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经济》2009,(11):75-75
新的"十一五"规划将传统的"东、中、西"三大传统区域更新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分别为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2.
和谐联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8月,中西部地区江西、山西、安徽、河南、湖南、广西、四川、青海的工业增述都在20%以上,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总体上快于沿海地区;而在沿海地区中,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快于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的山东、河北、天津的工业与投资增速也大都高于南部沿海的广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3—2020年沿海地区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和灰色预测模型,探究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沿海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上升状态,北部沿海地区起点较高,但上升幅度不大;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大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2020年有些许下降;3个地区区域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均稳步上升,北部沿海地区为良好协调状态,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为优质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其十几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撑点是外向型的经济运行模式。由于沿海地区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亚太地区众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和地区,而不是内地,因此,将东部沿海地区置于亚太经济合作圈内来作其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5.
利用空间统计方法精细地刻画了2003—2011年我国全国及东部沿海地区GDP和消费市场的空间变化。2003年以来,我国GDP及消费市场空间向内陆方向移动,呈现收缩密集化态势,表明国内市场对我国经济的驱动作用在增大,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在提高;同时,沿海地区GDP与消费市场空间呈现快速密集化趋势,GDP空间向内陆移动、收缩,消费市场空间向南移动、扩张,表明聚集经济对沿海地区的驱动作用明显高于它对全国的影响,沿海地区在引领全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国际市场对沿海地区的驱动作用高于它对全国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驱动作用,构建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依托的国家经济核心区,推动我国经济向沿海—内陆共同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6.
全球出现大范围变暖,海平面在21世纪前十年的增长速度是无法想象的,对比来看,我国在相同时间段内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很多。因为地理因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普遍较低,海平面上升对其威胁更大。东部沿海地区区位条件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据统计,沿海的11个省市人口占全国的40%,GDP占全国生产总值的60%,全国56.60%的主要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密切相关。本文讨论了渤海湾地区的海平面变化趋势和现状,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渤海湾区域的影响,以期向中国沿海地区的城市提供生态和环境安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突出发展,产生了与中、西部地区争原料争市场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同志认为东部地区应当发挥劳动力密集优势,加入国际大循环,享受国际分工体系的好处,笔者尚有不同意见。首先,要实事求是地估价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优势。我国沿海地区虽然人口密集,劳动力为数众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10,(8):79-79
2010年度第一季度,全国八大区共实现经济总量8057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11.9%。就绝对经济总量而言,由上海、江苏和浙江组成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第一季度实现GDP绝对值17377.44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0.65%,依然稳居八大区之首,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9.
我国七十年代末期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带动了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边境及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都一直较为缓慢。内陆边境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比较大。1988年我国内陆边境八省区(黑、吉、蒙、新、甘、藏、滇、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额仅为沿海地区的64.9%。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边境及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呈持续拉大的态势,处在东北亚经济圈内的我国北部边境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其中黑龙江省、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而且物产、矿藏都很丰富。可是,这三个省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甚大。1977年至1988年10年间沿海地区除出口外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90%,而同期,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济》2010,(5):78-78
2009年度,全国八大区实现经济总量33535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8.7%。绝对经济总量而言,由上海、江苏和浙江组成的东部沿海地区的GDP绝对值高达71793.93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0.49%,稳居八大区之首,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GDP总值达58332.7亿元和52678.19亿元,  相似文献   

11.
胡刚 《特区经济》2008,228(1):23-25
从香港到上海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我国二大城市群,长江三角城市群和珠江三角城市群位皆于此区域,另外还有福建沿海城市群、潮汕城市圈、温台城市密集区等较小规模城市群。本文在分析南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态势,以及城市群社会经济基础发展和动力机制基础上,认为南部沿海城市今后将以沿海高速公路和沿海铁路为交通轴线,以香港、广州、上海为龙头,以汕头、厦门、福州、温州、宁波为结点,以加强城市间物流、人流、信息流、科技流为目标,形成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城市走廊。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快南部沿海地区城市走廊形成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自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来,沿海地区各省、市努力发展对外商品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积极组织出口创汇商品的生产,同时为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而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形式和产品结构等都作了一些调整,从而推动了沿海地区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应该看到,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是在有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申 《特区经济》2009,(11):36-38
本项研究选取江苏沿海经济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协调发展的意义,阐述了沿海地区协调发展的内力驱动,提出了作者对江苏沿海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保护和开发国土资源,我国在全国陆地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港澳台除外)范围内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海陆交界的沿海地区,受到海陆共同影响。如何在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下充分考虑沿海地区的特殊性对其空间进行管理与治理是现今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即从这一角度出发,在研究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和沿海地区管理特殊性的基础上,对未来沿海地区空间管理与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建设海峡经济区的意义 构建涵盖台湾、福建、浙江南部、广东东部和江西中东部地区的“海峡经济区”,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海峡经济区以台湾海峡为纽带,以两岸经济一体化为共同愿景,可为台湾经济提供强劲的动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内地沿海地区形成完整的经济发展圈,科学合理地推动“海峡经济区”的产业分工合作,进一步拓展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日韩经济合作的重要区域。然而,在这轮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该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下滑。截至2009年6月,中日韩之间国际贸易总量与上年同比下降17%。为了振兴沿海经济,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上海加快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来提升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推进沿海开发 加快培育江苏新的增长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加快江苏沿海开发,尽快培育沿海地区成为新的"增长极",对于全省乃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依据"经济增长极理论",科学推进江苏沿海地区资源开发,倾力打造江苏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我国30个省区为例,构建城市化效率以及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其时空演变过程,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不同城市化效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化影响,揭示城市化效率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从时序演变上来看,中国城市化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大体上都呈现上升的趋势,结合变异系数可知,各省区城市化效率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而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从空间格局上看,城市化效率整体上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递进的演变特征,区域空间格局变化差异显著,呈现差异化的区域集聚现象。区域创新能力在研究时段内表现出由空间分布均衡到区域集聚的演变特征,东西差异显著,最终表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延伸的"T"字形格局;从空间耦合上看,城市化效率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正相关,根据具体的空间关联模式,进一步将研究区域主要划分为高创新-高效率区、低创新-低效率区、低创新-高效率区三种类型。该研究从空间效应角度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对我国沿海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的影响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年到1980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从1984年起,开放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2月又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8年3月决定将开放的范围从沿海城市扩展到全国沿海市、县,同年4月,又批准海南成为经济特区,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倾斜政策,使东部沿海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据测算,1978年-1996年,我国东部地区对全国对外贸易额的贡献率为84%,中部地区不足11%,西部仅为4.9%。我国加入WTO后,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特别是经济特区和开发区会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在新的开放形势下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的优势,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东西合作面面观(一)吉木水[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加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泣。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实际上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已经非常尖锐,影响全国稳定发展?用什么办法来逐步缩小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