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的欣赏     
散文美是由写作客体、写作主体和审美欣赏者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的完整系统.欣赏散文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把握散文审美鉴赏的基本步骤;二是掌握散文创造美的艺术手法.两者结合,我们就可以缘人、事、景、物而探寻审美主体的感情、思想和意蕴,从而进入散文的哲理思考和审美判断的精神境界之中.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以其洞幽入微的观察力、超脱尘世的秉性、细腻激昂的情愫,凭借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的文词背后总会蕴藏或阐释着深刻的自然或社会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散文是文学殿堂中一种影响广泛、备受广大读者青睐的文体.鉴于报纸副刊所采用的稿件大都是散文,在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散文写作.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的散文,通过独特的思想文化境界,完成对传统散文的继承和超越,尝试对健全文化人格的有益探寻,对当今文明展开了沉重的思考,并尝试以理想的文明来建立一个以真善美为核心的道德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文学史上,一代才子徐志摩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留下了优美而浪漫的篇章。也许正是他纯真的感情是俗人所不具有的;也许是他描绘的自然是令人向往已久的;也许是他无暇无疵的爱情是感动世人的;也许是他那简单而有华丽的词藻是那么的有神韵;也许是他那眼中的事物是那么的美好……我们被他独特的艺术美感所同化。根据徐志摩及散文作品概述,结合近些年学者们对徐志摩散文作品的研究分析,浅议的分析了徐志摩散文作品的特点,以此为文学作品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戚莹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7):224-225
在现代文学史上,一代才子徐志摩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留下了优美而浪漫的篇章。也许正是他纯真的感情是俗人所不具有的;也许是他描绘的自然是令人向往已久的;也许是他无暇无疵的爱情是感动世人的;也许是他那简单而有华丽的词藻是那么的有神韵;也许是他那眼中的事物是那么的美好……我们被他独特的艺术美感所同化。根据徐志摩及散文作品概述,结合近些年学者们对徐志摩散文作品的研究分析,浅议的分析了徐志摩散文作品的特点,以此为文学作品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单地论述了王阳明散文的语言特点,认为王阳明散文充满智慧、感情真挚.同时本文认为阳明散文的智慧体现在言说和交际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现当代散文的多元化格局中,余秋雨的散文格外引人注目。他将排比、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融合在一起,把他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命体验传达出来,令万千读者神醉情驰。余秋雨散文之所以有着如此的魅力主要在于他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8.
散文翻译中的意境重构是散文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散文翻译评论的一个标准。读者是否理解了散文的主题或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取决于散文的翻译。在散文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借助格式塔理论再现散文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散文的灵魂。散文翻译中的情感建构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作者情感的传递,民族情感的介入,以及译者情感的介入。  相似文献   

10.
彭向超 《中国电子商务》2012,(14):232-232,235
朱自清散文是现代散文美的典范,他的散文素朴填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其语言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口语化就是构成他散文语言风格的基本因素,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11.
汪中是清代中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其骈文与散文以深厚的学术修养为根底,持论精审,具有深刻的民本思想和批判腐朽现实的战斗精神;题材选择兼采古今,善于发掘寻常题材的思想意义,篇章结构以抑扬多变为基本特色,语言风格以典雅晓畅为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2.
赵旭东 《商业科技》2011,(35):94-95
情感是散文的灵魂。散文翻译中的情感建构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作者情感的传递,民族情感的介入,以及译者情感的介入。  相似文献   

13.
赵亮 《科技转让集锦》2012,(10):236-236
本文将张名扬散文中的记人散文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归纳,总结为"睹物思人,亲情的自然流露"与"以小见大,人生的哲学思辨"两部分,对其艺术手法、思想特征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翻译散文,首先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内容与风格,因为内容与风格是统一的。译者在译文中要传达原散文作品风格的神韵,应该全面把握原作的风格,并在文化层次对原语和目的语的风格上作对比研究,进而确定译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电视散文是电视媒体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对于丰富人们的情感生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注重意境的营造,运用声音、文字、画面、音律、朗诵等为观众展现立体化的人物情感和事物特征。本文对电视散文意境营造的主要元素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为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电视散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隋昱秀 《商》2012,(13):167-167
韩愈在中国古代散文创作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领导了古文运动,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文学理论主张,并取得了一定的散文创作成果。主张"文以明道"、"文道合一"、"学古创新、革新文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他笔下的人物个个鲜明,故事构思新奇,语言新颖又不失凝练,多饱含深情,有时也不乏凌厉的气势。本文将就韩愈散文的创作理论及创作特色加以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7.
刘仁前 《市场周刊》2009,(6):107-107
在群星闪耀的台湾女性散文创作群体中,琦君无疑是一位光彩夺目、魅力四射的散文大师。她集散文家、小说家、词人、学者于一身,其作品畅销台湾30年,有20多篇散文被美国《读者文摘》选用,为华语作家之最。她出生于大陆,大学毕业迁居台湾,后随夫君定居美国,以90高龄辞世,一生经历了时事的变迁,漂泊的境遇,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小说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18.
表情性的审美诉求,是现代散文在颠覆古代散文审美价值之后所建构的全新美学意蕴;散文形式的本真表情性,表现为一切形式的整体寓意与诸多形式中赋予主体意象以抒情指义,即“人的发现”与个体生命意识的自由呈现。  相似文献   

19.
议论性散文是把议论文的思路和散文的笔法融合到一块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有鲜明的观点和清晰的论证思路,同时又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议论性散文的写作要注意选材,表达要叙议结合,叙述细致、议论精辟,同时要多练习。  相似文献   

20.
吴俊凤 《华商》2008,(15):181-181
电视散文的视听语言在于把文字这种抽象化的符号进行具象处理,并且创造出一种境界。用电视化的手段,以全新的科技意识、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语言形态进行艺术创作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