁波职业教育要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根据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以优质职教为目标,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创新,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打造优质职教品牌,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北有青岛、南有顺德、中有宁波",这是家电行业内的一句"行话"。宁波作为家电"第三极",家电企业众多,拥有奥克斯、方太等知名品牌,但相比青岛的海尔,广东的格力、美的等"千亿级"大企业,宁波家电缺乏"大块头",品牌还不够响亮。中国家电第三极如何升级?小家电异军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宁波家电该如何赢得未来发展?日前,宁波家电行业协会举行的行业会议上,大家纷纷出谋划策。宁波家电产值超2000亿宁波家电年产值有多少?对这个问题,以前说的多的是"千亿元",但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14,(15):32-32
<正>打造新材料科技城,是宁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举措,是在深刻把握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各方成功经验、立足自身基础的情况下,聚焦核心优势细分产业,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产业集群,以进一步创建全球尖峰城市的必然选择。那么,在我市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风险点,又如何有效规避呢?  相似文献   

18.
黄家埠镇消防器材产业是宁波重要的块状经济之一,产业优势明显,发展环境日渐优化,但当前也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品牌意识淡薄、产业链不够完善、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为此,要积极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园区,努力打造消防器材生产的“航空母舰”,推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面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大湾区是现代化浙江的空间特征。要突出接轨上海,聚焦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抓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开局。高水平编制‘多规合一’大湾区规划,开工建设杭州西站,加快规划宁波西站,启动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推动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和重大生产力优化布局。"2018年1月25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杭州开幕,省长袁家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未来5年,聚焦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2018年,推进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和重大生产力优化布局。杭州与宁波这两个陆域并不相连的城市究竟如何进行一体化发展?一时间,这个话题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20.
黄迪 《中国西部》2013,(7):132-137
随着国务院颁布《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医药产业一时间成为政策和投资者的"宠儿"。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全线飘红的态势来回应政策的青睐。然而,政策制度不完善、行业格局有待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不足也是这个"宠儿"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成为生物医药产业中的一抹亮色,如何发扬先人智慧,如何在传承中实现创新,如何保住"中医"的千年品牌?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