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是服务化转型。随着制造与服务融合程度的日益增强,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加大服务中间投入,对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逐步迈上新台阶,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总体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从细分服务业投入结构看,高端生产性服务发展较为滞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入水平较低。随着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的到来,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新浪潮。应充分发挥服务投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用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发展,发挥细分服务业不同特性,为两业深度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在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兰州市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囿于技术水平、融资环境、数字产业化水平、组织制度以及高管观念等因素,限制了数字化转型,为此,本文提出了增加研发投入力度、提高金融支持力度、提高数字产业化水平、深度变革组织制度以及引导高管重视数字化转型等路径,助力数字经济赋能兰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兰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经济、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持下,数字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此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文章在阐述产业数字化转型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基本发展趋向,并针对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阵地,也是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影响着国家和区域在产业链格局中的分工和地位。近年来,浙江省在不断谋划发展大数据、云计算、5G、智能硬件、柔性电子等数字产业,在夯实数字经济产业基础的同时,持续探索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各个产业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国家示范区。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问题和瓶颈也相继显现。基于此,笔者通过长期的跟踪和调查,剖析了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规划、设计与实施,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制造业企业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WF集团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为例,详述了其数智化转型的规划与实施,以供相关行业企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双碳”背景下,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保障。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综合评价指数与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数逐年增加,数字化转型综合评价指数小于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但两者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年缩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从2016年的0.395增加到2020年的0.475,处于由低度耦合协调向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的阶段,两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协同发展关系,两者形成动态演化的合力推动系统由无序向有序方向升级演化。中国应在推进制造业低碳绿色发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绿色数字化生态系统、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9,(4):29-35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孕育演进背景下,以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主流趋势,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我国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整体水平不高、行业不均衡、区域不均衡、意识能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等制约因素。面向未来,必须坚持精准化、协调化、融合化、开放化、长效化五个方向,根据制造业企业类型实施差异化转型升级路径,打造"平台+企业"协调发展的生态体系,促进官、产、学、研、企资源整合创新,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上大中小企业协同融合,增强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动力变革能力,加快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早日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陈晨 《西部财会》2023,(10):77-79
加速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梳理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历程、现存的挑战以及国外的经验启示,提出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以加快制造业转型,抢占时代先机,推动我国制造业加速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振兴制造业是促进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总结德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和数字化升级经验,对比中德两国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可以发现,德国制造升级模式表现出的创新性与前瞻性使其在数字化时代维持着强有力的领导地位。借鉴德国经验,我国应积极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带动中国品牌上升发展,建立企业数字化协同创新模式,加快培育与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数字战略部署,深入教育体系改革,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变革,传统的产业集群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需求,于是,依托于互联网的虚拟产业集群应运而生。新业态的产生对影视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传统的影视产业集群向着虚拟产业集群转化。而影视产业虚拟集群也推动了影视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具体表现在跨区域、跨行业的分工协作,包括知识在内的资源共享以及资产的数字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徐莉 《企业经济》2023,(8):117-124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畅通供需循环。从供应链着手,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挖掘制造业企业需求,而且能够畅通流通渠道,打造强大的国内市场,是畅通供需循环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制造业规模、质量持续提升,支柱产业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面临着低成本优势减弱、产业链不够完善、产品被低端锁定等严峻挑战,应从提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定制造业供应链、打造中国制造产业知名品牌着手,切实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制造业进行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现出东部转型升级层次最高、趋势最明显,中部其次,西部转型升级层次最低、趋势最弱的特征。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个体固定效应不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前者结果表明内涵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后者结果表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省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省市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以支持和引导,以推动中国制造业一体化联动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唐茂华 《经济界》2011,(3):64-67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且很多知名跨国企业集团已逐步完成这一转型。在国内,制造服务业仍是一个刚刚起步和较为新兴的领域,但已呈加速发展趋势。新时期,应大力推进大型企业集团和装备制造业领域制造服务业的发展,将其作为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着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在制造领域的深化与应用,是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要素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以及价值来源的根本性变革.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存在着"不想转型""不能转型""不会转型"三重困境,本质上是企业层面数字化转型能力、产业层面数字化支撑能力、多元主体数字化协同能力不足以及整体层面开放共享不充分的表现.鉴于此,应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以提升企业动态能力,通过产业创新与产业融合激发潜在的发展空间,通过多元制造业主体有效对接与高效协同促进制造业体系与信息技术体系的开放共享,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衢州地区企业在衢州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发展模式路径及探索研究,充分认识衢州地区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问题,从比较和辩证分析的角度去充分调研,并且在动态对比的过程中进行考察。建构制造业发展新的合作模式,提出衢州地区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探索产业共生共享新的发展模式,设计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框架。一、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经济政策背景实施数字经济是省委省政府的"一号工程",市委"1433"战略体系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慧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形成数据资源驱动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苏南地区制造业呈现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产业层次有待优化;信息产业规模增加,核心竞争力不足;产业集群态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有限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苏南地区可以通过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加深国际产业合作;立足自身优势着眼全球,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注重互联网思想,实现产业联盟化发展等方式来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文章主要针对苏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本文立足于生鲜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瓶颈,认为数字技术可以驱动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产业组织升级。应从构建数字化平台、建设智慧物流园区两条可实施路径,来实现数字转换、数字融合与数字重构的目标,积极推动农产品流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简要总结连云港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该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推动连云港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视角,本文从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创新环境等维度,构建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产业结构升级,选取 2010—2019年中国 31个省份空间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从地理距离特征和经济距离特征分析发现:在两种距离特征上,数字化转型各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效应,在经济距离特征上影响更大。数字化转型对域外地区的外溢效应大于域内的空间效应。静态模型对空间促进作用产生过高偏误,采用动态模型则可以进行修正。数字化转型创新环境和人力资本投入在经济特征下,对域内和域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在地理距离特征下,对域内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对域外地区产生阴影效应。为此, 省域间应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政策,积极发挥空间效应,推动产业生产效率提升、要素合理流动和融合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0.
智能化将使得仓储物流系统化和整体化,通过智能化系统管理,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系统工业4.0概念的提出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物联网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实现制造业从消费需求分析到生产加工的全过程自动化,从而实现高效生产管理。在上述智能化转型背景下,仓储物流如何发挥好增值服务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在智能制造转型背景下,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仓储物流现状,根据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