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吨粮田节本增效栽培新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吨粮田栽培技术的形成始于80年代初期,现已在粮食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为农作物实现多熟制创造了条件。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不同经济区域或流域内吨粮田生产技术认识的不断提高,吨粮田节本增效栽培不断充实了新的内容,并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区域特点。本文通过对吨粮田节本增效栽培新技术效果及潜在作用等进行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今后在喀拉喀什河流域应用吨粮田节本增效栽培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试论吨粮田的建设与开发窦贤君一、吨粮田建设与开发的涵义与特征吨粮田建设与开发是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由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由不稳定型农业向稳定型农业转化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它是农业开发过程中某一时点的高产开发目标,即在一年或一个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3.
“吨粮田”,不言而喻,是指平均亩产1吨或1吨以上粮食的农田。它是综合运用先进技术措施和经济手段的系统工程。在辽宁有必要开发建设“吨粮田”。因为: (1)人口对耕地压力渐增的趋势迫使辽宁省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4.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要依靠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而且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一、聚集扩散机制。历史表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形成,首先是在工业化带动下农村要素向城镇的积聚过程,而后是一个由城镇向农村的扩散过程,这种积聚与扩散的协同作用促进着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最终实现一体化。二、  相似文献   

5.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要依靠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而且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一、聚集扩散机制。历史表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形成,首先是在工业化带动下农村要素向城镇的积聚过程,而后是一个由城镇向农村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6.
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较为系统地对国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历史,研究过程、机制及技术扩散的后果作了综述,对我国未来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控制试验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型分析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甘肃酒河西地区小麦-玉米吨粮田栽培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吨粮田高投入、高产出、高收入,是河西地区粮食生产的最好形式。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温县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提出符合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等要求的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思路,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理论体系,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南温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不同角度的评价成果进行吨粮田耕地质量优势分析。从自然禀赋、基础条件、区域条件3个角度进行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影响因素分析,并以此建立选址指标体系和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后按照由优到劣,可实现增产潜力空间由大到小的原则,提出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思路。结果表明:温县选定5 713.3hm2连片的优质耕地建成旱涝保收、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区,保守估计可增加7.16万t可实现产能,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市“4年建成吨粮田市”宏伟目标的确立,向全市人民提出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是超历史、超常规也是突破性的。我市安源区虽然实现了吨粮田区,它毕竟底产高,而且面积小,今明两年湘东区、上栗区、芦溪区都要先后到位,这几个区的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而且离“吨粮”有较大差距。可见,今后3年“吨粮田市”的工作是超乎异常的艰巨。而实现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的大突破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实现品种布局大突破。品种布局要遵照抗病、高产、优质中熟品种和杂交稻为主的原则,做到良种化、杂优化。全市早晚稻茬口的…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采用三种不同的粮食生产种植形式,开发吨粮田4777亩,平均亩产粮食1069公斤。通过技术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开发吨粮田能取得增产增收效果,但由于机会成本、边际报酬递减及经营管理等原因,相对经济效益较低,进一步开发吨粮田的对策和措施是:合理区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兴修水利和建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靖  寇冠彪 《农家之友》2009,(22):58-62
从市场机制的角度来研究技术扩散是个新颖的领域,本文以珠三角产业升级为背景,通过构建区域技术扩散模型,来研究完全竞争市场下市场机制对于技术扩散的作用。本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国际问贸易往来有重要意义.对于当前的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也能带来更多启示,提供有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技术扩散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河南省小麦种植区农户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技术扩散动力中的政府推动力、市场牵引力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其对农业生产效率既产生直接效应,又通过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运行产生间接效应;农业技术扩散渠道组织、渠道支持、渠道控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运行受动力因素影响,在动力因素与农户生产效率之间产生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吨粮田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推动大面积农田的深度开发,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了探索吨粮田建设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本文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耕地复种指数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HANTS算法构建2001—2018年研究区耕地复种指数数据库;通过MK检验方法、最小二乘法分析该区域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空间探测器对影响不同区域复种指数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分析,该区域以一年两熟复种模式为主;整体复种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一年两熟模式的耕地面积显著下降。(2)从空间格局上分析,安徽、江苏、江西、湖北的中部等地区以一年两熟模式为主;湖北、湖南等地区一年两熟模式下降显著。(3)从复种指数时空转移分析,2001—2015年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南中部等地区种植模式主要从一年一熟转为一年两熟;2015—2018年安徽中部、上海北部、湖南中部等地区种植模式从一年两熟转为一年一熟。(4)粮食单产水平、地均化肥使用量是该区域复种指数变化的关键因子;人均耕地面积对江西省复种指数变化影响较大,而对其他地区复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易维希 《中国农村经济》1991,(11):60-64,F003
湖南省从1986年开始,有组织、有规划地全面开发吨粮田。为了把这项大范围、大规模的丰产活动进一步引向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对吨粮田开发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监测。 一、吨粮田开发的增产效应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在小面积上和一、两年间实现亩产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效率、技术效率、扩散效率一起定义了技术进步效率。影响技术进步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创新机制的完善、农用工业品的配套供给、剩余劳动力、经济环境及利益主体素质等。  相似文献   

17.
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但现有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能力明显不足,无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引领和支撑,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扩散不足。梳理并评述了当前台湾农业技术在大陆扩散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应重视受文化根植性影响的微观尺度的台湾农业技术扩散规律的研究,重视农村社会网络对台湾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的研究,重视台湾农业技术扩散与大陆农业发展相互关系的探讨,"大陆反扩散"应该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把握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构筑上海产业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正逐步进入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机制,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二是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三是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 四是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世界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新特征,正是世界第三次新技术革命深入发展的产物。这次技术革命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征是:(1)技…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3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综合开发模式与运行机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机制及路径、碳中和背景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土壤—植物—微生物模式下的复垦土壤重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差异化分区与格局构建、土地信息智能化监测技术与信息提取方法、数字化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基于GIS的土地管理技术。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用地土地整理模式、基于土壤改良的矿区土地复垦、土壤—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作用机制、基于社会经济和生态指标的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监测与预测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土地规划技术、土地管理系统优化技术。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与土壤重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监测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结合当前科技需求,2024年及未来重点关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碳中和目标下的矿区土地复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利用和低效用地治理、土地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土地信息智能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都市循环农业影响因素研究 ———以北京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等分析方法,研究我国都市循环农业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动力,以技术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实现主体及其影响因素间的有机结合,是推动都市循环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