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美国《耶鲁全球化》9月15日】2003年,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印度能超过中国吗?》的社论,在文中我提到印度国内公司管理部门得到了印度法治体系、民主进程及相对健全的金融体系支持,它是对比中国很有竞争力的一大优势。在那个时候,认为印度在某一天会比中国更有竞争力的想法受到各方普遍的嘲弄。  相似文献   

2.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7日】中国的统计数据和国内牛奶包装有些共同之处,不要相信你在标签上看到的东西。正如一些国有企业听任供应商三聚氰胺(一种工业塑料)来提高婴幼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一样,受国家控制的统计学家有时也会在官方数据上动手脚,以迎合中国共产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具有转帐结算、消费信贷、汇兑储蓄等多种功能的信用卡,在中国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使用。它对中国经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信用卡(CreditCard)是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新型支付手段与结算工具,它是银行或专门信用卡公司签发的证明持卡人信誉良好、可以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进行直接消费的一种信用凭证,又称“塑料货币”或“电子货巾”、它诞生于20世纪初,50年代后期兴于美国,60~70年代普及于西方,80年代以后遍及全世界。1981年中国银行率先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运通公司等签订代理协议,万事达卡、运通卡等进入中国。1985…  相似文献   

4.
杨冬玫 《魅力中国》2014,(15):29-29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水平将登上两个新台阶。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需要使东亚各国相信:中国崛起成为地区大国的对外战略是合情合理的。本文将介绍帕金森的合作霸权理论。来分析中国在东亚和平崛起的前景,并着力回答: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相似文献   

5.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夸耀说,中国经济将在15年内超过英国,在30年内赶上美国。这一预测就像毛泽东的大跃进政策一样,都未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中国经济也因之滑到了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6.
在2003年发表的题为《印度能否赶超中国?》的文章里,哈佛商学院的韩太云(TarunKhanna)和我指出,印度的国内企业部门是超越中国的重大竞争优势来源,因为印度的法治、民主程序和相对健康的金融体系,增强了该部门的实力。当时,印度可能比中国更有竞争力的观点遭到了诸多嘲弄。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5月24日】在投资者中存在一种日益增长的情绪,即印度将会成为“下一个中国”——一个巨大、快速发展的国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将会拉低制成品的价格,对建筑原料的大量需求将会拉高日用品的价格。此外,也有一种愈加流行的争论表示,印度在未来几年将会超越中国,因为印度民主体制和法律更有助于私人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毗邻———印度,近年来经济已呈现缓缓增长态势。几乎与中国一样,这个古老的穆斯林帝国如今也面临着人口持续增长的巨大压力。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这个历史悠久的莫卧尔王国却在现代化与古老传统的双重作用下,自得其乐地发展着。被印度人引以为骄傲的GTR主干道公路横跨印度次大陆,总长达2000多公里。这也是印度经济商贸发展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印度人视其为“生命之河”。可以说,GTR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表明了一个同时生活在汽车、工业革命和现代网络与信息产业时代古老国度的历史。牛车与骆驼拉的两轮车亦在各得其所的与飞…  相似文献   

9.
【法国《回声报》10月12日】中国到底要到何时才能明白它不能无限地囤积美元呢?中国人难道无意记住欧洲上世纪70年代的教训吗?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欧洲人曾积聚大量的美国国库券,目的在于竭力保持固定汇率,这多少和今天的中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
肖妍 《魅力中国》2008,(2):141-141
民国初年中国曾经出现过党派林立的局面,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等为建立多党制曾作过艰苦的努力,但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抗战的力量就受到削弱,战局迁延日坏,国民党不放弃专制统治,抗战胜利后中国就无法实现和平民主建国,重新爆发了内战。因此,一党制在中国流产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美国《时代》周刊7月13日】2009年,全球15个最大的经济体中预计只有2个经济体呈增长势头:中国和印度。巴西政府仍然认为自己今年也能想方设法维持正增长,虽然外界预测者并不认同。让我们称此三国为金砖三国(BIC)吧。  相似文献   

12.
李晓娟 《魅力中国》2014,(25):47-4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高速发展,在科技,军事等国家实力所包含的重要方面,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印度崛起”逐渐成为继“中国崛起”之后,备受关注的议题。印度崛起在对于旧的国际秩序进行冲击、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的同时,与美国过多的接近对于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带来一定威胁。中国作为同时处在崛起中的大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应该认识到中印关系中的制约因素,改善中印关系,在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为本国的和平发展和亚太地区的稳定和谐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新财经》2009,(11)
现在的中国与一百年前的美国很类似,无论是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包括收入分配以及劳资关系问题,都有类似.我相信未来三十年,就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崛起一样,中国也会有大发展.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如果采取恰当的改革措施和宏观政策的话,应该是能够解决的.  相似文献   

14.
印度现代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周 《特区经济》2008,(5):99-101
近年来,"印度巨人,印度虎,21世纪属于印度"等提法不断地进入我们的眼帘。的确,印度半个多世纪的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印度的现代化不仅抓住了机遇,选准了突破口,大力发展软件业,而且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更为重要的是印度注重科教兴国,奉行精英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一、国际城市:中国的需要和可能 许多在80年代研究“世界城市”的人,很少关注中国。用各种不同的指标来衡量,中国除了1997年回归的香港是第二级的国际城市外,也确实还没有其他城市能称得上国际城市。 但是到90年代,在中国曾经有过一阵“国际城市热”,一度有40多个城市把它们的发展目标确定在一二十年内成为  相似文献   

16.
虚弱的情感是专制的天生盟友,它们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公众事务上移开,让革命的名声变得非常可怕。只有专制能提供让那贪欲之心感觉自由自在的隐秘和黑暗,鼓动他们用不道德的举动获取不义之财。如果没有专制,这些情感也会很强大:有了专制,就让它们至高无上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连同其他正在崛起的大国印度、巴西和前苏联国家有效地使全球劳动力翻了一番,大大提高了世界的潜在产出,因而未来的繁荣前景更加光明。较之以前或目前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较大,这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大军;中国经济是开放型经济,而且开放程度异乎寻常。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强调,西方崛起或工业化并非斯密所描述的自由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国家意志、海外贸易和奉行了军事财政体制造成的.与此相应的是,中国在近代以降并未象英国、欧美那样走上强国的工业化之路,也并非缺乏斯密所说的那种市场经济体制.事实上,出现在一系列历史著述上的核心观点,即"富国之所以富有是因为拥有市场的自由,穷国之所以贫弱,是因为拥有官僚的专制"并没有真实地解释中、西方在历史演化轨迹中所出现的"大分岔".谓予不信,基于英国或其他发达的工业国早期历史上的军国主义的财政策略和中国清代以降所采取的悲天悯人的家长式的农业制度的对比研究将提供详尽答案与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批企业异军突起,如三株、巨人、南德、爱多等曾经成为企业的楷模.可是过不了两三年,它们就销声匿迹了.人们总是在它们一个个失势之后,才惊觉在曾经如此辉煌的背后,实际上却隐藏着那么多的无奈.  相似文献   

20.
【香港中通社1月4日】世贸组织预期,到2007年底,中国的外贸总额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专家认为,美国和欧盟今后肯定会更“重视”经济日益强大的中国,在他们眼中,中国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就是在亚洲,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不乐观,可以说是前有日本、韩国“堵截”,后有越南、印度“追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