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信用衍生工具具有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功能,保险公司在信用保险业务中通过使用信用衍生工具,可有效防范和化解承保风险。  相似文献   

3.
唐路军 《金卡工程》2009,13(3):195-195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引发了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定价资产组合管理的变革并将对金融市场的结构和效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在促进风险转嫁和分散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本文对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信用衍生工具的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兵 《济南金融》2004,(6):28-30
本认为信用衍生工具风险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重的信用风险和风险传导的特殊性。出于对金融稳定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监管。由于传统的监管体制不适应,风险管理技术的不适应,以及传统上对银行衍生工具表外业务监管资本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的划分.信用衍生工具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监管应进行相应的监管模式、监管技术、监管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信贷衍生产品是多个金融产品的组合,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在国外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和介绍美国信贷衍生产品发展的特点,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及投资公司利用信贷衍生产品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市场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信贷衍生产品是多个金融产品的组合,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在国外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和介绍美国信贷衍生产品发展的特点,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及投资公司利用信贷衍生产品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市场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胡倩云 《中国外资》2011,(14):44+46-44,46
信用衍生产品最初形成于1993年,是用来描述场外交易合约的一种新的方式。后来随着新世纪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信用衍生工具作为一种有效地进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由于信用衍生产品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和有效的应用,有专家和学者就认为它的规模将超越其它的所有的信用衍生产品。但对于我国来讲,因为特殊的国情和市情,金融产品质量低,因而存在着很大的信用风险。但从长期来讲,无论是国内的银行还是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要求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笔者相信未来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信用衍生产品最初形成于1993年,是用来描述场外交易舍约的一种新的方式.后来随着新世纪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信用衍生工具作为一种有效地进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由于信用衍生产品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和有效的应用,有专家和学者就认为它的规模将超越其它的所有的信用衍生产品.但对于我国来讲,因为特殊的国情和市情,金融产品质量低,因而存在着很大的信用风险.但从长期来讲,无论是国内的银行还是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要求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笔者相信未来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冯谦  杨朝军 《上海金融》2006,(9):23-25,22
我国金融结构中一个突出的弊端是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资金向银行集中的现实,因此通过信用衍生产品使银行的风险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无疑是解决我国社会信用过于集中的有效方法。但我国现阶段推出的CDO信用衍生产品因定价复杂且具融资特性,并不适合在当前推广使用。比较而言,信用违约互换(CDS)不仅具有非融资性、结构简单等特点而且是构造“合成CDO”等其他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工具,因此,应首先开发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推动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来,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迅猛,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发行量从2005年的2100亿元飙升至2010年的16131亿元,增长8倍多。信用债市场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在直接融资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发债主体的信用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虽然在中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信用违约事件,但随着发债主体不断多样化,这一风险不可避免的要暴露出来。间接融资方面,不良贷款等风险问题一直困扰着存款类机构。真正需要贷款的中小型企业的需求难以满足,大型国有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