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产租金过度上涨会严重削弱城市经济活力。该文通过把租金引入集聚经济的分析框架,并以农业平均地租为定价基础,分析了城市地租定价的影响因素。首先是城市产业与农业的产出效率差距,尤其是产出效率失调还会通过推高农产品价格来刺激城市地租上涨;而城市与乡村住宅的级差收益差距过大也会通过人口迁移推高大城市的地租。城市规模结构决定租金的分布结构,规模结构失衡是造成少数大城市地租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发展中小城镇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供给与服务水平,可以提高城市产业与居民的福利水平,也是优化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一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前后,人们曾一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是分析城市现象的有力工具,然而之后发展却陷入了停滞.从理论流派来看,存在两个主要的理论分支,但两个理论分支均存在各自的理论缺陷.将地租纳入“投影工嵌入”这一调节学派的核心观点,考察其对地租水平以及对空间隔离等城市现象的影响,在回顾最富有争议的地租类别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致的地租类型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与之相伴随,城市经济中的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也日益突现。表现在:房屋租金居高不下,摊位费迅速樊升,土地使用费增值,泊车费在“黄金地段”明显偏高,旅游景区餐饮及其他旅游资源价格居高不下。上述现象的本质在于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垄断地租是客观存在的,如任其发展,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作为城市土地所有者的社会主义国家,垄断地租应收归国有,同时,要对土地上的经济活动进行国家干预。  相似文献   

4.
审计寻租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不仅会消耗社会资源,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损失,而且还会导致审计信息失真和审计失败。文章结合地租理论,深入探讨租金的涵义演变,揭示审计寻租的租金内涵。  相似文献   

5.
桁林 《经济经纬》2013,(1):27-32
地租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土地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梳理了李嘉图地租理论并检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政策成效。李嘉图地租理论分绝对地租和相对(极差)地租,这种理论的实践后果在中国得到了比较好的印证与验证。第一,到底要不要绝对地租,是采取法律手段强制剥夺还是任其自然演化,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历史选择;第二,相对地租是集中还是分散,各有得失,应如何选择?这些都是问题。笔者借助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的梳理,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政策加以全面系统地审理,深刻反思土地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孟捷  吴丰华 《开放时代》2020,(2):159-179
竞争性地方政府作为改革以来形成的重要制度形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本文不仅承续了既有文献中将地方政府的经济动机归于租金,并将土地财政视为地方政府利用租金开展战略投资的观点,而且试图在一个马克思主义框架内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为此我们对租金的生产性利用和国家的经济作用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并将大卫·哈维的制度-垄断地租理论运用于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围绕营建环境的投资活动。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地方政府在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战略投资中,充当了租金的生产性分配者和使用者的角色,并因之嵌入了原本由企业之间的竞争所带来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形成了中国经济特有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双重结构,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造就了世所罕见的高投资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期地租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租问题,是马克思《资本论》中阐述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中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个现实疑难问题。本文拟就经济转型期所必须面对的地租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8.
资本转嫁假说明确了成本的构成,以此设立相关参数,对商品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展开进一步推理分析,拟构建出一个级地租模型,并从整体和局部角度分别对多级地租和单级地租的模型进行研究,通过三级地租特例考察,间接证明模型的部分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最后,通过对地租不等价交换实质等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级地租模型的理论深度,表达了对地租所代表的所有权法则的抨击和赞美。  相似文献   

9.
龚剑 《经济纵横》2019,(8):1-12
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基本思路,可从制度基础、价值源泉与经济效应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地租展开分析。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制度基础,其在经济上的实现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经历了从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根本动力并非众多研究提及的地方政府,而是中央政府。在厘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经济效应时,应当注意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所界定的地租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是阻碍资本积累的因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地租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斯密认为绝对地租是自然力生产的,李嘉图等同了价值和自然价格,便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马克思说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比工业多年生产的剩余价值便转化为绝对地租,他并说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较低时,取代原来的绝对地租的地租如何决定;考茨基对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表示怀疑,并认为农业资本周转时间较长抵消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作用;杨学成认为绝对地租原来只是劣等地才有的,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中等地和优等地也有了。为了统一地解决非农用地的绝对地租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优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时的绝对地租问题,他提出了绝对地租来源和形成新解;这些都是可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