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们松江县仓桥镇经济发展迅速。199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27亿元,比1992年的2.3亿元增长7.8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比1992年的0.89亿元增长3.2倍;完成利税1.35亿元,比1992年的3340万元增长3.4倍。今年上半年,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去年同期比较,三业总产值净  相似文献   

2.
在实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经济欠发达地区怎样加快实现小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而且影响着大局。就这个问题我们结合高要县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高要县位于西江流域中下游,地处西江林区与珠江三角洲的接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199平方公里,67万人。有山地191万亩,耕地52.5万亩,水面7.45万亩。高要县既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又属广东省49个山区县之一,还被国家确定为“八五”期间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近年来,该县工农业生产实现了大踏步前进,全方位发展。1991年同1985年对比,全县社会总产值26.97亿元,增长1.64倍;国民收入11.67亿元,增长1.38倍;工农业总产值23.35亿元,增长1.53倍;财政收入5820万元,增长1.88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6亿  相似文献   

3.
位于鲁西南欠发达地区的菏泽市沙土镇,共有24个行政村.8150户,3.5万人,6.4万亩耕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镇在实现从“温饱农业”向“致富农业”的转变中,立足本地资源,瞄准国际市场,大搞农副产品的精细加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高效创汇农业的路子,使经济建设出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势头。199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5亿元,比1978年增长49倍,其中工业总产值1.2亿元,增长171倍;农副产品就地加工  相似文献   

4.
遵义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七五”以来的近10年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与1985年相比,农村社会总产值由21.79亿元增加到115.97亿元,农业总产值由29.40亿元增加到44.24亿元,分别增长了432.22%和50.48%,年递增20.4%和4.7%。在主要农产品产量方面,“八五”前四年平均与“六五”年平均相比,粮食总产量由28.75亿斤增加列41.06亿斤,增长42.82%;油菜籽总产量由2.31亿斤增加到3.26亿斤,增长41.13%;烤烟总产量由  相似文献   

5.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在80年代中期以前的时间里,苏南农村的经济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从1976—1986年的11年间,苏锡常三市农村农副工总产值增长了8倍以上,乡镇工业总产值更猛增了17倍。从1978—1986年,苏锡常三市农村乡村工业总产值由25.93亿增长为270.26亿元,增长了9.42倍,年递增率达34%。其中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分别递增35%、33%、31%。创造了全国著名的“苏南速度”,同时也使这一地区成为全国乡镇工业最发达、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但是,进入80年代后期,情况起了明显的变化。随着深圳、珠海等沿海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沿海各开放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苏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势头相对减  相似文献   

6.
我们朱行镇地处金山县的东南部,全镇土地43.37平方公里,2.8万人口,有19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杭州湾北岸的开发和金山咀临海外贸加工区的逐步形成,全镇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94年,社会总产值达到7.69亿元,比1991年增长2.15倍;工农业总产值7.1亿元,比1991年增长2.53倍;工业利润4005万元,比1991年增长3.75倍;镇村企业劳均收入3628元,比1991年增长1.6倍。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萧山区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跳出“就农民论农民,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定式,重抓“五项统筹工作”,即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工农经济、统筹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保障、统筹地区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2003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国内生产总值410亿元,增长21.1%;财政总收入43.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83亿元,分别增长30.1%、39.2%;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增长11.6%;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8.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89年以来,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连续6年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主要表现在:(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4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比1983年增长4.37倍;农业总产值380亿元,增长2.4倍。在农业...  相似文献   

9.
1986年,新都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27亿元,比1983年增长98.9%,其中,工业总产值4.44亿元,增长1.75倍。乡镇企业总产值5.48亿元,增长3.15倍;城乡储蓄余额1.19亿元,增长2.23倍;预算内财政收入4.138万元,增长67.1%;农民人均生产性纯收入510元。增民52.2%。这是我县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其基本经验是坚持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番禺区紧紧抓住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有利机遇,从本区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在“调整”两字上大做文章,取得了较佳的调整效应。199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比市场经济机制建立前的1991年增长2.2倍;农村社户两级经济总收入达102亿元,比1991年增长4.74倍;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393元,比1991年增长  相似文献   

11.
1984年4月,海诚市被省确定为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十年改革,特别是近五年来的县级综合改革,使这个过去以种植业为上的单一农业经济的“高产低收入”县,发展成为贸工农型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区域。1988年来,社会总产值达到45.7亿元,是1983年的3.6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1亿元,是1983年的3.3倍,乡镇企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总利润分别达到32.3亿元、20.3亿元、4.3亿元,分别是1983年的8倍、7.5倍、7.6倍;财政  相似文献   

12.
一、“十五”期末牟定县“三农”现状 1、农业基础脆弱。全县“十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54亿元,比“九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08亿元;增加4.1亿元,增长20.06%。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2002元,比2000年的1510元增加492元,增长33.3%,年均递增6.7%;人均有粮396千克;粮经比63:37。  相似文献   

13.
1979年至1988年,是四川省乡镇企业大发展的十年。十年间,乡镇企业从14.94万个发展到183.66万个,职工从179.71万人增加到695.8万人,总产值从34亿元增长到345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分别增长11.29倍、2.87倍和9.16倍,为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第一,对全省经济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十年来,四川省的社会总产值从480.18亿元达到1283.82亿元,年均增长10.33%,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09%,是社会总产值增长幅度的2.5倍。因此,社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从1978年仅占2.07%,到1988年占到30.80%。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经济》1985,(7):27-2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纵向上看,徐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是比较快的。198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9.3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年递增14.1%;粮食总产81亿斤,比1978年增长一倍。人均占有1,159斤;乡镇企业产值11.3亿元,比1978年增长7.4倍,年递增42.5%;农村经济商品率为56.4%,比1978年增长近一倍;  相似文献   

15.
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5年,我国有乡镇企业1,220多万个;从业人员7,0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的近20%;向国家上缴税金137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7.5%;生产了全国28%的煤炭、53%的建材、30%的纸、20%的纺织品、1/3的服装、3/4的皮革。①在农村经济中,乡镇企业的作用更为突出。1984年,全国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饮食业的总产值为1,853.42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6.8%。②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0%以上。 “六五”期间,乡镇企业向国家上缴的税收增长近五倍,还以大量资金支援了农业。据全国不完全统计,近五年  相似文献   

16.
一、我市“三高”农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和地理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赶超“四小龙”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大提高。199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36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07%,比1978年增长34倍。其中大农业总收入4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9%,比78年增长8.32倍;大农业产值(按90年不变价)38.91亿元,比上年增长5%,比78年增长1.13倍。农民人平年纯收入2114元,比78年增长8.13倍。农业商品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八五”期间,广西乡镇企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1995年全区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500亿元,总产值21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22.8倍和21.9倍,成为全区国民经济中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八五”的发展,广西乡镇企业无论从总量水平到规模实力,还是从产品结构到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一、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20年,是中山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力持续提高,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20年。农业生产实现了从自给、半自给到商品、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民生活已从温饱步入小康。 (一)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稳定增长。1997年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380.4亿元,比1978年增长38倍(按可比价,下同),年平均增长21.3%。其中,农业总产值24.7亿元,增长2倍,年平均递增6%。工业比重由1978年的16.7%上升到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佛山市的情况来看,这些变化显得更为突出。199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20.4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农村经济总收入1570.5亿元,增长15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406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八五”期间,大连市水产业一直是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1997年全地区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86万t,比1992年增长914%,占全国海水产品总量85%,实现水产品总产值70亿元,比1992年增长2倍,占大连农业总产值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