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2012-2014年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用于评价公司绩效的多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综合绩效指标。先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作出一定的基本假设,以此为基础,分析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2005-2007年沪深两市的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企业经营绩效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正相关,但是并不显著;企业经营绩效与企业的长期负债比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张冰 《北方经济》2007,(20):33-34
本文以沪深股市40家湖北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用流动比率等13项财务指标,借助因子分析方法从这13个初始指标中提炼出5个主因子,并通过因子命名,明确各主因子的经济含义.然后采用回归法计算各主因子得分、综合绩效总得分及排名,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研究以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冰 《北方经济》2007,(10):33-34
本文以沪深股市40家湖北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用流动比率等13项财务指标,借助因子分析方法从这13个初始指标中提炼出5个主因子,并通过因子命名,明确各主因子的经济含义。然后采用回归法计算各主因子得分、综合绩效总得分及排名,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研究以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134个样本2006——2015年的数据,具体分析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高管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对其绩效具有显著影响;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造公司治理综合指标G1和企业绩效综合指标AI,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综合排名提高可以让企业绩效也同样提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试图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将因子分析法应用于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经营业绩评价中,建立了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从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方面入手,通过选取其中十多项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指标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进行因子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运用主成分法提取能反映公司大部分重要信息的重要因子,根据特征值、方差贡献率来选定重要因子,计算了因子得分及对公司进行综合排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来评价农业上市公司的业绩综合情况。  相似文献   

7.
研发投入被认为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2012-2021年92家医药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构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企业绩效综合得分,并通过回归分析研究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医药制造业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当期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滞后3年与滞后4年的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提升有显著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医药制造业企业改善研发投入结构、政府进一步调整或制定研发和创新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能够提高公司的绩效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方法和总结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随机抽取沪深2002—2004年98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公司的业绩显著负相关;(2)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公司的价值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原因可能是Tobin’Q值不适应我国的证券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反映财务灵活性与偿还债务的水平评价,分析偿债能力有利于正确评价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帮助企业经营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以1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12—2017年的年报数据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影响房地产上市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构建衡量偿债能力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预测、评估,以此来提升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并购重组对深市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2001年深市发生并购重组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共5年的绩效分别进行评估,并对年度间的绩效变化进行Wilcoxon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收购兼并类上市公司的绩效在并购当年显著改善;股权转让类上市公司绩效总体呈下滑趋势;资产剥离类在并购当年来改善公司绩效;收购公司的绩效比目标公司的好;其他类型的并购重组并未使上市公司绩效发生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17项指标构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选取30家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反映上市公司综合业绩的7个因子,并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所得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进行综合业绩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曹兵 《新疆财经》2009,(1):89-91
上市公司实施战略性业务转型是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但是这种转型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利用新疆上市公司战略性业务转型的典型案例,识别主要风险类型,提出为了降低风险需要进一步提高新疆上市公司的战略管理能力。具体而言,新疆上市公司需要准确把握产业竞争的特点,明确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重视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企业文化约束,以规避新疆上市公司战略性业务转型过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何玲雁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36-141
国有企业员工薪酬体系优化与员工激励机制建设一直是国企改革的重点。为此,对高管薪酬制度现状以及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政策等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影响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因素,建立面板数据分析模型,选取2010—2020年中国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探究不同类型的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薪酬政策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政策与经营业绩对两种类型的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从政府薪酬管制、公司治理、增强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改进薪酬激励的方式等角度,分别对两类国有上市公司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已成为众多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的首选。文章针对2002-2010年间沪深两市涉足房地产业的220家企业,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对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对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最终结果显示:短期内,涉足房地产业显著改善企业盈利能力,但伴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长。企业决策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公司发展战略,不能盲目涉房经营;外界投资者也要审慎评估此类公司,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5.
赵湘湘  张辉 《特区经济》2010,(5):117-118
本文通过对在沪、深两市上市的24家旅游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与经营业绩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正相关趋势的结论,分析发现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并未出现明显的大规模的股本扩张,公司整体业绩普遍下滑。为此,从供需两方面提出了关于有效筹集与合理利用资本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一平 《改革与战略》2010,26(1):145-147
上市公司是我国的绩优公司,对上市公司财务实力进行定量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模型思想和解决问题思路,并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指出主成分分析法在上市公司财务实力定量评价中的具体运用以及怎样去对比和分析计算结果,总结了主成分分析法在上市公司财务实力定量评价中的优缺点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莫生红 《特区经济》2007,225(10):122-123
本文利用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相关与回归两方面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并且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及MaxDEA5软件,对60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整体经营效率不高,处于DEA有效状态的公司不足20%;且有高达58.33%的样本公司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急需调整我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而非规模扩张来带动其经营绩效水平的平稳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选取沪深两市1998-2012年被ST的7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A股)样本,以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为指标结合单样本T检验从经营业绩观视角计量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需要承受明显的财务困境成本。  相似文献   

20.
税收征管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手段,能够作用于公司经营环节,进而影响审计师面临的业务风险和审计风险,由此影响到公司的审计费用。但目前鲜有文献研究税收征管对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借助"金税三期"工程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金税三期"工程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机制分析表明,"金税三期"工程推高了上市公司实际税率,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提高了审计师的业务风险,进而提高了审计费用。同时,"金税三期"工程强化涉税信息监管,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审计师的审计风险,从而降低了审计费用。综合来看前者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大于后者,导致了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提高。进一步分析发现,"金税三期"工程对审计费用的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和由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