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管薪酬背后的代理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管薪酬激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它在实质上反映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机制问题。因而,完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关键:要建立规范运作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形成机制:要完善董事会对高管薪酬的决策机制,发挥股东方委派的非执行董事对高管薪酬的监督制约作用:要合理安排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防止高管人员过度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长期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具体的公司治理实践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权力结构安排,究竟是缓解抑或加重了代理问题,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局限于分析"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的直接关系。而文章作者从管理层权力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两职合一"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以此分析"两职合一"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设置并未发挥其真正的治理作用;"两职合一"显著提高了高管薪酬,与此同时显著降低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支持代理理论的观点。上述研究结论在经过区分企业产权性质、区分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程度、替换因变量和测试变量、测试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滞后一阶处理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为"两职合一"治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果丰富了公司治理的相关文献,而且也为实践中的企业如何科学设置高管权力结构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中国沪市1999--2006年的相关数据,检验会计收益的持续性对高管薪酬相对于会计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对会计业绩的敏感性随着会计收益中所包含的持久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结果支持了基于会计收益的高管薪酬合同能够激励管理者创造股东长期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企高管的经营业绩难以被准确度量,加上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高管的超额薪酬成为国企代理问题的一种典型表现,于是政府将高管薪酬管制作为应急措施来降低代理成本,缓解国企代理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法对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表明:第二次限薪令在有效限制国企高管薪酬水平的同时,没有对高管在职消费产生显著影响,有效降低了国企代理成本;但第二次限薪令也降低了薪酬激励效应,导致国企高管努力程度降低,由此造成的利益损失又成为新的代理成本。国企薪酬制度改革面临激励与管制的两难选择,应在国企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国企的高管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对公益类及特殊行业的国企增强高管政治晋升激励,对竞争行业(营利性)国企则应在推向市场的同时放松薪酬管制,从而有效降低代理成本,解决国企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赵青华   《重庆商学院学报》2010,20(1):101-108
关于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很难用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来解答。无论是委托代理理论、信号理论、激励理论,还是契约理论,都有诸多的假设前提;而利用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结论又依赖于数据样本、计量方法以及公司薪酬、业绩等代理变量;因而,无论是实证研究还是理论模型研究,对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的关系都未有定论。在研究我国公司高管激励问题时,还应将经济制度、法制乃至人文环境加入激励模型。  相似文献   

6.
高管薪酬差距是公司治理框架下的重要激励机制。利用高阶梯队理论和企业行为理论对高管薪酬差距激励效应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从目标期望水平与实际绩效比较的角度揭示高管薪酬差距与战略变革之间存在的关联。利用中国基金行业的数据展开经验分析,发现公司内及行业内的基金经理薪酬差距都会对基金投资组合风险程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管学历对上述关系存在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对丰富高管薪酬差距激励机理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投资者结构角度研究企业层面工业智能化的驱动力,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股权结构对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影响。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股权结构对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股权集中角度看,一定的股权制衡很有必要,一股独大不利于企业智能化投资;从企业性质看,公有企业更愿意进行智能化投资,个人私有的第一大股东不太愿意进行智能化投资;从激励角度看,高管薪酬与智能化投资之间的关系不明确,说明目前的薪酬激励制度不够合理;从地区文化角度看,越是发达的地区企业越容易接受智能化投资。  相似文献   

8.
以管理层异质性作为概念基础,对管理层薪酬契约的决定效率和激励效率实施了联合检验.研究表明,董事与高管之间的"合谋"使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契约更多地满足了董事与高管的个人偏好而不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董事与高管以超额薪酬方式共同分享"企业租金"的行为导致管理层薪酬契约偏离了最优契约标准.此外,董事与高管"合谋"对管理层薪...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高管继任来源对高管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核心高管继任来自内部还是外部,薪酬差距对业绩的激励作用都显著支持锦标赛理论;薪酬差距对业绩的激励作用与高管外聘比例正相关,即高管外聘比例较高时,锦标赛理论适用,而高管内部继任比例较高时,则行为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为研究高管薪酬差距提供一个新视角,上市公司要合理安排核心高管和高管团队继任制度,进而考虑高管激励制度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阐述了高管薪酬契约设计的基本原理在于会计信息的合理应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会计信息质量发生了变迁,会计信息可靠性下降而相关性上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将会影响会计信息在高管薪酬契约中的应用,表现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下降,减少了会计业绩指标在高管薪酬契约中的应用,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上升,将增加市场业绩指标在高管薪酬契约中的应用。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我国高管薪酬契约的设计要适应会计信息质量的变迁,调整高管薪酬结构,合理分配企业绩效指标权重,并转变高管薪酬契约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1.
基于融资约束理论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分析框架,以2001~200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之间的敏感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总体上显著正相关,低融资约束公司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的相关关系强于高融资约束公司;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引起的过度投资,是导致两者敏感性的主要原因;预算软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融资约束对投资及自由现金流之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小股东代理理论,分析了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偏离、隧道行为与企业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越大,终极控制人越倾向于通过掏空性的关联交易来转移上市公司的资源,并且这种隧道行为主要表现在性质为地方政府与自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进一步检验发现,终极控制人的掏空性关联交易更易导致投资不足现象,而对投资过度没有显著影响。因此,这就在终极控制人影响投资效率的传导机制方面拓展转型国家的投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2年数据,区分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类样本公司,就高管变更因素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管变更导致公司投资效率下降;高管非常规变更与公司投资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在过度投资的样本中,随着总经理任职期限的延长,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变得更严重;高管人员内部继任与公司的投资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可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中零股利政策的公司为样本,考察零股利①状态下高管薪酬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价值对高管薪酬有显著的负影响,公司当期业绩对高管薪酬有正影响但不显著,与激励理论并不相符;同时,零股利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的规模和持续零股利的时间没有显著性相关,与管理费用的增加水平呈同向变动但统计上没有显著性意义,而与现金持有水平高度显著性相关。研究表明:零股利公司高管与公司价值之间没有达到双赢,存在高管为了最大化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价值的可能;零股利政策下的现金流并非完全是为了进行有ft.1项目的再投资;零股利公司的高管薪酬政策,对高管来说安全性太高,而风险激励不足,存在激励不相容。  相似文献   

15.
现代独立审计是为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的一种重要外部治理机制。而其本身又存在着所有者与审计委托权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财务会计报告从生成到流向社会公众手中这一过程包括两个重要环节:第一个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生成环节。此时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取决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第二个是审计环节.在这一环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间接的取决于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后者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有者与审计委托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2014年上市企业的数据,探讨了女性高管参与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以及所有权性质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女性高管参与对企业R&D投入二者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民营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将显著调节女性高管参与对R&D投入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7.
结合政府对国有企业薪酬控制的制度背景,本文就政府控制对国企管理层代理动机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对薪酬的控制加大了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国企垄断属性加重了此影响。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管理层权力越大,代理成本越高。相应的治理对策是:从公司治理入手,提高高管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在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垄断属性的负面影响;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约束管理层权力,降低管理层寻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