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汇率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伯良 《经济与管理》2004,18(11):56-58
汇率制度变迁的历史及其国际比较表明: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能适合任何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任何时期,每一个国 家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2.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重大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的态势.从宏观经济特征和模型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虽然"汇改"后人民币货币篮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逐渐增强,但主要还是参考美元汇率来进行调节,属于"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汇制十个月的表现、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汇改的贸易效应、中国高贸易顺差的根源等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度不高,中国的高贸易顺差是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等深层次根源的结果,人民币升值的贸易收支改善效应不大,但对贸易条件和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管是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人民币仍会有较强的升值预期,要注重人民币升值的节奏,适取小幅度、慢性化、长期性升值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forward rate is an unbiased predictor of the future spot rate has been rejected in many empirical studies. The rejection of this hypothesis could occur because market behavior is inconsistent with rational–expectations or because there exists a risk premium.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forward premium and the change in the exchange rate are estimated jointly, and tests of both the rational–expectations and no–risk–premium hypotheses are conducted. Empirical estimates, obtained using quarterly data for the yen–dollar exchange rate, reject the rational–expectations hypothesis and suggest that there exists a time–varying risk premium.  相似文献   

5.
汇率制度分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列曲 《当代财经》2007,(11):123-128
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迄今为止,较有影响的汇率制度分类有IMF分类、GGOW分类、Frankel分类、LYS分类、RR分类、CD分类和DLM分类等七种,但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客观性标准.未来汇率制度分类的发展方向,既需要各种分类方法的取长补短,还取决于汇率决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mplement empirically a variant of the new theory of exchange-rate targeting, suitable for high-inflation, small, open economies. We formulate an expectations-indu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fundamental, subject to random shocks and target-zone constraints on rates of depreciat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provides estimates for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exchange-rate dynamic equation, and thereby identifies the unique roles played by policy variables and market fundamentals in foreign-exchange markets.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建立VAR模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人民币"外升内贬"传导机理,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悖论的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汇率升值引起外汇占款增加,外汇占款的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最终引起物价水平上涨。  相似文献   

8.
大国经济模型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外贸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从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上看,中国正在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世界外贸商品价格的大国经济体.在市场出清条件下,以进出口商品价格为媒介,使用时间跨度长达2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25年的时间序列来观察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外贸差额(顺差)之间的关系,两者的相关性并不高,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期间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带来中国外贸顺差的增加,而人民币升值也往往和外贸顺差的增加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利率政策的行为表明,钉住汇率下的独立性是以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损失为代价。处于对内通货膨胀高涨与对外巨额顺差并存的经济状态下,以单一利率政策应对开放经济的内外平衡目标,显然力不从心。在中国经济日益开放的当今,宏观经济调控需要新的政策工具,或是对既有政策工具赋予新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case for the UK to join the Eurozoneby way of presenting a review of HM Treasury's widely well-regarded"Euro Report" (2003). The review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rehearse and update the elements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 (OCA)theory. In particular, the study draws attention to fresh estimatesof the trade effect of the UK's adhesion to the Eurozone, thesmall size of which sharply contrasts with earlier estimates.They substantially remove a challenge to the Report's negativeconclusion. The study sets the review in the perspective ofpublic opinion surveys and HM Government's decisions. (JEL codes:E42, F0, F15)  相似文献   

11.
利用EG两步协整检验法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人民币汇率期货与人民币汇率现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期货与现货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现货与人民币汇率期货之间有双向Granger引导关系.因此,从国外外汇期货与现货关系表现出的特点、数据与方法、实证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汇率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实际有效汇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管理制的进一步推行,分析汇率的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17个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显著的滞后影响,但其当期效应并不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外汇储备与金融危机中的汇率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外汇储备与实际有效汇率,结果表明2007年外汇储备存量更高和2008年外汇储备流量增加更多的国家,在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时保持了更稳定的汇率.在进一步对外汇储备与实际有效汇率的关系做了面板数据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外汇储备可以降低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率,但这种效应是非线性的;更高的外汇储备充足率代表在危机状况下实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更大潜力;其他经济变量如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货币供应量的波动降低、贸易条件的改善以及国内金融深化程度的加强都能降低有效汇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均衡实际汇率理论,长期人民币汇率水平是由基本经济要素决定的.任何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都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来了解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程度.与此同时,还指出汇率弹性在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中的重要影响,进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We apply portfolio theory to assess the consequences in terms of risk sharing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y mix of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between 1986 and 1997, and of the changes in the membership configurations of both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s. We compute a measure of risk-return performance for EU countries, by considering countries as collections of industries, and observe that risk-return performance improved in most countries. We find that the EU9 is marginally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other historical EU groupings and that the Euro Zone might slightly benefit from the inclus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  相似文献   

16.
论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兼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连三 《财经研究》2001,27(7):28-37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一国汇率制度的四个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经济变量的相互协调要求汇率制度的选择采取浮动汇率制度。最后,从这四个因素出发,分析指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最终取向应该是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7.
顾标  周纪恩 《经济学》2007,7(1):283-296
本文详细考察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和欧元的双边真实汇率、真实利率差异与进出口之间的统计关系,结果发现:(1)人民币真实汇率与真实利率差异间不存在显著且稳定的统计关系;(2)人民币真实汇率具有较强的“自回归”性,并且存在比较明显的非线性动态调整特征。因此,研究人民币真实汇率自身的特定生成机制可能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趋势与博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正晓 《财经研究》2004,30(1):41-49
本文利用几何加权平均法来设计用以反应中国贸易商品国际竞争力变动状况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并系统地研究了两者的变动差异和发展趋势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1990年到2003年8月的连续14年期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虽然贬值了近40个基点,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却升值了3.59%.因此,如果依据汇率理论的基本原理来判断的话,中国政府近14年的汇率制度安排,使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了.国际上攻击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言论似乎缺乏理论依据.但是,如果以贸易平衡作为判断"均衡汇率"的基准,人民币的确存在升值的压力.作者认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汇率实质上已经成为实现全球财富在国际间再分配的重要机制,我们必须结合国内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和各国物价变动状况等基本变量综合考虑汇率问题,前瞻性的汇率制度安排和储备管理策略必须服从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远期目标和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分析了美元、日元与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从历史经验来看,实际汇率升值常常导致出口下滑、经济增长率下降,但不同的升值背景所导致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80年代初的美元汇率升值对美国经常账户影响较大;1985年之后的日元汇率升值对日元经常账户影响不大,但日元升值连同不当的货币政策对日本形成很大打击,其主要负面效应是产业空心化以及资产泡沫;1994年至1997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背景是国内需求旺盛、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升值所导致的负面效应不够明显.除了历史经验之外,本文还回顾了实证文献对汇率升值经济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