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货币需求的结构性角度看我国的“货币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之谜"一直是一个困扰理论界的问题,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本文在吸收前人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区别了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并认为M2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们真实的货币需求,不同金融结构下M2的构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M2/GDP也就不能用于具有不同金融结构国家之间的经济货币化比较,本文从人们所持有货币的形式出发,分析了不同货币形式对于人们货币需求的代表性,并利用一种能够代表真实货币需求的指标M*来重新分析我国的"货币之谜",认为我国之所以会出现高M2/GDP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金融结构而导致的M2的结构性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陶雪怡 《金卡工程》2009,13(5):207-208
货币经济化是一国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货币体现,反映了一国金融深化的程度,通常用M2/GDP来衡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在这一比值上却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为分析金融体系的这一特殊现象,本文从货币供求的角度展开分析了中国M2/GDP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M2/GDP即货币供应量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金融专家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程度的一个指标.M2/GDP(其倒数即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关于国民收入的流通速度)所反映的是货币需求,M2/GDP上升意味着货币需求上升,货币需求对于国民收入的弹性上升;M2/GDP下降,意味着货币需求下降,货币需求对于国民收入的弹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经济货币是特定时点货币化经济量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而M2/GDP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广化和深化的重要指标,但是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远远高于经济发展,M2/GDP趋势呈现与理论不符的畸高现象。造成M2/GDP畸高的原因可以大体分为内部的货币化传导和外部的经济体系两方面,本文主要从实体经济面出发,对我国"高货币化之谜"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M2/GDP指标近年来节节攀升引发了各界对我国是否存在“货币超发”的激烈讨论。本文在指出指标M2/GDP缺陷的基础上,采用△M2/△GDP指标,并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货币供给M2的增速与我国物价指数CPI涨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的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两者处于比较适度的平衡增长状态,并未出现明显的货币超发迹象;脉冲响应测试显示,近年来我国物价涨幅对货币供给的冲击呈现出敏感性逐年提高的现象,给通过货币供给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6.
M2/GDP是货币化率的近似指标。在货币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且M2/GDP已经超过2时,M2/GDP已经无法近似货币化率。所以,要解释以M2/GDP衡量的高货币化率,反而需要考虑货币化之外的因素。根据货币交易方程,M2/GDP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高货币化率的本质是货币流通速度非常低。因此,要解释高货币化率,应该分析经济主体对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需求为何这么高,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如此低。本文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推导出,中国的高货币化率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积累增加和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导致投资渠道有限且收益率较低造成的。本文利用数据初步验证了相关假说。本文也进一步推断了货币化率下降的最可能的路径:在货币供给增速不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投资渠道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降低,资产价格上涨,居民财富增加,消费增加,从而推动物价和产出逐步上升,M2/GDP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7.
货币流动性过剩的衡量方法:指标比较和选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流动性过剩程度的判断对货币政策松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已有的货币流动性过剩衡量方法,并分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进行了综述.在比较了各指标的理论优缺点和实证度量稳定性之后,本文认为货币流动性过剩衡量指标的选取要考虑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目的以及货币政策对社会福利的最终影响.衡量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宜采用名义货币缺口、M/GDP、Credit/GDP等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货币沉淀为角度分析M2/GDP偏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储蓄-投资转化渠道不通畅,造成银行系统货币存量偏大;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资产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低,货币周转速度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受边际消费递减导致高收入阶层资金储藏量大;利率、汇率机制缺乏有效弹性而导致中央银行被迫发行超额货币维系市场秩序;非组织金融规模增长,大量资金流通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可能导致市场内金融体系的"脱媒"现象。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于货币沉淀到不动产领域,导致货币紧缩。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金融改革的走向看,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要逐步转向货币供应量控制,所谓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共同运作最终向市场提供货币的数量。以流动性为标准,我国货币供应量现在一般划分为M_0、M_1、M_2三个层次。目前在我国,如果不特别指明,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M2。  相似文献   

10.
M2/GDP是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该比率越高,经济货币化程度越高,金融业越发达.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不但存在M2/GDP持续上升的普遍性问题,而且这一问题相对其他主要经济国家表现得更为异常.造成中国M2/GDP畸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货币化论、货币沉淀论及货币反替代论.M2/GDP的比例越高,整体支付风险越大,若任由这种局面发展,央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银行体系的支付能力都将逐渐蚀空,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我国金融配置效率、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及我国现行外汇体制改革等议题,是有效解决我国M2/GDP畸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