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王俊雄 《老区建设》2006,(12):14-15
万安县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老区”为一体的农业小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值得深思。根据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推进贫困县的新农村建设,要努力做好三个“五”的文章。一、推进贫困县新农村建设要努力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规划先行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农村,一个刚刚热起来的新词,也是从2月21日的中央“一号文件”到刚刚结束的“两会”,人们共同关注的谈论话题。新世纪连续出台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体现出国家全面、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构想。不过,面对这样一个长期艰巨的世纪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和阶段的周密决策及实施都显得非常重要,而目下首先要弄清的是,新农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这其中又包括许多现实存在而且不能回避的问题:新农村是要靠人去建设的。当青年农民纷纷到城市寻找出路,农村出现事实上的空心化时,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何在?在建设新农村时,当地政府怎么给自己定好位?怎么保证建设新农村的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不被浪费,让8亿农民得到实惠?因为有着太多的过往教训,这些问号绝不多余。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当前一定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微观经济主体主要包括农民、乡镇企业和乡村政府。当今新农村建设的举措虽说是层出不穷,但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所有的政策措施都要靠人去实施。如何激活和重塑新农村建设的微观经济主体,自然就成为童中之重。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中“新”的主要内涵是农民主体地位和经济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需要”新人”。因此全面提高农民的经济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潘锦云  周芳 《特区经济》2006,(9):211-212
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主体缺失、经济、思想和认识等特殊困境,所以特殊的区情决定了中部新农村建设道路要有新思路。为此,中部新农村建设要新在“三农”现代化激活和提升农业生产力上;中部新农村建设要新在工业化与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中国最大的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概而言之,就是三句话: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有钱办事。第一句话讲的是选好班子与带头人;第二句说的是阵地建设;第三句强调集体经济与农民“口袋”问题。可见增加农民收入是重要环节,是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与归结点。  相似文献   

7.
朱珺 《老区建设》2008,(8):47-48
我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推进“三农”的发展,而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农村图书馆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积极发展农村图书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山经济》2007,(3):1-1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省第七次党代会要求唐山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示范作用,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四城”的奋斗目标。完成省委交给的任务,实现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突出“一个中心”(农村经济发展)、“三大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保障、新农村建设体制保障),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途径,以县域经济为基本支撑,以创建文明生态村镇为有效载体,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任务,狠抓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作出新的贡献。要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四点,一是要注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要坚持工业强县理念。把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关联互动道路。  相似文献   

9.
2004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话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直接指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空心村”是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利用的典型现象,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的最大障碍。文章在江西省石城县以湖下村、珠坑村和耸岗村的“空心村”改造为代表的专题调研之基础上,通过分析“空心村”概况、治理实践及效益,进而归纳总结出有关“空心村”治理与改造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优化农民生活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然而结合目前我市的“三农”发展现状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既有“农业”问题,又有“农村”问题,关键则是“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民问题,其它问题不能说迎刃而解,也相应地会一帆风顺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市农民与此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欣然 《当代陕西》2006,(2):18-22
2月14日-20日,中共中央专门举办省部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被列为2006年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是“十一五”起步后的第一个“一号文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足见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决心。  相似文献   

13.
岳传刚  胡琼 《改革与战略》2015,(4):97-100,121
“农户增收难、农民贷款难、银行难放贷”的农村经济发展制约瓶颈,已经成为了农村改革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改革创新,对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经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改革创新探索实践中又面临思想不到位、认识不统一、发放进度慢、发展不协调、推进不平衡、宣传力度小等诸多困难。应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农村“三权”改革创新考核机制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业务市场整体向前发展,加快建立完善配套市场体系以及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法律纠纷案件的执行规程及具体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地税局在处级以上干部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班上提出,要大力推进地税文化建设。如何建设地税文化?文章认为,要建“三基”、树“三风”、增“三力”。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探索的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文章从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入手,引入国外小城镇建设的模式,分析了我国的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16.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1、推进力度加大。一是加强领导。市、县两级都成立了由党委“一把手”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切实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与领导市委三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市委聂春玉书记亲自与13个县市区委和37个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成员单位的“一把手”签订了目标责任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最近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三年下发推动“三农”工作的又一个“一号文件”,体现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和综合经济系统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新”在哪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那么,这个“新农村”到底新在哪里,应该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启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江西省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将实现“家家通电话,村村通宽带,信息进万家”。按计划,江西省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0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国家和地方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方向来引导新农村建设稳步健康发展。为此,本刊摘编了“十一五”时期国家及直辖市规划中有关新农村发展的主要内容,供参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