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统筹城乡发展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出发,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孤农村、就农民谈农民的传统思维定式,树立起城乡平等、以农民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观。认为政府统筹城乡发展,要从统筹城乡空间、统筹城乡产业和统筹城乡社会进步等三个层面上统一协调,其中,统筹社会进步时各级政府最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2.
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人民富裕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富裕了,农村稳定、农业发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三农”问题如何适应国际竞争,笔者认为,树立农业经营理念,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一、把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去经营从经济学角度讲,所谓产业就是指具有同一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解决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发展农村经济问题,而要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逐步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使农民逐年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创造了无数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中农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在于我们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上至总理,下至农民,无不在为农产品总量增加努力,始终为实现农村经济大发展目标努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向农业生产标准化发展,下面就如何加快农业标准建设,谈一下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多数农民受到不公正待遇,生活比较艰苦,被归为弱势群体。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入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生物群体,又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村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作用。本文引用生态学理论中的生态位原理来分析农民生态位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研究农民生态位的发展问题,并就在不断完善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培育适合农民发展的生态空间给出了相应对策,这对农民自身发展以及农业、农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就有丸亿农民。因此,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它已经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命运。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农民民主素质状况和特点、以及提高民主素质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品  付素霞 《经济论坛》2005,(15):135-136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民一直是社会的主体。但是近年来在城市改革取得较快发展,城镇职工社会养老框架初步建立起来的同时,“三农”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农村社会养老建设滞后问题日益严重,这将会给社会的发展留下隐患。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体系显得越来越紧迫。目前现阶段的农村如何搞好社会养老保障,本文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广大农民的基本要求与愿望,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实现的根本出发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农村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只有制定正确的政策,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依靠科技,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邓小平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和前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1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因此,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 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离开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业稳定增产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国40多年来农业发展的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真正调动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就能够得到发展;什么时候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受到挫伤,农业生产就发展滞缓,甚至农业生产力受到破坏。建国以后,由于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农业为工业提供了大量资金积累和原材料,在长期农工产品不等价交换过程中,农民贡献了大量利益。80  相似文献   

10.
周批改 《经济学家》2003,(2):117-1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总体收入不断增长,但农民负担问题却愈来愈严重,在一些地方更是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新时期中国错综复杂的农民负担问题的根源是农民分化的现实与农村平摊税费的方式相矛盾,导致农民中各群体负担畸轻畸重,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劳动者等低收入群体不堪重负。可以说,平摊税费的方式与农民的分化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当代中国农村税费征收中的基本矛盾。农民负担中的种种问题乃至影响整个农村发展的复杂问题,如干群矛盾、贫富差距扩大和低收入群体日益弱势化等问题都与这一矛盾相关,或是直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抑制发展农业经济的一大问题。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发展中的最大矛盾和问题就是人均占有资源少,农民人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一笔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降低了农业经济效益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收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几点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锡文 《开放时代》2012,(3):112-115
本文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农业经营形式和农村社会形态,认为应注重农民家庭在农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支持农民的合作组织。本文提出,在对农业经营形式进行选择时,始终应当将农民的长远生计、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中国人均农业自然资源稀少的国情难以改变,在相当长时期内农村仍将生活着大量人口的现象难以改变,以村庄为基础构建的农村社会形态也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抑制发展农业经济的一大问题.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发展中的最大矛盾和问题就是人均占有资源少,农民人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一笔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降低了农业经济效益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收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几点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杜明 《经济问题》1995,(9):27-30
关于发展山西农村经济的几个问题杜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农民又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不仅战争年代,还是经济建设时期,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首要问题。农民是我国劳动的主力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极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农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公路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三农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艰巨。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农村的发展,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农村公路是与三农关系最为直接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农业实现产业化、农村实现现代化、农民实现增收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研究农村公路的发展对黑龙江省三农问题解决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深化改革实践中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6,(6):98-100
实践与改革是无止境的,家庭承包制理论的发展是无穷尽的。邓小平在总结农民群众创造性经验基础上。把家庭承包制界定为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江泽民在深化农村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即家庭承包经营既适应于传统农业,也适应于现代农业;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既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社会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中的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农村工业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正在朝着和谐社会中新型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根深蒂固,农业一直以来是为城市工业服务的,农村以及农村工业发展状况使得农村工业化发展出现诸多与和谐社会要求不符的问题。针对这些不和谐因素,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走科技含量高、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农民致富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用千把字的寄语来谈,显然很难谈清楚,所以还须再谈。这次寄语我想集中谈一下公平问题。曾几何时,让中国农民强制接受剪刀差的不公平,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公平。作为中国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农民,长期以来,被排除在中国现代化强国运动之外,基本上处于中国社会的边缘,尽管中国农民通过农业积累和工农产品剪刀差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和资金。但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城市,主要倾向于城市居民。而农民所从事的农业作为一项产业,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不但如此,一系列的社会制度,把城市和农村区隔为…  相似文献   

19.
傅铁铸  韩剑 《经济视角》2002,(12):17-19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其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中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世界总人口的15%,世界农业人口的35%。这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因此,农民问题仍然是中国的根本问题。 新阶段农民问题的焦点是增收滞缓,其实质是农民就业问题。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谈到入世时说,最担心的是农业,回顾农村20年的改革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有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经济权利没有得到根本的保障.农民经济权利得不到保障,就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关注农民的经济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