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衡雄 《经济师》2000,(10):28-29
近年来国内彩电行业“价格大战”愈演愈烈 ,国内彩电企业若不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就将没有出路。文章首先阐述国内彩电板块目前处于非常时期 ,然后剖析国内彩电行业“价格联盟”屡战屡败的原因 ,最后探讨造成诸多“价格大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牛国良 《经济师》1999,(7):17-18
1997年以后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整体看不存在行业产品紧缺,中国由过去的短缺经济进入到整体的“过剩”经济状态,出现了整体的买方市场。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大战在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价格竞争是企业占领市场的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企 业制度的形成,企业已成为经营的主体进入市场,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了围绕质量与品牌等竞争外,价格的竞争愈演愈烈,如“电脑大战”、“微波炉大战”、“电视机大战”、“VCD大战”等等频频发生,几乎成了每一个行业无法自拔的一个误区。其集中地表现为:当一个企业或经销商率先开发或引进某种产品,成为这个行业的先行者时,企业获得丰厚利润,但好景不长,一旦人们发现这一新产品的市场开发价值,获利水平诱人,就会一哄而上,纷纷进入这一行业。在短期内该行业的同类型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彩电业“价格大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江伟  刘振溪 《经济师》2002,(10):64-65
文章从彩电业“价格大战”入手 ,运用博弈论对“价格大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对价格策略的博弈结果加以改进 ,提出将企业与其竞争者之间的一种非合作博弈关系转化为一种双方既竞争又合作的博弈过程 ,亦即由“双输”转为“双赢”。  相似文献   

5.
企业避免行业性整体价格战的竞争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竞争虽是市场经济实现优胜劣汰所必须的竞争方法,但行业性整体价格战则是一国经济机体上的肿瘤,危害甚大!除了需要采用立法约束企业价格竞争行为外,也需要企业有正确的价格竞争方法。首先是企业之间要有正确的价格合谋行为;但在面对顾客主要受价格影响时竞争受“囚徒困境”心理支配和技术趋同、规模扩张趋同影响,正确的价格合谋极难。单个企业正确的价格竞争策略应是,根据行业产品利润构成动态结构来选择正确的价格策略;后期利润大的宜采用先期谋求最大份额的低价策略;销售利润大的,在前期采用降价,后期采用“属性动态竞争”策略;另外,企业需要采用超前扩大规模并按比自己规模略小的成本水平订价,这就可以破坏发生行业性整体价格大战,避免行业性整体价格大战发生。  相似文献   

6.
营销策略的博弈分析:兼评“价格大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实生活布满了竞争和冲突,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各个企业和厂商为争夺消费者和市场份额而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从前几年的“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到近两年的“彩电大战”、“淀粉大战”无不围绕于此而展开竞争,而这些“大战”普遍采用的竞争手段更...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年的价格大战彼伏此起,根源于商品价值下降、税费下调、产品过剩和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价格大战虽然也有恶性的,但占主导的仍是良性价格竞销。价格大战的影响是利弊并存,但利是主要的,因此政府对理性价格大战不应限制而应鼓励,对恶性价格大战必须采取去“恶”措施,关键是培养理性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8.
孟祥俊 《经济论坛》2002,(9):22-22,25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价格大战此起彼伏,愈演愈烈。西方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企业共谋,在我国越来越频繁地出现。1998年许多行业纷纷订立“自律价”,1999年四大DVD厂商实施战略联盟、八大彩管厂商定“停产保价”  相似文献   

9.
价格大战是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本文以上海“明牌银楼”13家黄金饰品企业联合限价为案例,研究表明,政府应当制裁企业为避免价格大战而采取的价格串通行为,进而探讨了价格竞争中行业协会的功能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海川 《新经济导刊》2013,(11):70-72
转型慢的电视企业将在洗牌中被淘汰,从内容到硬件的“客厅大战”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1.
一切都源于那场突如其来的“9.11”事件,几个月来,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纷纷裁员,收益警报接踵而至。然而几家忧愁几家乐,“9.11”事件的发生也使不少行业如同病木逢春,重现生机。冷门行业搭上快车 “9·11”事件后,从联邦政府到地方政府,从总统到市长都在鼓励人们花钱。随着美国政府投入的增加,美国经济将会发生一些变化,国防、信息安全、交通安全、电子、生物科技等行业会因此而变成更加赚钱的行业。人们意想不到的一些“冷门” 行业突然变热,大把大把的钞票犹如纸片一般飞入这些“冷门”行业老板的腰包里。世贸大楼的倒…  相似文献   

12.
杨育谋 《经贸实践》2006,(12):46-47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完满结束。与以往不同,本次广交会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长期以“物美价廉”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在本次广交会中开始集体涨价!不少行业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到20%之多。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价格全线上扬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涨价,又将对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3.
伊利5名高管落马,除了让人注意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问题,还让人们开始关注起可能形成泡沫经济的中国乳业。近年来,我国乳业发展十分红火,“奶业兴农”、“奶业兴市”、“中国乳都”等口号和概念层出不穷,“奶源大战”、“奶牛价格大战”、“广告大战”、“保鲜奶与还原奶大战”打得人们眼花缭乱。然而,一方面奶源数字不清,一方面是消费市场有限,加上过度投资的乳业建设,中国乳业如果还是照着现在的无序发展趋势,极有可能形成—个“牛奶泡沫”。  相似文献   

14.
许春珍 《经济师》1998,(7):15-16
价格大战由此引发的反思●许春珍近年来,工商界价格大战硝烟迭起。大到轿车、家电、摩托车,小到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等,降价风越刮越强劲。这种大范围、长时间的价格战仅仅是厂商之间惯用的促销手段吗?实际上,作为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价格大战深刻反映...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创新与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经济始终在矛盾中不断成长,一方面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另一面是中国企业总是被认为“只依靠低成本竞争,缺乏创新能力”,因而社会各界都不断地对企业家呼吁“要提高创新能力,不能靠低成本竞争和价格战”。企业家似乎也都在讲创新的重要性,但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实施低成本战略和各行业的价格大战,而在自主技术创新上有突出表现的企业却少之又少。本文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为什么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表现?为什么更多地选择低成本战略(和价格战)而不是差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6.
吕强 《发展研究》1999,(4):25-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市场产销两旺的局面开始出现倾斜。1996年以来,这种倾斜进一步加剧,厂家、商家开始承受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稳住市场份额,适应日益白热化的竞争形势,企业纷纷降价促销,从而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罕见的全国范围的“价格大战”。 低价竞销对解决供求相对失衡的市场矛盾,刺激消费,促进有较强实力的企业进入产销两旺的良性循环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 1998年以来,价格大战依然如火如荼,市场反应却益趋冷淡,我国市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疲软特征。 表面看“销售…  相似文献   

17.
“通用别克荣御上市、高档商务车大战将到来”,“豪华车竞争激烈.别克荣御跌破40万”,“总理座驾,别克荣御终于跌破30万元大关”.“最高优惠9.3万元,买别克荣御“送”凯越”……这些都是有关别克荣御的新闻标题,在上市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降价已经成为别克荣御新闻的主旋律,别克荣御已成为名真正的价格跳水冠军。在中国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轿车市场,与通用轿车在中国骄人业绩相比,号称“澳洲总理坐驾”的别克荣御市场表现为什么会令人如此大跌眼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飞越版权     
齐霖 《新经济》2014,(24):28-31
纵观中国视频行业近几年来的发展,从“版权竞争”到“并购大战”,再到“自制”、“独播”,基本上每一年都能在视频行业找到不同的关键词.不过,即使这些关键词如何更迭,版权内容一直都是视频网站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在面临行业内斗和广电系围堵的多重冲击之下,版权内容己然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19.
外经贸企业应走全球化经营之路宗庆生(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大经贸战略与外经贸企业大经贸战略从提出到组织实施,总体上立足于宏观层次,并着眼于行业管理。从大经贸战略产生的基础和取向看,这一战略既对外经贸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性企业具有重大的引导意义,同时...  相似文献   

20.
白让让 《财经研究》2016,(5):111-122
2013年以来,跨国公司主导的价格合谋和价格歧视受到了中国反垄断机构的调查和处罚。文章以汽车配件行业中“日资企业”的价格垄断案为线索,构建了一个纵向股权关联下投入品价格合谋和集团内转移定价的理论模型,通过静态比较分析发现:关联企业之间的价格投标合谋并不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跨国公司作为实际控制人在上下游股权比例和盈利能力不对等的条件下,将下游整车合资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上游配件企业的一种手段。文章从股权比例和企业运营模式的层面论证了利润转移假说的合意性,并结合主要细分市场的结构和利润关系,对“结构-合谋”原理所面临的现实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的主要政策建议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反垄断立法要实现从行为惩罚到规则干预的转化,要适当增加产业组织分析的证据以提高执法的科学水准,需要更多地使用合理推定原则以避免对企业理性行为的不当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