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营销与“中国制造”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华 《经济管理》2007,(11):36-39
国家形象是影响中国制造升级的重要因素。中国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不但要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平,而且要改善中国的形象。本文分析了国家形象与原产国效应以及国家营销的作用,指出中国制造的升级需要国家营销,并提出实施国家营销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于自主品牌的认识,应依照产品——品牌——企业——国家的递进关系,将之上升至国家层面。在全球化潮流中,伴随着国际分工与生产国际化发展,产品尤其是制成品的国籍已经淡化;品牌作为依附于企业的一项资产,其本身并不存在"国籍问题"。但企业的国籍属性依然鲜明,其通过品牌跨国运营增进国家利益的特性并未改变。"民族企业"的理念在中国并未过时,应通过培育民族企业来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品牌国际化中的国家品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民族与国家本身也构成品牌.国家必须累积其品牌资产,提升品牌形象,以吸引外资,发展国际旅游和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国家品牌与企业品牌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强势国家品牌能为本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提供强势价值平台,而企业品牌的成功运营也有助于提升国家品牌形象.我国也应通过实施国家品牌化,为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提供来自国家层面的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4.
历经三十多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制造存在"大而不强"问题。面对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及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快速赶超的挑战,重塑中国制造形象,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已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必由之路。重塑中国制造形象,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应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制造生态环境;培育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外部氛围;重塑"工匠精神",打造追求完美的企业文化;勇于创新转型,潜心打造优质产品;全面接轨国际产品质量标准;打造自主品牌,成为新价值链的创建者与掌控者;提升国人对自主品牌的信心,营造以用国货为荣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广告虽然在内容制作、艺术手法运用方面表现一般,但其议程设置效果却非常成功。但作为国家形象广告,“中国制造”还没有明显的长远效果和具体的销售行为,仅仅迈出了活化品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于品牌的研究还局限于单一层面的品牌类别,对于品牌层次间的差异以及联系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品牌内涵统一界定为“品牌是介质和可辨别信息的融合”的理论等式,得到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和国家品牌相应的等式,并对三类品牌的可辨别信息之间进行了关联分析,厘清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吴一敏 《经济师》2012,(5):9-10,14
文章在对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国家形象定位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中国国家形象定位的研究及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中国的地位起起伏伏.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重新回到世界面前.笔者认为中国正在实施的“走出去”宣传战略是“中国”国家品牌战略.在“中国”主体品牌及其旗下的系列品牌传播中,“中国人”、“中国文化”是主要元素.人是“中国”品牌传播的主要要素.中国文化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化”传播是“中国”品牌传播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上半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针对我国部分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大肆炒作,损害了中国产品的声誉和中国的国际形象。文章用胜于雄辩的事实,说明了"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分析了"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质量、争创品牌、企业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消费者品牌知识结构图及其营销管理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牌知识是消费者视角的品牌资产的核心要素.本文在回顾国际上品牌知识研究成果之后,指出建构、描绘中国消费者品牌知识存在的挑战性和价值.本研究在京、沪、穗三地实施消费者焦点组访谈,对访谈材料(文字及声像)进行内容分析,描绘出中国消费者的品牌知识结构图.本文发现,中国消费者偏重于从品质(尤其是"安全性")、公司、来源地、社会形象或"面子"等信息节点构筑品牌联想;倾向于从电视广告、新闻报道、轰动性营销事件等渠道去熟悉品牌.本研究将品牌权威Keller的品牌知识模型在中国具体化和部分修正,推动了品牌知识理论发展.论文对中国市场的品牌经营提出了建立严把品质关、重点投资公司品牌与公司"背书"、建设品牌美誉度等营销战略.论文提出了值得进一步实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代,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更加注重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第一大国,还在以一个新型的大国形象崛起.本文从八个方面分别探讨崛起中国国家总体形象设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来源国效应对一国产品的海外销售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以在美国销售的中国H公司运动手表作为被试商品,在606份有效样本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验证了中国品牌电子产品在美国的来源国效应。通过与其他七个国家进行对比,本文发现,虽然中国在美国消费者心目中的产品国家形象较为正面,但相对中国经济地位和产品质量而言,美国消费者对中国电子产品和中国品牌的“来源国偏见”普遍存在,“Made in China”目前仍是中国品牌在美国营销的不利因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来源国效应中的产品国家形象划分为整体绩效形象、整体制度形象和产品类属形象,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多个消费者因素对来源国效应的调节作用,首次检验了消费者网购依赖度对消费者购买倾向的影响,并且发现消费者产品知识负向调节来源国效应,这一结论可以导出明确的管理启示。本文结论进一步深化了来源国效应相关研究,弥补了发展中国家逆向拓展发达国家市场时来源国效应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在是世界贸易第三大国,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世界级品牌寥寥无几,本文就改变"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品牌格局,提高自主品牌国际化水平进行了探讨,提出必须从树立世界眼光入手,依靠自主创新,努力提升品牌内涵,打一场持久战.  相似文献   

14.
城市品牌形象的概念策划——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品牌形象属于城市经营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区域发展中,西安依靠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其中城市品牌形象的营建至关重要。可分层次地将"世界文明古都"、"中国科技创新之都"和"中国西部核心、关中大西安"作为西安的城市形象,以"和谐古都,活力新城"作为集成形象,将"汉唐盛世,周秦雄风"作为西安的城市核心品牌,打造与核心品牌相协调的"历史地段"及相关的"景观文化丛",从而提升西安的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国家营销构筑中国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使营销变得日益重要,通过国家营销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可大力提升我国软实力。文章在探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后,阐明了国家营销对我国软实力的意义,并提出了实施国家营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世博:国家形象新窗口公共外交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继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盏事。这些盏事的申办成功、筹建以及开闭幕过程,不仅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同时也是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转折点。本文通过公共外交视角,利用国家形象战略概念,分析了本次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国家形象所带来的机遇,并比较了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的差异,及其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苏商"作为一个从事工业制造、流通贸易、现代服务的群体.为江苏经济大省地位的确立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时期,"苏商"能否顺利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由"加工贴牌"到"自主品牌"的跨越,是每一个"苏商"企业所面临的新考验.本文试图从企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探究如何实施"苏商"品牌战略,使江苏由经济大省成为品牌大省、品牌强省的方略.  相似文献   

18.
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自主品牌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代表着中国本土化汽车制造的真实水平和发展现况。近年来,国家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政策不断出台,自主品牌汽车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外国车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自主品牌汽车如何更好地应对机遇与挑战,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综述国家形象研究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把"共主体营销话语"演绎到国家营销上,提出了具有"消解两元对立、善待包容他者、和他者网络互嵌共生"意蕴的共主体国家形象话语,并分析了该话语的思想渊源和方法论依据。同时,论述了共主体国家形象话语如何通过多媒体网络、"娱乐化基督教"、内隐学习和价值观内化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被目标国家受众所认同和接受,从而打开其"心扉",实现全球文化嵌入的路径、效应和认知机理。最后,阐释了本文对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渗透,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国家形象话语共生新格局的一般意义,以及有利于我国拓展国家心理边疆、整合国家形象和文化传播、在世界意识形态领域和西方国家形象话语"共在"的具体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区域品牌的塑造与建设关系到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光谷"作为国内新型的产业区域品牌,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而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为特征,享誉国内外."武汉·中国光谷"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