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或正式盈余公告披露日的数据为样本,在控制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效应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相关组合交易战略,系统地研究了已公告公司的盈余信息在行业内的传递性,发现市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反应不足。可以认为,这种反应不足是我国A股市场长期存在但并未被证实的市场“异象”。  相似文献   

2.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规避市场下跌风险的工具,但其杠杆效应可能吸引更多的投机行为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本文采用Hsiao et a1.(2012)提出的一种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方法,研究了国内融资融券制度的推出对股市波动率的影响。我们通过对比真实波动率与构造的反事实波动率路径,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推出有效地降低了融资融券标的个股波动率。进一步分析表明,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率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我们的样本区间中,融资交易降低了股市的波动率,而融券交易增加了股市的波动率,但由于融资交易比融券交易更为活跃,所以对波动率的影响净效应依然为负,这个结果在控制了股指期货交易的影响之后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3.
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融资融券交易理论上应具有价格发现、价格稳定、提高流动性等基本功能。本文从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理论机制出发,从对市场和个股两个层面系统而全面的分析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作用。研究发现:融资交易对指数波动没有显著影响,融券交易对指数波动有一定平抑作用;融资融券交易对标的个股有价格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研究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我们发现,对比控制组公司,成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后,融资融券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显著降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融资融券的上述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考虑公司内部股权结构的影响,对于大股东缺乏制衡的公司,只有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对盈余管理的约束作用才能体现,此时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这些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具有公司治理效应,其发挥有赖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融资融券交易理论上应具有价格发现、价格稳定、提高流动性等基本功能。本文从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理论机制出发,针对市场和个股两个层面系统而全面地分析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作用。研究发现:融资交易对指数波动没有显著影响,融券交易对指数波动有一定平抑作用;融资融券交易对标的个股有价格稳定作用,除极个别个股的融资作用表现不确定。  相似文献   

6.
作为重要金融工具,股票杠杆交易对于资本市场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融资融券的交易数据研究中国股票杠杆交易行为及收益情况,从信息披露、盈余质量及公司估值三个层面,本文发现参与融资融券的杠杆交易者更多选择信息披露质量差、盈余质量低的公司,且交易的股票估值偏高.通过构建投资组合,我们发现这种杠杆交易行为获得超额收益.本文进一步从业绩预告和证监会处罚两个视角进行检验,发现杠杆交易者可能是通过内幕信息获得收益.本文打开杠杆交易的黑箱,为监管层监管杠杆交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了依据,也为在打造规范、透明、有活力的资本市场过程中,如何让金融工具更好地服务于资本市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韩璐 《财会学习》2018,(6):168-169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引入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性影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2015年股票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行情中,融资融券交易量与市场波动性呈现高度一致性,通过经验分析容易轻易地得出经验性结论:融资融券交易加大了创业板市场波动性.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通过事件性实证分析融资融券对创业板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发现,融资融券交易并没有加剧创业板的波动性,而是起到了有效稳定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卖空机制对分析师乐观性偏差的影响。基于我国开通融资融券交易的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发现:对于融资融券标的公司,引入卖空机制显著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乐观性偏差,并提高了盈余预测的准确度;当机构私利引起的利益冲突较轻时,卖空机制对分析师乐观性偏差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促使财务分析师提供更准确的预测信息,进而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金融学界对于市场异象的研究和讨论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金融异象的发现对传统金融学的理论基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以及效率市场假说(EMH)等都提出了质疑,并成为了金融学者关注的焦点.Fama(1998)虽然坚持市场是有效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已有两个持续存在的异象,在有力地挑战"有效市场"范式,其中一个就是盈余公告效应.盈余公告效应指的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盈余数据的公布能够导致股价产生长期、持续和方向一致的漂移.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融资融券交易理论上应具有价格发现,价格稳定,提高流动性等基本功能。本文从融资、融券交易对市场和个股两个层面系统而全面的分析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作用。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的研究上主要借助GARCH族模型,VAR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方法;在对个股的影响上主要是借助面板数据分对个股的总体效应和个体效应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融资交易对指数波动没有显著影响,融券交易对指数波动有一定平抑作用;融资融券交易对标的个股有价格稳定作用,除极个别个股的融资作用表现不确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在系统分析了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华 《云南金融》2011,(7Z):23-24
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在系统分析了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完善下的转融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在过去的一年里,融资融券不断扩大。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市场交易中融资业务发展迅速,融券业务却相对萎缩。基于此,市场迫切需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尽快推出融资融券转融通业务。正是从此种现状出发,本文分析了我国融资融券市场的特殊性,并提出了建立我国转融通机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市场波动性是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的决策依据之一,而融资融券交易并未显著影响市场的波动性水平.文章进一步结合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开展的现状,对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融资融券制度是现代多层次证券市场的基础,其推出将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有效缓解市场的资金压力,从而为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绝大多数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允许融资融券交易,我国内地证券市场也即将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制度。但对大多数内地投资者来说,对该项业务还相对陌生。因此,如何认识这项业务,如何把控融资融券业务的机遇与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9年4月-2013年12月我国殷票市场的数据,本文研究了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和非标的股票、以及股票被列入和剔出融资融券标的前后的价格波动特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推出有效提高了我国股票价格的稳定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价格波动率和振幅均出现了显著性下降。我们还发现,融资融券交易显著降低了股票价格的跳跃风险,有利于防止股票价格的暴涨暴跌和过度投机。此外,融资融券交易在抑制股票价格异质性波动上也起到了实质性作用,从而有助于增加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和市场信息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融资融券制度分布扩容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四个观测区间研究融资融券制度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开通的前期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不明显,随着标的股票的扩容其平抑股价波动的作用逐渐增大;融资融券制度能够通过提升信息传递速度降低股价波动,其中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提升了正面信息的传递速度,进而平抑股价波动;而融券交易平抑股价波动的效果并不显著,这意味着应增加融券券源,减少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失衡,并扩大标的股票的范围。考虑到标的股票涉及多个行业,本文进一步探究其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是否存在着行业差异,发现融资融券制度降低股价波动集中在制造业行业。  相似文献   

18.
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尚未形成一致结论,不过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融资融券将提升股市流动性。本文基于沪深市场个股交易数据得出的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流动性要显著高于非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对于个股流动性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主要体现为融资买空对流动性的提升作用,而融券卖空对于流动性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此外,融资融券交易事件日前后个股流动性的对比结果显示:融资融券交易推行后,个股的流动性水平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之后应继续完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促进融资和融券业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融资融券交易体系的建立正如一夜春风,带来证券市场的重大变化,有望催生股市的万树梨花。身处这样的变革之中,参与者要应对市场的这一重大变化,一方面必须了解融资融券交易对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密切关注其传递出的信息;另一方面,必须了解融资融券交易提供的新的交易方式和获利机会,合理利用这些工具能够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我们就融资融券交易将推出一系列的深度报告,从交易制度剖析开始,帮助投资者了解市场的基本制度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异质性波动率之谜",分别在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初期和后期,构建了两阶段的双重差分回归模型,比较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在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初期,两融标的股票"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抑制。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后期,A股市场融券交易总量快速增长,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相对非融资融券股票得到明显抑制,这一抑制效应对于融券交易活跃的股票更为显著,说明融券交易的活跃程度对于抑制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