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技术进步路径演变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式转变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主线,而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围绕技术创新能力,本文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路径演变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能力、技术知识积累、市场化程度、经济基础条件等因素对技术进步路径演变影响较强,技术进步路径存在一定依赖性,但不显著;不同技术进步方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与技术引进相比,自主研发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程度最大、显著性水平最高;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影响,尤其是核心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影响更加显著。为此,应不断优化技术进步路径,提高技术知识的累积效应,加快技术进步转型,凸显技术创新功能,发挥自主创新作用,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非均衡条件为背景,在对比分析"比较优势"和"逆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应按照中国(以辽宁省为例)具体的资源禀赋条件,产品、市场结构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和振兴传统产业中的装备制造业。通过对技术引进和技术自主创新经验的分析总结,文章得出了以技术自主创新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体系为依托,创建出多元技术进步方式和扩散途径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低碳经济理念纳入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框架,利用2000-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多重中介模型,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碳升级.研究发现:在装备制造业整体层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前向关联效应两条路径促进全球价值链低碳升级,但边际产业转...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突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一项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它的出现为中国解决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通过阐释企业绿色持续创新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二者的关系,探析基于绿色持续创新的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对我国促进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沈阳经济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重要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但区内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阻碍了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通过分析区域外部性内涵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理论与技术扩散的关系,并针对沈阳经济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为沈阳经济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提出了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1998—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5大行业15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与外资研发四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四种技术创新路径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并不完全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自主创新、国内技术购买、外资研发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U型或倒U型关系;自主研发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效率,而且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采用多种技术途径相结合的方式比单纯依赖一种技术方式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当前湖北现代装备制造业普遍存在生产设备陈旧落后、产品技术含量总体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突出问题。解决现实困境,以"雁式"集群方式构建湖北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是关键。首先要在集群内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建立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开发中心;其次要通过对现代装备制造业集群中基础性科研、关键性技术与共性技术研究的政策支持,利用外部科研实力强化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最后要建立技术创新与集群发展的互动机制,形成具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创新系统,从而提高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加快湖北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关系进行研究。在阐述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联立方程模型,用产业集聚指数衡量产业集聚强度,同时选取了4种主要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了产业集聚强度与技术进步路径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强度与技术进步路径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产业集聚强度对不同技术进步路径的影响显著不同且存在区域差异;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且存在区域差异。此外,以基尼系数作为产业集聚强度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路径的概念与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发育状态是技术创新的基准点。因此,在强化企业原有能力或建立新能力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技术创新路径,是现代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依据技术演变中的结构变量——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阶段性特征,首次提出了创立技术创新路径的概念,并对从企业能力的角度将创新路径划分为能力强化型和能力破坏型两种基本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德、日等国政府和相关专业人士纷纷提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重振制造业,并试图以此挑战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地位.美国在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相继启动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中,提出要发展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平台,以加快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美国奇点大学Vivek Wadhwa教授2012年1月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相结合,会引发制造业革命,使中国在未来二十年中出现制造业空心化,而美国将重新获得制造业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升级的必要性及其涵义,阐述了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的一般规律,着重分析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过程中路径依赖的形成及其自我强化机制,探讨了路径依赖效应的破解对策,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路径应是先进行从工艺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的产业内升级,在产业内升级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积累较丰富后,再转移至附加值更高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实现产业间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视角讨论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回顾了50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历程的得失与经验 ,重点论述了新形势下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新的战略转变以及宏观、微观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引入通径分析方法,使用我国1985年——2000年工商税收、关税、农业各税、国有企业所得税和集体企业所得税五大税种的实际数据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并提出了我国税种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演化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在自增强机制的作用下,使得原本就不占优势的后发企业在创新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但后发企业在某些方面仍具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在现有的技术制度路径上,后发企业具有模仿创新的优势;在路径创造时,后发企业具有生成根本性创新的优势;在路径转换时,后发企业具有创新转换优势.根据扬长避短的原则,提出加大向先发企业学习的力度,充分利用模仿创新优势,建立区域或国家创新系统,实行集群创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第三部门是来自西方社会的概念,它指的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其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和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的组织。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第三部门从起步、中断到重新崛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第三部门的制度变迁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路径依赖的问题,旧体制下的国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扩大了质押担保范围,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担保融资业务提供了法律上支持。由于应收账款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商业银行运用其作为融资担保时,既要关注法律上的有效性,又要科学地评估其价值。目前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隐藏着违约、内部控制和实现担保权益等风险,这需要商业银行在质押登记、风险预警方面积极审...  相似文献   

17.
个体道德观念的产生有"天启说"、"神启说"、"先天说"和"约定说"等理念,而且它们往往被看成是相互矛盾、各持一端以及不可调和的。本文以人把握世界的经验"外证"和神秘主义的"内证"两条路径的角度,探讨了个体道德观念的初始产生和后期产生机制,阐明了以上各种论说只是人们站在不同层面和角度而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完全相互否定。  相似文献   

18.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和速度快慢采用城市化率的指标,但城市化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城市化的总体状况。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对应关系。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不可能实现巨量农村人口与工业化相协调的速成的城市化。提升城市化水平,首要任务是推进工业化;其次,适度集中,实施正确的城市化道路;最后,以科学的管理和规划推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完全竞争市场上,能源产品的最优价格路径,是以市场平均利率水平随时间增长;垄断市场上,能源产品的最优价格路径是确保边际收益以市场平均利率水平稳定增长;寡头市场上,能源产品的最优价格路径则相对比较复杂,要视厂商之间是开展产量竞争、还是价格竞争的行为而定,同时还必须考虑互动策略、时间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衰退产业调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题之一.如何针对不同的衰退产业类型选择合适的调整路径,减少产业调整所引起的社会震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衰退产业研究中的主要议题.本文认为可通过生产定制化、产业流程再造和产品改造三条途径实现衰退产业调整目标,并对这三条路径的机理和运作策略作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