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企业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强调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当前中国实体经济面临严重的供需结构性失衡,且主要矛盾集中于供给侧。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改善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信息传递效率进而优化供给结构的问题,本文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基于2012—2019年沪深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上企业间信息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上的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缓解了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对供应商企业产生显著的正向信息溢出效应。数字化技术方向的异质性对供应链间信息环境的治理作用也存在明显差异。当供应商企业规模越大、库存周转天数越长、面对的外部环境风险或不确定性越大以及客户集中度越高时,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的信息溢出效应越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供应商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和验证成本来改善供应链间信息环境。进一步分析发现,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的信息溢出效应会影响供应商企业的决策行为,促使供应商企业采用独特的战略模式,提高供应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优化供给结构、缓解产能过剩以及供应链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法等多种计量技术,实证检验风险投资持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风险投资持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企业产权性质和生命周期方面的异质性,提高市场化水平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强化风险投资持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风险投资持股可以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减少企业经营风险进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的研究开拓了从股权视角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路,对于推动企业加快融入数字化时代,拥抱数字场景新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来优化供应链配置,这不仅关乎自身生存发展,也是维护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微观基础。本文利用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供应链治理角度系统验证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供应链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供应链整体集中度,推动供应链配置多元化;该推动作用主要通过降低上下游交易过程中的供求协调成本和运输库存成本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机会主义风险情境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配置多元化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在低市场化地区、高竞争行业和低优势地位企业中该推动作用更加显著;面对中美经贸摩擦导致的高系统性风险,企业更多利用数字化转型推动供应链配置多元化。本文揭示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推动多元化而不是集中化方式来优化供应链配置的规律,这构成中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微观理论基础,为加快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当前提高企业生产率水平需要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链供应链动荡带来的深层影响。结合产业组织的纵向关系理论,本文指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维持和提升关联效应,并尝试从供需匹配优化、供需关系维持、供应质量提升三个层面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和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匹配中国上市公司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数据,本文创新性地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视角考察了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上游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明数字化转型在产业链供应链纵向关系中存在后向溢出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优化供需匹配、稳定供需关系、提高供应商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而牵引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这种后向溢出效应根据纵向关系结构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包括上游供应商的规模、所有权性质以及下游客户端的市场影响力。本文研究结论表明,要围绕需求牵引和外部溢出来优化数字化转型政策,特别是要以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和纵向协同机制建设,同时注意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5.
产业链联动效应是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探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并细分产业链数字化联动类型,识别产业链数字化联动行为模式。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产业链群体中存在上下游联动效应,产业链上企业间的数字化协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焦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依赖度越强、行业竞争强度越大、环境不确定性水平越高、距离上下游企业越远的焦点企业,其上下游产业链数字化联动效应越显著。进一步地,通过界定焦点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企业、下游客户企业的联动类型与行为特征发现,企业数字化的产业链联动效应主要表现为下游客户拉动型。同时,焦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多是一种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模仿行为。本文揭示了焦点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字化联动效应的微观机制,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研究企业外资持股能否通过供应链渠道产生溢出效应,推动供应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企业外资持股对供应商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外资持股增加能显著减少其供应商碳排放,而企业外资持股促进供应商环保投资增加的“资金链”渠道、促进供应商绿色低碳创新水平提升的“创新链”渠道是企业外资持股推动其供应商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企业环保信号更明确、供应商环保参与度越高时,企业外资持股增加对其供应商的碳减排效应越强;企业绿色技术越先进、供应商学习能力越强时,企业外资持股增加对其供应商的碳减排效应越强。进一步发现,企业外资持股增加对其供应商的碳减排效应可沿供应链继续向上产生多级溢出;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更强的环境正外部性,企业“走出去”会强化其外资持股对供应商的碳减排效果。本文为中国进一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并在供应链乃至产业链层面落实“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稳定的客户关系是维系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本文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客户关系稳定度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提升客户关系稳定度,增强客户黏性。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供应链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增强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程度来提升客户关系稳定度。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客户关系稳定度的提升效应主要见诸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以及市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拓展性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客户关系稳定度有持续性影响。本文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智能经济新形态和促进供应关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经验参考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是建设数字中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扣合点。本文基于200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借助“两化融合试验区”政策,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信息化建设能够正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表明,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基建赋能效应、信息平台赋能效应和技术人才赋能效应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化建设对非国有企业和南方地区企业赋能效应更加显著。因此,未来应完善信息化建设中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设计,畅通信息化建设赋能效应的传导路径,增强赋能效应的精准性和指引性。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能否以及如何赋能企业绿色转型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本文基于2015~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熵权法构建测度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并明晰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发展绩效,引入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大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发展的正向影响更显著;(3)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效应和研发效应对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绩效的关系起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5~2021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测度企业数字化水平,探究企业数字化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对融资约束具有缓解效应,这一缓解效应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代理问题来实现;当企业处于成熟期、战略差异度较高以及面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这一缓解效应更为显著。本文不仅为理解企业数字化的经济效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贸易摩擦冲击下仍能保持出口稳定是企业出口韧性的重要体现。本文探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应对贸易摩擦、提升出口韧性中的作用。本文借助企业多工厂出口模型并引入数字化参数,理论上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贸易摩擦冲击的应对效果和作用渠道。进一步地,利用2001—2015年的整合微观企业数据,将反倾销作为冲击展开“准自然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命题。研究发现:以反倾销为代表的贸易摩擦给中国企业出口带来了明显冲击,造成涉案企业出口平均下降5.9%,并提高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概率;反倾销对非数字化转型企业出口冲击明显而对数字化转型企业影响不显著,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缓解涉案企业遭受的负面冲击,相比非转型涉案企业,将促进出口平均提升15.8%;数字化转型缓解了反倾销对涉案产品的直接出口抑制,同时又促进了涉案产品的跨国转移和向非涉案产品出口转换,这是应对反倾销冲击的主要渠道;数字化转型具有企业出口的成本跨越效应,降低了既有产品的出口成本和拓展新市场、新产品的出口成本,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出口促进效应,这是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出口韧性的根源。本文的研究从数字化转型视角为提高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去库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事关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企业库存调整为切入点,系统考察了以互联网发展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如何优化中国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显著降低了企业库存,有利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机制检验表明,互联网发展不仅提升了供应链匹配效率和企业管理效率,而且降低了合约成本和企业销售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企业库存降低。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发展对处于价值链上游、国有企业以及出口型企业的库存调整削减效应更大。互联网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库存削减调整是互联网发展提升企业绩效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可以为企业库存管理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高效化与精细化支持。本文深化了对数字时代背景下提高企业绩效传导机制的认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提升企业生产韧性,进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在企业运行管理实践的体现,会对传统企业生产模式与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冲击。本文基于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年报和财务报表,运用数字化资产信息与词频信息综合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和人工成本份额存在显著降低作用,但同时会提高人工平均成本;(2)企业数字化转型与3种成本形式之间均存在双门槛的非线性特征;(3)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替代效应、效率提升及技能偏向性显著影响企业人工成本;(4)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行为对人工成本存在显著异质性,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明显优于轻微参与的企业。研究对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市场冲击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供应链风险产生因素分析 供应链的风险比企业经营风险更为危险.因为其不确定性因素不仅仅取决于单个企业.整个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为整个供应链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的损失。因此,对供应链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势在必行。供应链上影响风险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陶亮 《工程经济》2024,(1):53-65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当今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但目前学界对军民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创新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2012-2022年我国93家军民融合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军民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且存在提升人力资本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影响机制。另外,环境规制削弱了数字化转型对军民融合企业的创新效应,而环境规制与军民融合企业创新存在“U型”关系。此外,非国有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效应更显著。结论丰富了相关研究,同时为军民融合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流话题。本文以2014~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影响机制,并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对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并对制造业企业、地区数字化水平更高的企业效用更加明显;(2)环境信息披露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关系存在促进作用;(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研发投入实现。本文从环境信息披露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提出了新思路,以帮助企业拓展绿色技术创新。这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激发其可持续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7.
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发展提供关键动力,而对于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尚未得到全面的结论。为此,本文以我国2007~2021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在控制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加强财务柔性来促进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积极影响更显著。本文探究了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与作用机制,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2005—2007年343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经营者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发现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国有持股比例(包括国有股和国有法人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反相关关系,国有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低;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效应,机构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高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本文还根据上述结论,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提升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持股激励是当前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往的研究往往研究激励契约本身或激励契约的经济后果。然而,激励契约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是该契约与外部制度环境相适应。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实证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国有控股、产品市场竞争这三种外部制度环境对管理层持股激励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前,实施管理层持股激励的公司其经营绩效相比控制样本没有显著差异;股权分置改革后,其经营绩效显著高于控制样本。②国有控股企业采用管理层持股在股改前激励效应不显著,但是,在股改后激励效应显著提高。③在竞争性的产品市场,管理层持股激励有明显的正效应;而在垄断性市场中,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应较弱。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是管理层持股激励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在实施管理层持股激励的同时,还应重视相关制度环境的改善,使管理层持股发挥应有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税作为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环境保护税法》的施行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环境保护税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使得重污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平均提升9.51%,且这种促进效果大致呈上升趋势,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保护税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具有区域和企业异质性,对东部地区企业、衰退期企业、国有企业及强环境规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环境保护税通过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且ESG表现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研究结论既完善了环境保护税在经济红利方面的评估研究,又为中国进一步构建绿色税收体系,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