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平稳增长,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沿线国家腐败治理对于吸引中国OFDI和东道国基础设施均有重要影响。本文拓展了中国OFDI对东道国基础设施的影响机制,分析了东道国腐败治理、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影响,利用2008-2017年63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OLS回归和2SLS回归,实证检验了东道国腐败治理程度对其基础设施吸引中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存在正向效应,该效应对以人均实际GDP表示的经济发展状况更敏感;东道国腐败治理越好,对其基础设施有正向促进效应,该效应对以GDP增长率表示的经济发展速度更敏感;东道国腐败治理越差,将会降低中国OFDI对其基础设施的正向促进效应。研究结论对发挥中国OFDI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积极影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所谓"苍蝇式"腐败,主要指乡镇街道、村委社区等基层干部中的腐败问题。"苍蝇式"腐败问题的行为主体大部分是农村基层干部,潜伏在基层的"苍蝇"虽小,由于面广量多,贴近群众,贻害颇大。与高级干部的腐败相比,"苍蝇式"腐败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群众感觉最深,也最为深恶痛绝。惩治基层"苍蝇式"腐败既要靠体制、机制和法规,建立有形的制度防线、科技防线,又要依靠教育和文化,以"制度+科技+文化"建立起全方位的农村基层反腐防线。  相似文献   

3.
有人根据世界各国腐败现象的高发期,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来分析腐败的根源,认为"寻租"是腐败的根源;在对腐败根源的认识上,看不到私有制社会中腐败现象绵延不绝的事实,认为腐败的根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出现大量腐败行为时,有人认为中国腐败的根源在于经济体制的转型,从而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怀疑,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产生怀疑,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路线产生怀疑.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加以分析,我们不难看到,这些理论只看其表,不见其里.  相似文献   

4.
《快讯》编辑部: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在与学者座谈反腐败时强调:一定要下决心解决好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因为这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吴书记的话,真正说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于是,人们把目光开始锁定周围能和腐败挂上钩的"小腐败"。"小腐败"是相对于"大腐败"而言的。如果把"大腐败"比作"老虎",那么"小腐败"就是嗡嗡乱叫的"苍蝇",也许正因为"小"才常被人们忽略不计,人们也就懒得去理它,但"小腐败"的面积很广、人数很多、总量很大,它正一点点地侵蚀着社会的肌体,已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大隐患,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即:抓教育,筑牢"不想腐败"的思想防线;抓制度,筑牢"不易腐败"的机制防线;抓监督,筑牢"不能腐败"的运行防线;抓惩处,筑牢"不敢腐败"的党纪国法防线。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其中,腐败问题是官员极其警惕、百姓尤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一.腐败的概念(一)腐败的定义从"腐败"一词的渊源看,其源于《辞海》,在《汉书.食货志上》  相似文献   

7.
乔茵 《产权导刊》2005,(9):69-70
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当今,各国政府都面临如何预防腐败、遏制腐败的问题.作为一个全球反腐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对全球反腐败斗争给予的关注和倡导的有关政府政策改革等做法赢得了很多国家和社会组织的赞许.  相似文献   

8.
"福利腐败"惹众怒长久以来,一些垄断行业在福利的名义下形成行业腐败现象,既包括将自己掌握的行业资资源无偿或者廉价地向本行业的职工和家属提供,也包括在本行业内进行变相的福利分配以规避国家的税收。之所以称其为"福利腐败",是因为这种福利其实和腐败具有类似的特征,虽然这些福利并不  相似文献   

9.
腐败的经济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纲 《发展》2005,(10):14-15
腐败的问题,似乎在我国社会中成了一个难以克服的痼疾,也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一大话题。反腐倡廉反复搞,似乎成效不大,因此我想现在也该针对腐败产生的原因,对腐败与防腐败的问题多做些经济学的分析,以便找到更有效的对策。腐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不在于当事人品德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规定着人们行为方式的那一系列体制。腐败与用人体制有关所谓腐败,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若是利用“公权”谋公利,那是理所应当的,公权本身就是为了公利而设计出来的;若是以“私权”谋私利,不说是天经地义,也是合理合法的;若是…  相似文献   

10.
腐败和垄断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它不是一个槛或一个篱笆,而是一面以腐败为钢筋、以行政性垄断为水泥筑成的墙,迈不过去,只能刨。破除垄断、深化改革和清除腐败、建立一个廉洁政府难度是一样的。中国现在的情况是,腐败和垄断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它不是一个槛或者一个篱笆,而是一面墙,是以腐败为钢筋、以行政性垄断为水泥筑成的一面墙,迈不过去,闯不过去,只能刨,但我们最少要有一个镐才能刨。既然大家都认为,阻碍当今中国在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向前进的最大障碍是垄断的国有  相似文献   

11.
"零容忍",即零度容忍、不能容忍."零容忍"现已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对腐败零容忍,是中央领导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的.之所以如此,缘于我们目前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还依然比较高. 我国政府在反腐问题的立场上一贯都是十分坚定的,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各个媒体制作的民意调查中,反腐总是最热议话题之一.也可以说,反腐败始终是全体民众关注最关切、最焦虑的集体诉求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对腐败"零容忍",是维护党的纯洁、打造廉政政府的前提和保证.温家宝总理去年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也曾说:"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执政地位非一劳永逸,如何根除腐败,是我党面临的严峻问题.其实,我国香港特区,在反腐败上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道德的重新建构,厘清了道德方面的许多模糊认识,对当前存在的腐败悖论文化也是一次新的考量和纠正.  相似文献   

13.
现在某些人有一种腐败泛化的思维,只要有不如意的地方,就要命名为"xx腐败".在"吏治腐败"、"司法腐败"这些公认的腐败之后,又有了"学术腐败"、"教育腐败".据新华社报道,沈阳市今年行风评议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在被评的30个重点部门中,群众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一.并由此而判断,"老百姓对教育部门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已经上升到比司法腐败更不满的程度".教育真的腐败了吗?"教育腐败"的说法科学吗?  相似文献   

14.
《宁波通讯》2014,(19):81-81
<正>2014,中央高举反腐利剑,拍蝇打虎,摧枯拉朽,其中两起惊天大案令人瞩目:一是广东茂名卖官案,二是湖南衡阳贿选案。官者,国之重器也,不可轻与。然而,两地竟把公职当作商品公开买卖,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案情极其严重,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惨痛。其一、亵渎公平公正。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不公是最大的不公,用人违规是最大的违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使有能力、有本事、想干事、会干事的人脱颖而出,才能形成公平的用人导向。茂名两任一把手将"用人不公"演绎到了极致,前任周镇宏率先将"市场逻辑"引入官场,后任罗荫国"青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近年来披露的腐败官员的案例为基础,以涉及省部级腐败官员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官员腐败、审计师选择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行贿的公司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非行贿的公司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行贿公司的公司价值在短期内显著高于非行贿公司;以审计师选择为传导机制与实现途径,官员腐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麻栗坡县委原书记赵仕永说:"那些不给钱就不办事的人是‘暴力腐败';像我这样,在为人办好事的情况下收点钱,是温和的,所以我说自己是一个温和腐败的县委书记。"赵仕永,因受贿索贿400多万元、贪污50多万元,6月29日被法院一审以受贿罪、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650  相似文献   

17.
腐败分子就是"权力暴徒",他们以公职权力来谋取私利,这等于以强力来攫取财富和其他利益,不仅严重破坏社会纲纪。也颓废了社会道德风气。公众对这些"权力暴徒"的痛恨程度不亚于对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的痛恨程度。反腐败就是与"权力暴徒"作战。如今,全社会在忧心地关注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的同时,也在关注反腐败及其相关政策、制度建设的进展。被那些"权力暴徒"之恶行所害的公众心中的希冀还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8.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上升为导致亡党亡国的重要问题。党员队伍不断地被侵蚀直至灭亡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然而,腐败作为社会现象,同样也是文化的集中反映。故文章通过从文化角度中的"一把手"封建文化、官本位文化、官系圈文化以及党员思想建设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党员干部腐败原因,以便更好地针对党员干部腐败问题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9.
1 目前农村基层中存在的"微腐败"问题 从2016年10月起,天津市纪委对多起涉及到基层"微腐败"的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内容涉及虚报冒领惠农资金、贪污侵占集体资产、资源的问题,其后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治理基层"微腐败"问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县委书记一直是腐败重灾区,几乎成了不治之症。观察湖北省监利县四任县委书记"连环"落马,让我们再次对县委书记腐败产生了忧虑。监利的四位县委书记"连环马"式的翻落,和所有县委书记腐败并无不同之处,无外乎是利用工程项目、干部人事调整、土地审批等敛财。除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