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生产活动紧密联系,二者共同参与全球价值分工、培育新形势下的竞争新优势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选择。沿海地区对内陆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受空间异质性、地区间政策、空间距离等影响,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近年来,内陆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与沿海地区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呈现出来。面对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和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未来应着眼于内陆地区资源禀赋与内生能力、沿海地区辐射带动力的提升,深化区域产业合作机制,破除区域间利益藩篱。  相似文献   

2.
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框架包括三大支柱,即定量要求、定性要求、信息披露要求。应用链梯法和Mack模型对技术准备金的最优估计和风险边际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在估计技术准备金中的应用要优于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Ⅰ。虽然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现阶段并不适用于我国的保险业监管,但是它可以为我国保险业监管提供借鉴,并促进我国的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伴随着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我国保险业风险监管也在随之逐步完善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本文认为有效的保险业风险监管也是完善我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的重要一部分,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业风险监管制度,防止市场失灵、优化保险资源配置对于促进我国保险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保险市场中的种种违法违规现象,扰乱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加入“WTO”的日益临近,我国保险业面临的国际同行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净化保险市场,保障保险业的顺利发展,培育符合国际运作规则的民族保险体系,实现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监管保险市场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11日,对我国的保险业而言,意味着内资保险业受到的“保护”已经结束,将对外资全面开放,实现与国际保险市场的全面接轨。从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来说,外资保险的进入,无疑会给我国的保险业带来先进的保险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不仅有利于深化我国保险体制改革,加快保险业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转换的步伐,而且有利于完善和发展我国保险市场体系,丰富我国的保险品种供给。但从近期看,面对国际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会给我国保险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险业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导,其他所有制保险企业同步发展的格局,保险市场主体已不再是人保独家垄断经营,近几年寿险分业经营,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及境外保险机构纷纷入驻保险市场,呈现群雄逐鹿的态势,由于我国保险市场运行规则尚未完善和监管体系朱成熟,从而形成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特点的经营格局,这导致了市场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保险监管的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十分迅速,为此,国家关于保险的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并已初步形成体系,这些对保证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保险市场将逐步全面对外开放。因此,如何增强我国保险业的竞争力,与国际保险市场全面接轨,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中发现的保险经营及监管现状 2001年,按审计署授权审计的要求,我们对市保险系统1999年-2000年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通过审计所发现的问题,使我们对当前保险业经营管理及监管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迅速崛起,保险公司的业务能力以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保险企业纷纷推出多种形式的保险及基金模式,对此,政府及保险行业需要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管。本文通过对保险市场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有效的监管方式,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中介业务,已成为广西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保险中介业务在配置资源、保证供给、增强保险经济效益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时,它可以协助监管人进行保险市场监管,防止保险市场无序竞争与保险从业人员惟利是图、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发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保险中介业务的发展,并以此加快广西保险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太强 《民营科技》2010,(6):204-204
沿海地区水系发达,公路建设中桥梁建设比重非常大,而桥梁建设的造价很高,要求桥梁坚固耐用,最少要达到50年以上的寿命。受沿海地区特殊环境的影响,沿海地区桥梁产生病害的时间、程度远远超过内陆地区,现针对沿海地区桥梁早期病害的起因,提出了几点防治方法,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