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李树斌  霍东 《光彩》2011,(10):18-20
好乐买其实是李树斌的第二次创业之旅。作为一个80后,他24岁离开公司去读研,25岁又从清华大学退学回到公司做老大,他自己说,那是一次很失败的老大经历。但没有那次经历,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好乐买。因为他在25岁就知道了自己的弱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唐骏并不想掩饰他对微达的留恋。“过去的十年里,我从来没有想也不会去想我离开微软的那一天,我一直觉得它离我很遥远很遥远,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离开微软让唐骏伤感,不过他更原意将微软作为一个经历,而非人生的目标。他最终选择了陈天桥,回归“娱乐圈”。  相似文献   

3.
我鼓励大家创业,但鼓励大家创业不等于盲目创业。对于想创业的人,我对他们的提醒是:不要被成功企业所编写的创业故事所迷惑,因为那里讲的都是一个企业成长过程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最精彩的部分。你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学习。作为创业者,有5个很基本的做事方法必须遵循。[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创业是一种修行我也是创业者过来的,我认为创业是一种不同于常人的修行方式。创业对人生的修炼是非常有价值的,经历了这个过程,人生的厚度、广度和高度都会不一样。我也尊敬把公司干倒闭的人,成功很困难,十个条件和因素都得到位,缺一不可。很多人都是把公司从小干到大,再干到伟大的。十多年前,马云做演讲,有人对他很不待见。我当时写了一篇博客,说不要认为马云吹牛逼,你也干一个阿里巴巴看  相似文献   

5.
互动     
《浙商》2010,(1):20-21
富二代“另立门户”成潮流-创业加速器公司策划部 徐海颖 看了《浙商》2009年12月上特别策划《民企接班橙色警报》,我很有感触。我们有一个客户,谈了一段时间以后才知道他是一个家族企业的“富二代”,但是他做的却是新媒体。其实他家里完全可以给他很多钱,但他还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资金。当然,另一方面他也是看好风投,带去资金的同时,也带去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让企业更成熟。当时我觉得,这样的富二代真很特别。看了贵刊的报道后,发现类似富二代还很多——“另立门户”已经成了富二代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6.
《销售与管理》2008,(4):42-42
马云一直是个不安分的人,很早就已经开始创业。最初和一帮铁哥们成立了一个翻译社,后来他甚至背着麻袋去义乌贩卖小商品。再后来他接触到了互联网,他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虽然当时在杭州甚至还没有开通拨号上网业务,就是远在美国的杨致远也不过刚刚创建雅虎不到一年。但马云却萌发出一个想法:我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相似文献   

7.
郭广昌 《浙商》2013,(15):19-19
作为一个投资人,作为复星这样一个投资企业,我不想说,有一个投资是未经我同意做的。我觉得一个投资企业的基因,和一个制造企业的基因是不一样的.复星为什么一开始就是一个投资型的企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什么都做不来,只能做投资。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复星可以说是一个三无企业,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三无技术,像这样又想创业,那怎么办呢,只有不断尝试,在尝试的过程当中,有两个比较成功:一个是学着帮别人去卖楼盘、还有一个是帮人家做诊断试刺销售。这两个尝试的成功,发展下去就成为我们现在的复星医药和房地产业务。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我签约到一家公司做销售。上班后.自己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空间,既没有人主动和我交流.我也不好贸然去打扰他人,自己好像被孤立了一样.感觉很孤独。我如何才能快速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呢?  相似文献   

9.
正张丹和张勇,因为信任合伙创业,8年后,因为信任分道扬镳。合伙很多年前,我还在一个软件公司做销售负责人。在一趟回乡的火车上,我认识了我后来的合伙人张勇,我回四川,他回重庆。当时我们聊了几句,得知他是我同事,公司的研发负责人,技术能力很强,拿到过很多项国外的专利。我们相谈甚欢,甚至开玩笑说没有工作了可以共同创业。2004年,我从公司离职,既是想给自己放假,也想多陪陪儿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一贫如洗的穷学生,到拥有四个厂的老板,我一路艰辛!创业路上多磨难他从废品里淘金没有谁生来就是做老板的!夏夜闷热难耐,听不到蝉鸣,我辗转难眠。会想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会想起当年创业时饱受的艰辛挫折,心里很酸。  相似文献   

11.
林文龙 《糖烟酒周刊》2007,(21):100-101
老板的选人困惑 我认识的一个食品商贸公司老板,每年要花几万元去培训员工,因为他想在公司树立一种创业文化。但是员工根本不买帐。而且还抱怨老板太武断,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培训。这位老板的出发点没有错,可是有没有想过,你选对员工了吗?你选什么样的人,就要匹配什么样的管理文化。经过内部访谈我们发现,在这个公司的人员构成中,35%以上是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12.
<正>从一贫如洗的穷学生,到拥有四个厂的老板,我一路艰辛!创业路上多磨难他从废品里淘金没有谁生来就是做老板的!夏夜闷热难耐,听不到蝉鸣,我辗转难眠。会想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会想起当年创业时时饱受的艰辛挫折,心里很酸。我是一个从贫困农村考上大学的穷学生,毕业后好不容易在省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可很快遭遇下岗。当时又结婚生子,生活的压力压得我透不过一点气  相似文献   

13.
老梦 《商业文化》2007,(3):13-13
任志强说话很不招人听,但因为是大实话,又很难找出批判他的漏洞。几次看有他在场的电视访谈和辩论,做他对立面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让人心悦诚服地驳倒他,至今没有。你看,他又说话了:“我是一个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显然,为了这句话,一定会有人骂他惟利是图,但是骂归骂,难道他说的不对吗?  相似文献   

14.
《创业家》2013,(5):91-93
女人是在安全情况下去找快乐,而男人经常是冒着风险先快活再说。做企业也是这样,你究竟是图一时之快,还是在控制风险下享受那种小乐趣? 冯仑,一个在商界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老江湖,经历了懵懂时代的野蛮生长,看透了太多的兴衰成败。他曾经和潘石屹、王功权等打造了地产巨头万通,如今正在努力二次创业。他在《创业家》黑马营黑马课堂分享经验。在他看来,创业更像女人的人生。你如果想成功,就必像女人对待终身大事那样选择合作伙伴,同时追求安全感,与合作伙伴实现良好的沟通。  相似文献   

15.
公司的发展已越来越不是取决于我如何做了,而是取决于我如何驱动他人去做。整体上这就包括三个层面:战略、人和资源分配。本文由创业公司Meebo创始人兼CEO西斯·斯腾伯格(Seth Sternberg)撰写,他阐述了自己如何领导一个200人创业公司的心得。他在斯坦福念了一年MBA之后就退学了,与两名校友共同创办了Meebo,这是一个用Ajax编写的网上即时通讯软件。  相似文献   

16.
郭开森 《创业家》2010,(2):118-118
我始终认为,商业模式没有团队重要。和谁在一起战斗,是最重要的跟随一个团队创业,和以自己为主导出来创业,是完全两回事。尤其是,当你创立的企业是一家服务型的公司时。这两个过程,我分别在2000年  相似文献   

17.
“我只想用心去做,不愿跟别人去争什么,但我会把我们的企业带到另一种境界:我有什么,就给你什么;我没有,我去吸纳再给你。今年我被评为‘十大创业新锐’。“对‘新锐’,我的理解是,‘新’是创新;‘锐’是利剑,而我认为是‘给予’,这样力量才无穷大。我是个理想主义者。”2004年8月底,北京她加他饮品公司总裁周子琰女士对记者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赵正 《光彩》2011,(4):38-38
未来五年电子商务业务将占全公司销售额的10%仅仅8个月时间,网络分销的销售额就从0做到5000万元,这对于特步(中国)有限公司而言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2011年,特步把网络分销销售额的目标定到2亿元,未来五年电子商务业务将占全公司销售额的10%。网络不是甩货的平台2001年就加入阿里巴巴的李泽楷(非李嘉诚之子),有十年从事电子商务的职业经历。几年前,他放弃了阿里巴巴的高管职位出来创业,成立杭州有家电子商务公司,组建自己的团队从事网络销售和分销业务。2010年,李泽楷带着团队去晋江考察,寻找业务机会。但和几家晋江企业接触了以后,他感到很失望:"国内很多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其实并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在电子商务的业务上走多远,包括一些国内一线运动品牌。""很多晋江的企业还把电子商务当成是倾销过季商品和清理库存的出口,缺  相似文献   

19.
昨天我又看见他了,那个在我创业初期“帮”过我的人。但我对他一点都没有感激之心。相反,我还很厌恶他那种神态,好象我欠他多少似的。  相似文献   

20.
黄亚生 《创业家》2010,(4):122-122
可能创业板企业的价格以后会栽下来,但未来它会产生很多成功的企业,这些成功的企业会刺激更多有能力的人去创业最近两会举行,房价的事情再次被热议。仅仅根据我的经历就可以判断,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已经很明显了。就拿我的经历来说,在北京,我住在某酒店价格是200美元,住到韩国的店则需要500美元,印度的店则需要五六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