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6,(24):13-14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3日】中国央行日前发布了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强调,由于服务价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膨胀压力加大,整体通胀的潜在风险须要关注,这一判断是对争论数月的“防紧缩还是防通胀”问题给予明确答复。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物价指数(CPI)逐季加快增长,不少人担心高通胀会再现。前3个季度我国价格增长呈现四个主要特点:CPI明显加速,PPI则温和减速;农村物价涨幅大于城市,中小城市又大于大城市;生活资料的价格涨幅逐渐高于生产资料;资产价格泡沫显现。不过,一个可喜的变化是9月份CPI增长开始放慢,物价可望出现“拐点”变化。预计明年价格上涨的压力会逐步减轻,经济会再次回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轨道。价格的主要问题在资产泡沫化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房价的过快增长是经济运行风险加大的主要根源,当前价格调控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房价过快增长,而不是控通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本轮通胀的洪峰很有可能在2009年出现,此后的通胀压力有望逐步缓解。报告预计,未来三年的资产价格可能在波动中逐步上行,股市在2009年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有望在2010年和2011年维持较小震荡中逐步上涨态势。报告认为,2009~2011年,流动性整体仍将保持充裕,M2仍将维持较高增速,但阶段性流动性紧张的可能性加大。  相似文献   

4.
投机行为与房地产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市场交易中的投机行为不仅表现在纯投机性交易行为.也表现在正常供需双方的交易中,它们的交易策略会因对价格的预期而变化。房地产与股票、外汇等资产相比具有流动性差、交易成本大的特点,房地产买卖双方一般都不具有很多专业知识和经验,使房地产市场相对其它资产市场更缺乏有效性。房地产市场在交易过程中交易行动受价格的预期的影响比较大,Caseand Shiller(1988,2003)考察了美国四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变化。借助对购房者的问卷调查。认为在一些城市存在明显的房地产价格泡沫.而这与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密切相关,Brettell(2001)也认为英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存在明显的由投机行为带来的房地产价格泡沫。本文主要分析房地产投机行为的具体表现及与价格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其在我国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自去年8月来,美国次贷证券引发的金融风波正向全球蔓延,此次风波的发生及其演化反映了近年来美国住房金融市场的变化,而其根源在于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动的房地产价格飚升。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放开,资金跨境流动受限,我国经济受此轮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应当看到,中国目前正经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在已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此轮风波足以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产价格影响通货膨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物价普遍上涨,常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这一指标来表示,资产价格主要是指房地产、股票、国债、外汇等的价格。在我国的经济现实中,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是否存在相关性,或者诸如房地产与股票等资产价格是否有助于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考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热钱大进,加剧流动性过剩,致使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泡沫显现,通胀压力加大;一方面人民币受制升值压力、热钱加速内流,利率政策难以启用,而只能被动对冲。而一旦热钱大出,则将更为可怕。一旦情势陡变,热钱大规模集体出逃、人民币掉头向下、将重创中国脆弱的金融体系,经济危机并非危言耸听。日本失去的十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殷鉴不远。  相似文献   

8.
展望2008年,世界经济将在多重矛盾交加中前行,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全球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仍将继续,以石油、有色金属为代表的资源性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多数国家提高利率,全球经济失衡状况继续发展。同时,一方面全球美元的总体过剩和通胀压力,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局部流动性不足,使得美联储陷入升息和降息两难境地,美元贬值趋势难以改变。世界经济在经历了持续、强劲增长之后。2008年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加大。但从总体来看,发展仍会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9.
今年一季度物价增长明显反弹,开始引发社会上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担心。不过,我们认为,粮价快速增长难以持续及非食品类产品价格的低位稳定,使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但价格增长的主要问题是流动性过剩问题加剧,推动资产价格大幅增长。宏观调控应重视对资产泡沫的监控和调节,要防止中国同时出现两个资产大泡沫,即出现股市的大泡沫和楼市的大泡沫。逐步小幅升息是一种好的政策选择。另外,当前是调整资源品价格、加快资源价格改革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0.
杨正宇 《浙江经济》2006,(13):42-43
当前,国家接连出台对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控举措,人们对未来房地产价格走势的种种预测、评论颇多。分析房地产的资产性质和价格决定机制,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对房地产价格的认识,因时因地制宜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目前的CPI水平,我国可以说既无通胀,也无通缩。但是,由于流动性宽松,推动了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些是形成通胀预期的因素。与此同时,由于存在一揽子刺激政策退出的预期,以及某些行业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因此,也有形成通缩预期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表明,当前经济运行有着较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的CPI水平,我国可以说既无通胀,也无通缩。但是,由于流动性宽松,推动了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些是形成通胀预期的因素。与此同时,由于存在一揽子刺激政策退出的预期,以及某些行业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因此,也有形成通缩预期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表明,当前经济运行有着较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受经济复苏及市场流动性恢复的影响,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后重拾增长之势,引发了人们对房地产泡沫的普遍担心,从理论界到决策层,都非常关沣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确保资产价格不出现过快增长,这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爆发于20世纪80至90年代的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能够给今天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4.
全球不均衡货币金融体系造成国际流动性膨胀.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加剧了证券和房地产市场投资热情,国际短期资本会以各种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并带动国内资本的投资热情,造成国内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具有虚拟特性,而且我国证券和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结构和制度调整期,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会给市场发展和宏观经济稳定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物价稳定而资产价格波动频繁是近三十年来很多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人把这一成果归结于央行只关注通胀这一目标,即通胀目标制的实行。但进入2009年以后,多国包括中国在内,通胀又开始兴起,这引发了货币政策是否要对资产价格响应的重新思考。本文对货币是否要对资产价格响应的英文文献做了综述,为国内分析这一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次贷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爆发的.对于中国来说,危机带来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次贷只是第一张骨牌.危机后风险资产价格重估,美国经济明显放缓,美国政府连续降息、大幅度减税,美元加速贬值,如此强烈的连锁反应,使得正面临着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中国经济很难隔岸观火,可以说利弊兼有.本文对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其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徐琦  王帆 《北方经济》2009,(20):36-37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波及实体经济,并向全球蔓延.近年来,中国经济也同样碰到了利率较低市场环境下的流动性过剩、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资产价格泡沫化程度严重等问题,各家商业银行应对资产泡沫的风险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对提前防控我国房地产金融产品的风险,保持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确保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助于经济抵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且可以作为预防通胀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复苏这段时期内,国家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结构优化,以达到房地产市场和谐稳定发展的目标。本文分析了近期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结合相关部门的研究,对经济复苏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流动性过剩是什么,流动性产生的根源有来自国际的因素,也有国内的因素。流动性过剩严重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推动CPI指数上扬,造成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以来,随着中国境内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连续快速上涨,流动性过剩问题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并被普遍作为资产价格上涨的重要解释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