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四川东部的明月山,有这样一个村落:这里没有污染、没有喧哗,空气清新、泉水甘洌。这里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白天,他们与百鸟和野花共舞;夜间,他们与星星、月亮为伴。就连他们耕耘的土地,也显得那么厚重和古朴。这个村落便是被誉为藏在大山深处的原生态村落——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丰禾镇的泥汉坪村。  相似文献   

2.
舒雁 《房地产导刊》2007,(13):102-103
在欧洲,意大利托斯卡纳早已享有盛誉。从古到今,这里都是名人造访度假的地方。十九世纪英国诗人夫妇勃朗宁和勃朗宁夫人传奇般的爱情以私奔告终,他们逃离英国移居意大利,他们没有错过托斯卡纳。勃朗宁夫人写到:“这里的空气似乎能穿透你的心扉。”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型企业创建的作用 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这样描述学习型组织:“在这里,人们不断扩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他们所真正期望的结果:在这里,人们可以培养新的扩张性的思维方式;在这里,人们可以释放出他们郁结已久的激情:在这里,人们可以不断学会与任何人在一起学习。”彼得·F·德鲁克在《知识管理》中认...  相似文献   

4.
核心问题:如何与做生意的人打交道,他们具备哪些特点? 当事人档案:于雪,女,刚刚加入保险行业的新人。 情景回放:刚刚加入这个行业,一切对我来说都那么具有挑战性,每天也都带着十分的热情投入这份事业。刚一决定从事这一行,我就有了自己的定位,去做生意人的保险。因为我们家就住在地下商场的旁边,我想把这里作为我的主战场,但是通过几个回合的“交战”,我发现我没有办法跟他们去沟通,一谈到保险他们都表示出不屑与反感,找不到切入口,工作也就没什么进展。所以今天特来这里请教专家:如何与做生意的客户打交道尤其像我这种陌拜?生意人有什么特点?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口?不胜感激![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应变奇才     
1927年,鲁迅在香港以《无声的中国》为题进行演讲,他说:“中国人的性情是喜欢调和、折中。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放行。”  相似文献   

6.
与政府官员相比,他们没有深厚的政治背景,所以他们与“原罪”基本没有什么关系:与草根出身的爆发户相比,他们有着更为深厚的知识储备和长远眼光,所以他们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拒绝品牌     
让我们想象一个没有品牌的世界:这里没有声嘶力竭 的吆喝, 没有乱七八糟的广告牌, 也没有麦当劳和肯德基。但是,一旦给个机会,再来点钱,人们便会毫不犹豫地逃脱这个“伊甸园”。他们会选择百威、蓝带而非当地的啤酒;挑选皮尔卡丹而抛弃无名的衬衫;抽上万宝路并从此忘却自制的香烟。是这些人入了魔道,成为了广告铺天盖地、触角遍布全球的大公司的奴隶, 还是品牌带给他们的东西好过以前之拥有?品牌的恶行 诺米·克莱恩, 反全球化运动著作中圣经般的作品《拒绝品牌:援助被欺凌者》的作者, 是持有前一理论的领军人物。她认为品牌…  相似文献   

8.
有一则小故事:甲乙两个鞋企业分别派出一名营销人员,到热带的一个岛上进行市场考察。当这两名营销人员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到达目的地时,他们发现这个岛上的人都赤着脚——这些岛民全都不穿鞋。于是,甲企业的营销员报告说,这里的居民就不穿鞋子,他们对鞋子没有任何需求,我们的产品不会有任何市场,不日我将返回;而乙企业的营销员报告说,这里的居民就没有鞋子穿,需求一旦被创造出来,我们的市场将广阔无比,我将留下来开拓市场。这则故事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到底应当如何认识市场、认识顾客?传统的营销理念告诉…  相似文献   

9.
国外奇镇拾趣无房镇:爱尔兰东海岸附近有个小岛,岛上有个镇,但这里却没有一座房子。镇上的居民分别住在70艘陈旧的船上。马戏镇:美国佛罗里达州古森顿镇,居民只有7000人,却全是杂技艺人,他们人人会变戏法,驯兽,踩钢丝等。居民家或院子里摆满表演车、高空钢...  相似文献   

10.
中国首富李嘉诚先生曾经在汕头大学一场报告中说:“想当好经理人,首要的任务是懂得自我管理”。现实生活中,韦尔奇、艾科卡、松下幸之助、格鲁夫、比尔盖茨……他们都是自我管理成功的典范。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惟有一点与普通人不同,那就是他们自我管理得好。 作为经理人必须明白,首先能够管理“自我”,才能去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当每一个经理人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时,并在工作中加以实现,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习惯与工作习惯都因此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全方位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够最终铸就自身的理想实现与成功飞跃! 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嘉宾,请他们在这里跟读者交流与分享他们的自我管理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借用到这里,就是建筑没有神韵,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相似文献   

12.
这里也一样     
《中外企业文化》2008,(7):81-81
有个人来到一个镇上,问一位老者:“这个镇上的人好相处吗?”老人慢慢地问:“你以前住的那个地方的人怎样?”这个人说:“他们糟糕透了,很难相处!”老人于是说:“这里也一样。”片刻,又有一个外地人走过来问这个老人:“这个镇上的人好相处吗?”老人又问:“你以前住的那个地方的人怎样?”他说:“他们非常友好,如果不是工作原因,真不想离开他们呀!”老人慢腾腾地答:“这里也一样。”  相似文献   

13.
微商游     
熊晓鸽 《中国企业家》2011,(22):126-126
前几天在PaloAlto和合作伙伴ACCELPartners开CEO年会,几次路过乔布斯的家,但见车马盈门,不祥之感油然而生。与住在硅谷的朋友们议论,他们感叹:“恐怕今年万圣节,这里的小朋友会少了一个讨糖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厂长经理之友》2012,(4):61-61
张澍生:人脉非常重要,所以选择工作的地区问题建议选择自己熟悉的,要么去自己生活过的城市,比如大学所在的城市,要么回家乡。举个例子来说,有次云南的华工校友会,我去参加,当时他们都说混得一般,我就问云南什么样的人混得好,他们就说云大、云理工的人。其实就人的能力来说,当年云南好的学生大多都选择广州去读中大、华工,但是,他们回云南之后,同学朋友没有几个,反而不如在当地念书的学生。最后结果是,当年不如他们的人混得比他们更好。我觉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选人脉关系多的地方就业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梦樵 《中外管理》2005,(6):86-88
这里有一拨人,他们在创办一个企业,他们在探索一门学问,他们在经营一项事业。这项事业折射出我们今天多元性的社会里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酒鬼  一个公司的职员们背着老板悄悄地在上班时间喝酒。酒味在身上一直散不去。过了一会儿,老板喊酒鬼们到自己的办公室:  “如果要喝酒的话,”他对他们说,“就要把酒和酒味一起喝掉。我宁愿让参观者认为我们这里有专业饮酒师,也不愿让他们认为我这里有清醒的笨蛋。”  独具特征  议员、商人和倒爷来到了洗澡堂。人们一下子发现了他们所独具的特征:议员的舌头厉害,商人的肚子厉害。倒爷的手厉害。小幽默  相似文献   

17.
程贤军 《秘书》2011,(8):47-47
去年,我被临时抽调到乡里担任人口普查员。一天,我在办公室里发现有几个新农合医疗证丢在角落的一张桌上。我问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这些证怎么还丢在这里呀?”他头也不抬地说:“他们等着我一家一家送呗。我才不会那样做呢,他们不来拿,我就一直放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孕育了勤劳勇敢的人民,更有纯天然的绿色健康食品。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拥有了绝佳的自然资源的同时,这里的人们同样也没有忘记: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带着这个目标,这里的人民积极探索、勇于开拓,要把这片神奇的土地变得更加的美丽和富饶。  相似文献   

19.
硅谷高科技开发区是一个奇迹。 40年前,这个山谷还是一片果园和牧场,今天,这里已经创造了传统企业难以达到的巨大财富。   来到硅谷的人不难发现,在这个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高级白领阶层云集的地方,人们的穿着却是十分随意。即使是在工作日,来去匆匆的人们也大都是身穿 T恤和牛仔裤等休闲服装。董事长、总经理们只要没有大型的社交活动同样是一身休闲服,那种西装革履的“英国绅士”在这里难得一见。硅谷人被称为“新价值观的代言人”。这表现在他们年轻而富有创造力,不喜欢发号施令,厌恶权力阶层。也正因为如此,他们频频曝光在各种杂志的封面。惠普公司的副总裁比尔·鲁塞尔深有感触地说:“在硅谷,最重要的经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这里每个人只是想留给他人一种轻松随意的印象。实际上,这种宽松随意的意识,许多创业者在学校里的时候就已经养成了。”   硅谷的随意不仅仅体现在衣着方面,这里的工作环境也十分宽松。工作在这里的每个人,从企业老总到普通职员都拥有差不多一样大小的办公室和同样的办公桌。比如在英特尔公司总部,初来乍到的人从衣着和办公条件上,很难分清哪位是总经理,哪位是普通员工。甚至十分富有、大权在握的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兼执行官格罗夫的...  相似文献   

20.
谢文 《中国企业家》2009,348(19):60-62
十年后,“跳出画面”看马化腾、马云、陈天桥、李彦宏,他们有相似的特质:坚持,应用创新,商务创新,了解本土。他们有着共同的软肋:CEO十年没有变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