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新疆准葛尔盆地南缘的昌吉垦区芳草湖农场,有可耕地70万亩,5万多人口,2万名职工,是新疆农垦系统中的大场,也是全国农垦系统有名的亏损农场。芳草湖农场建场19年来,除1963、1964、1965这三年略有盈余外,其余16年都亏损,亏损总额达7,578万元,亏损最多的1974年达1,113万元,成为全国农垦系统最大的亏损单位。1977年以来,虽逐年平均减亏20%,但到1980年还亏损474万元,若按这个速度,芳草湖农场要扭亏,至少也得  相似文献   

2.
加强财务管理为提高农场经济效益服务河北汉沽家场副总会计师岳盛儒汉沽农场1952年由农业部开荒建场,1960年与宁河县农场及附近村扩建而成现在的农场。1969年以前,汉沽农场长期处于亏损,累计亏损337.2万元,盈亏相抵后净亏损101.3万元,农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钱江农场位于钱塘江南岸,建场于一九五九年。从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七八年的二十年中,有十五年亏损。亏损总额达991万元,最高年份亏损额达138万元。一九七九年开始扭亏转盈,然而由于  相似文献   

4.
燎原农场地处上海市郊,杭州湾北岸。现有围水面积2.7万亩,可耕地1.2万亩。至1987年底,职工人数为3500人。1974年建场至1984年这十年内,农场年年亏损,累计亏损达2309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场干部、工人坚持改革,出现四方面重大的变化:一  相似文献   

5.
我场有耕地282亩,固定职工87人,是一个以繁育良种为主的事业场。长期以来由于单一经营,闭关自守,经济拮据,办场27年,亏损21年,除去财政补贴,累计亏损18.89万元,其中“六五”期间连年亏损计15万元,连同专用基金超支,负债共达20余万元。近几年,全靠“输血”度日,农场经济每况愈下,接近崩溃边缘。 1986年,我们在县局党委指导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亏损原因,探索致富路子。一年内,在原有两个场办厂的基础上,先后办起了宁海县麦芽厂、家用电器一厂和二厂,调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我省农场系统连续十六年盈利。进入“九五”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国有农场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农场的生产经济状况差,亏损额不断增加。1996-1998年,全省农场系统累积亏损高达3975万元,其中:1996年亏损1413万元,1997年亏损1247万元,1998年亏损1315万元。针对这一情况,我省农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部农垦局的直接指导帮助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比较成功地实现全省农场系统扭亏增盈。1999年全省实现大幅度减亏(仅亏损56万元)之后,2000年,全省农场…  相似文献   

7.
大通湖农场建于1953年8月,是在洞庭湖心荒洲废垸上围垦起来的商品粮、棉基地场,也是建国后较早兴办的国营农场之一。全场土地总面积13万亩,其中耕地8.9万亩;1981年农业总产值3,658.6万元。1951到1978年的28年中,累计亏损645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贯彻执行了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厂职工积极努力,一举扭转了亏损的局面,走向盈利。三年共盈利1,177万元,弥补了28年亏损总额尚余532万元。建场31年  相似文献   

8.
临泽农场是甘肃垦区的一个小场,穷场,自1975年筹建以来,经济效益差,连年亏损,1984年亏损13万多元,职工挂帐少则几百元,多则二、三千元。1985年进行了企业整顿,调整了作物结构,正确处理了职工挂帐问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85年农林牧业总产值达到44.3万元,比1984年的26.9万元增长64.6%;场办工业、农机服务、农工商企业、基本建设等,都全面完成了计划。全场136  相似文献   

9.
我场建于1951年,现有耕地24,843亩,5,904人,2,097名职工,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谷物农场。过去,农场长期靠国家补贴过日子,到1980年,30年累计亏损485万元,职工人均收入不到100  相似文献   

10.
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管理是企业常讲常新的课题。以引龙河农场为例,该场组建于1955年,从建场到1996年的41年间,有31年经营亏损,10年盈利,盈亏额相抵后净亏损6583万元。截止到1996年底,农场总资产为145亿元,农场总负债额为149亿...  相似文献   

11.
前锋农场地处东北国境线上,有辽阔的耕地、林地、牧地和水面,劳均土地资源达500亩。于1977年组建,是黑龙江垦区建场最晚的一个农场,但没有把丰富的资源利用好,经营效果很差,也是最贫困的一个农场。在建场九年中,有五年大幅度亏损,其它年份也只是略有盈余,因此,九年净亏损1,002万元,累计欠债2,004万元,按全场  相似文献   

12.
贫困农场状况目前,黑龙江省共有25个贫困农场,其中有生产队409个,总人口23万,职工9.4万。土地总面积234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85万亩,固定资产净值2.37亿元。1979年财务包干以来累计亏损5.3亿元,劳均亏损5624元。1988年底专用基金赤字已达1.5亿元、超包干挂帐0.6亿元、银行贷款3.5亿元,其中流动资金贷款2.55亿元,专用借款0.8亿元,人均负债1898元。人均年收入只有224元,其中年收入在200元以下的特困户占48%。这部分人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的贫困农场从1983年到现在,近七年没有发工资,其它农场也都足欠发或长时间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农场欠款连年大幅度增加,居高不下,是黑龙江垦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一、家庭农场欠款居高不下的原因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管理局1985年末欠款为8869万元,1986年末为16681万元,1991年末猛增为30284万元,比1985年增加2.41倍。其主要原因:(一)因严重自然灾害使家庭农场亏损,形成挂帐。从1985——1991年7年的情况看,家庭农场欠款的高  相似文献   

14.
王俊才 《农村展望》1992,(12):41-42
北安国营农场管理局由原省属国营农场、劳改农场和地方国营农场三部分组成,所辖的14个国营农场和14个局直企事业单位,分布在黑河地区的六个市县,土地总面积89.8万公顷。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体制多变和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经营方针等多种因素影响,从建场到“七五”初期的三十多年间,北安垦区始终处于经营单一且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经营严重亏损之中。1986年,全局粮豆平均单产只有92公斤,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经营亏损5690万元,累计亏损58704万元。在处于严重亏损的同时,每年还要支付贷款利息近3000万元,负担政策性、社会性补贴1400多万元。产出代,效益差,高额亏损,高负债经营超常定势和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使北安垦区的经济日趋贫困,并逐步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人民大垸农场创建于1957年,拥有10万亩耕地,4万人口,15万名职工,4亿元资产。下设9个农业分场,11个专业公司,是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国有农垦企业。近四年来,人民大垸农场资产负债结构问题突出,加之受到洪水和市场双重冲击,农场经济效益直线下滑,由1995年盈利1946万元下滑到1998年亏损2945万元。严峻的形势摆在我们面前:一是银行负债多,银行负债2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08%;二是退休费用包袱大,离退休职工5484人,占职工总数的3656%,年支付养老金809万元;三是税费及社会性负担重,年税赋近1000万元,公检法、文教卫等社会性支出1700…  相似文献   

16.
国营红江农场是1958年并村、移民时办起来的,曾经是湛江垦区几个连年亏损的老大难单位之一。在1973年以前,每个农业生产工人月工资只有12元。从1958年至1978年累计国家投资1,300余万元,而农场却累计亏损750万元。尤其是1977年遇到历史罕见的大旱灾,当年亏损129万元,相当于全场年工资总额的80%。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龙感湖农场自 1996年开始 ,经营连年发生亏损 ,1998年决算亏损高达 2 392万元 ,经济发展陷入了困境。面对这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从 1999年起 ,农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扭亏增盈为重点 ,经过两年的负重拼搏 ,1999年减亏 1180万元 ,2 0 0 0年实现利润 2 2 8万元 ,使经济形势出现了新的重大转机 ,被评为 2 0 0 0年度全国农垦系统扭亏增盈先进单位。推行“三田制” ,促进农业调整(一 )实行“三田制” ,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由于受洪涝灾害和粮棉价格下跌的影响 ,我场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土地抛荒严重 ;二是农业…  相似文献   

18.
一、国有农场效益下滑的现状1998年末,全省农场系统共有独立核算农场企业199个,其中农垦企业89个,事业三场110个,场办工商企业350家,分别比上半年减少了6个、4个、2个、50家;现有土地面积45-03万亩,其中耕地14-12万亩,茶果桑面积8-27万亩,水面养殖面积4-65万亩,林地面积8-1万亩;总人口7-89万人,职工4-80万人。从整体上看,我省国有农场经济发展增速从1995年开始逐步放慢,经济效益逐年下滑,事业性质的农业三场尤为明显。农业三场从1995年起出现连续亏损,到1997…  相似文献   

19.
本期刊登了浙江省提前17年达到小康水平的五七农场,并同时刊登了一份关于五七农场与相邻的红垦农场的对比分析材料,可供各地参考。 五七农场和红垦农场是同时期在同一块土地上兴建的两个农场,所不同的是:五七农场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凡事讲究经济效益;而红垦农场却仍然受国营农场老的一套管理模式的约束。在1978年以前,两场的经营效果似乎差不多,而在1978年国家放宽对农村的政策以后,两场的差距明显拉大,不论是企业与个人的收入还是对国家的贡献,都有很大的差距。从1978年到1983年,五七农场的总产值翻了两番半,而红垦农场不足一番。五七农场人均收入是红垦农场的2倍多,五七农场向国家交纳的税金是红垦农场的4倍多。但是建场以来国家没有向五七农场投资,而红垦场却用了国家投资1,960万元。这样的对比材料,是发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东太农场有过辉煌的昨天,曾被国家农垦部授予“橡胶农场标兵”称号。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市场、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原因,经济严重滑坡。到1997年底亏损2154万元,债务高达6089万元,负债率为65.1%,欠发职工工资5个月共757万元。当年成为海南垦区十大特困农场之一和亏损大户,农场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