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夏萍 《新智慧》2009,(2):68
季节性生产的企业,为避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忽高忽低,便于成本分析,对于制造费用的分配可以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由于每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不等,“制造费用”科目一般会有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借方余额为超计划的预付费用.  相似文献   

2.
浅谈制造费用分配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造费用在制造成本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对成本信息质量的影响日益显现。改革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势在必行。文章对制造费用的涵义、制造费用分配的实质作了粗浅分析,针对国情提出我国制造费用改革的办法——联合分配法,并介绍了联合分配法的涵义、基本方法,对联合分配法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计量成本,作出正确决策,这是当前成本会计研究的热点。由于传统成本会计一直沿用以产品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从而导致对间接费用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分配。如对企业全部制造费用通常采用生产工人工资或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由于制造费用构成比较复杂,有管理人员工资与福利费、机器设备修理费、折旧费、租赁费、机物料消耗以及车间的其他管理费用等,这些费用引起的成本动因各不相同。管理人员工资与福利费的成本动因是生产  相似文献   

4.
曹雄彬 《新智慧》2004,(1A):32-33
随着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费用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所包含的明细项目也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而我国现行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主要有直接材料成本比例法、直接人工成本比例法、直接人工工时比例法及机器工时比例法等。  相似文献   

5.
何训玉 《新智慧》2004,(6A):52-53
《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规定:需要单独计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可以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置”停工损失”明细科目,以汇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因停工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也可以单独设置“停工损失”科目;停工损失包括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上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昕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对于季  相似文献   

6.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生产成本,直接费用不等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间接费用也不等于制造费用,分配本月生产费用时,所用的“产量”应为本月投入约当产量;分类法是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制造费用只发生于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7.
作业成本法自提出以来,在理论界广受推崇,被视为当代管理会计的重大发展成就之一。但是,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来看,作业成本法使用率并不高,成功率也不容乐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人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①目前国内实务界对作业成本法的熟悉程度不够;②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动力;③我国企业发展水平不算高,不具备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以上观点似乎有些道理,然而其忽视了一个问题:在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还缺乏对企业成员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引入行为科学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代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我们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就可以找到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不能被成功采用的真正原因。一、管理者是否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决策难题由于传统成本会计在高新技术条件下所产生的成本信息不准确,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传统的成本会计采用单一的因素(直接劳动时间)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而这种分配所依据的往往并非真实的成本动因。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当被分配的制造费用所占产品成本比例提高时(随着高新技术的出现),产品成本高度扭曲;另一方面当产品种类很多时,产品成本分配不合理,从而误导产品定价、产品组合、自制或外购...  相似文献   

8.
作业成本法的利弊分析--兼论ABC法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国家于80年代末开始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本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利弊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阐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费用比重较大的企业和制造费用比重不大、但目前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企业中应用是可行的,它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相似文献   

9.
停工损失既是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控制点,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的高低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然而,对于有关停工损失的一些问题,至今仍存在着认识和处理方法上的不同。本文试就停工损失的若干理论与核算方法问题进行探讨。一、停工损失的概念目前,对于停工损失概念的具体表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一是指企业生产车间由于季节性停工、大修理停工、停电、停料、机器发生故障而停止生产所造成的损失;二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内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所耗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三是指企业生产车间由于计划减产或停电、待料、机器设备发生故障而停止生产所造成的损失等等。上述定义都强调了停工损失的性质及其计算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不同之处在于:①从性质上看,有的认为是损失,有的认为是费用;②从停工类型看,有的包括各种类型的停工,有的则有所特指;③从计算的空间范围看,有的强调生产部门这一空间范围,有的则强调是由于生产部门停止生产所造成的损失,未指明具体的空间范围。为正确把握其含义,笔者认为,至少应澄清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停工期间发生的资财耗费是损失还是...  相似文献   

10.
服务部门共同成本分配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成本是指为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或者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下属部门或单位提供服务而发生的成本费用。如.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管理部门的共同成本等。共同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本或直接影响到部门的经济效益,因而必须加强管理。由于制造费用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都比较注重对其进行管理。而管理部门的共同成本的管理一般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或是管理方法比较难以掌握而被企业所忽视。本文旨在阐述管理部门共同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