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继续发酵,为应对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区国家被迫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欧洲的债务危机已经通过金融市场对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进行传导,在美国、日本等经济体本身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成为大的金融环境。外部经济的低迷将导致我国出口的乏力,制约我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受房地产泡沫、民间借贷不良资产、通胀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很难快速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潼 《金融博览》2001,(1):49-50
一、最发达国家将连续提高利率 最发达国家指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意大利7国,其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胀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由于最发达国家具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失业率的调控门限可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3.
步艳红 《银行家》2011,(10):40-42
中国负利率已持续了20个月之久,通胀率预期依然没有消退。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的同时,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评级由AAA级降为AA+,随后美国机构债券评级也同时被调降。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阴霾不散的同时,日本主权信用又遭穆迪降级。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甚至停滞,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可能实施进一步量化宽松,过多的流动性将使新兴市场国家通胀日益严重。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外需进一步下滑的情况下,当前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应当改弦易张,笔者认为,治理通胀、保持币值稳定依然是货币政策的首要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动荡起伏,世界经济初步形成了以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和低增长为核心特征的滞胀格局。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滞胀风险的成因发现:经济基本面、政策面、结构性因素和预期共同驱动通胀高企,持续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使核心服务价格成为美国通胀中最“顽固”的部分;在全球总供给“逆风”的时代,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美欧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快速调整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短期看,全球滞胀风险会降低新兴经济体的产出,恶化其债务情况。随着金融动荡从外围国向中心国传导,滞胀风险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中长期看,全要素生产率、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参与率面临趋势性下移,低增长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新常态。面对全球滞胀风险的外溢效应,中国应坚持“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防范中心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冲击,将扩内需放在首位,着力应对“滞”的风险,促进经济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与经常帐户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亚洲依赖美国市场来弥补需求,美国依赖亚洲的廉价出口和官方储备来抑制通胀和实现低成本融资,二者形成共生模式,经常帐户失衡是其枢纽。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即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膨胀。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竞争加剧和廉价出口抑制了商品通胀,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货币扩张政策提供了空间,后者转而推动了金融膨胀。基于金融膨胀的负债消费扩大了美国的需求和进口,因此美国与亚洲为主的其他国家之间形成经常帐户失衡。但失衡局面不断腐蚀美元信用,使得模式不可持续,因此利益各方将会追求渐进式调整。  相似文献   

6.
通胀预期管理:国际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一定时期通胀走势的判断和预测。我国对通胀预期管理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通胀预期管理情况看,虽然具体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爆发使国际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动,主要标志是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风险从发展中国家发展到发达国家。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金融深陷困境,表明发达国家金融帝国地位开始动摇;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金融实力得以保存,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上升,主权财富基金实力超过对冲基金,发展中国家第一家资信评级公司开始发挥国际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人民币开始走向国际等等,表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金融力量开始壮大,地位开始上升,但是要实现国际金融格局根本性转折仍然是长期的艰巨的。  相似文献   

8.
周炼石 《新金融》2011,(12):10-14
次贷危机爆发使国际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动,主要标志是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风险从发展中国家发展到发达国家。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金融深陷困境,表明发达国家金融帝国地位开始动摇;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金融实力得以保存,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上升,主权财富基金实力超过对冲基金,发展中国家第一家资信评级公司开始发挥国际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人民币开始走向国际等等,表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金融力量开始壮大,地位开始上升,但是要实现国际金融格局根本性转折仍然是长期的艰巨的。  相似文献   

9.
谁是全球通胀的幕后黑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物价上涨具有全球化趋势,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面临抑制通胀的难题。与某些西方媒体的"中国输出通胀"论调相反,"金融期货之父"梅拉梅德认为目前全球通胀很大程度上是美国造成的,而美国的通胀祸首就是美联储。  相似文献   

10.
2017年5月24日,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出席日本央行主办的会议并发表演讲,指出日本央行应该坚持朝2%的通胀目标努力,更高的通胀水平和利率有助于经济稳定,并使日本央行有能力应对未来的经济衰退.然而日本经济的特点和政策遗产阻止了其通胀目标的实现,目标能否达成部分取决于央行控制之外的因素.如果要达成目标,最有希望的做法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明确协作,这意味着政府进一步增加支出、削减税收,同时日本央行配合行动提高通胀目标,避免国家债务GDP占比出现任何的上升,即“在不依赖直升机撒钱等国外理念的情况下,对财政计划的货币融资”.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8月1日和2日分别投票通过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联邦政府开支的议案。根据这项议案,未来10年内美国将削减近1万亿美元的开支,并成立一个跨党派预算委员会,寻求如何进一步削减高达1.5万亿美元的赤字。经过白宫和国会紧张讨价还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保持缓慢复苏,宽松货币政策中期保持不变;欧洲依然深陷债务危机泥沼,希腊成功重组债务,避免了无序违约,受财政收缩和金融市场动荡影响,欧元区经济滑入衰退;受地震和核泄露困扰的日本经济有望实现复苏;"金砖"国家经济增速回落,通胀压力总体缓解。中国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回落,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考验。国际油价高企导致国内成品油大涨6%,未来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3.
张捷 《银行家》2012,(1):60-62
正2011年,"欧猪五国"和美国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日本、法国等国也都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负债率高企呈现全球化趋势。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末,除了澳大利亚、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少数国家外,其他发达国家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都超过了60%这一公认的警戒线。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国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负债率高呈现全球化趋势。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末,除了澳大利亚、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少数国家外,其他发达国家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都超过了60%这一公认的警戒线。如何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严峻挑战,对此,德国政府提出了"债务刹  相似文献   

15.
欧美债务危机后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9年到2011年的时间内欧洲与美国相继爆发债务危机,国际化局势的突变导致了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带来了一系列的国际化问题,削减中国的经济实力,导致我国国内的物价上涨,外贸水平下降。本文针对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和未来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作出论述,分析中国的金融政策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来临之际,世界经济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环境之中。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扩散,日本震后经济的艰难恢复,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的居高不下,欧盟与美国财政金融政策走向等,都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变数。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没有解决。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普遍从盲目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的漏洞、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失误等方面寻找原因。但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拉詹教授看来,真正引发危机的是三个深层根源:一是美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国内政治之间的冲撞;二是国际收支失衡;三是不同金融体系之间的碰撞。从危机后各国的应对策略看,都没触及这三个根源。引发金融地震的断层线尚未弥合,这将带来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高额债务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性在增强。美国卡门.莱因哈特和肯尼斯.罗戈夫两位教授通过对40多个国家的调查发现,发达国家的债务若达到90%以上增长就会中断,而新兴工业国家则会在债务超过60%时中断发展。现在美国和一些西方  相似文献   

17.
美元汇率、美国国债和石油价格趋势是影响未来全球金融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文章指出,从长期看,美巨额财政赤字令美元汇率承压,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行,世界经济的复苏及通胀预期的增加使油价进入新一轮的攀升周期。美国需要适当调整其固有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社会福利、收入分配来支付未来的债务,重整国际信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水平较低,仍有较大"加杠杆"空间,可通过推动居民举债消费来实现扩内需和债务杠杆在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间的转移,从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和实现宏观债务风险"软着陆"。根据美国和韩国的发展经验,居民部门债务水平与一国的经济增长、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政府政策激励、房地产市场发展等因素关系密切。借鉴国际经验,未来应多方发力、有的放矢,有序引导居民举债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金融创新,促进新消费热点培育与消费金融创新相结合,构建住房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失业率开始下降,全球制造业快速增长,暗示发达国家踏上实质性复苏之路,全球经济进入扩张周期。但是,2011年以来,一系列风险出现,为全球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日本突发大地震,对全球供应特别是亚太产业链带来短期负面冲击;中东和北非政局紧张,导致国际油价飙升;欧元区外围国家主权债务问题悬而未决,特别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面临再融资考验;美国货币政策一旦转向,可能引发新的金融动荡。一、季度回顾与展望:全球经济实质性复苏,金融压力再度上升一季度,发达国家失业率下降,尤以美国的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许多发达经济体都步入了财政压力时代,政府对养老金的承诺大大高于财政收入,政府为了实现承诺将利用发行新债务进行融资,这将带来未来的高税收预期.随着债务水平和税率水平的上升,人们对税收的容忍度将下降,从而触碰财政限制的可能性增大.在采取固定税率情况下,调整税收不再能稳定债务,必须采取政策转变来应对.在财政限制之前债务增长与政策调节如何相互作用,若采用货币政策的被动调节来满足稳定债务,那么政府债务将影响到通货膨胀,从而使货币政策失去对通货膨胀的控制,进而需要通过财政政策来解决通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