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就是要从传统的“农户经营”转向“法人经营”.在全县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为骨干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本文结合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以及特点,来分析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最后得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就是要从传统的"农户经营"转向"法人经营"。在全县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为骨干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本文结合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以及特点,来分析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最后得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三农工作的深化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新型农业主体需要改革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农土流转市场、加大农村金融扶持力度;创新农民创业融资政策,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健全农业技能持证上岗制度,推进农民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凤城市作为全国百强县,辽宁省传统甲级县,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据此,将基于3个乡镇、8个自然村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凤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推动凤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业经营主体构成不断发生变化,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培育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难以稳定获得、公共服务不足及政策落实效率低等多种困难及瓶颈制约。我国应通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相关制度及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转变政府农业扶持方式及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育建设等多种措施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晏秋平  韩朝 《现代商业》2020,(10):116-117
发展好现代农业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都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本文通过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调研地的产业情况及特色进行分析,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等方法,找出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农业主体的金融需求除了传统的存贷款外,更多的分布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对金融机构创新多元化、特色化金融产品和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方面提出建议,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商》2015,(28)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一个农牧业大省,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理好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不同经营主体在不同领域和环节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总结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发展的现存问题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董一芃  李新然  陆卿  肖强  刘倩倩 《商》2014,(26):243+216-243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以文山州广南县为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问卷调查法搜集资料,通过实地调查的形式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科技服务发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很大作用;2.科技服务发展利于提高农户家庭总收入;3.科技服务需求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4.科技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几点建议:加大对科技服务的宣传力度、努力引导当地农民采取适合自己的科技发展方式、完善改进科技服务中面临的问题、规划未来科技服务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9.
10.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对黑龙江省来说至关重要。目前,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将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作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以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是山东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源泉与关键性力量。然而,在农场的发展与融资过程中,却面临着融资成本高、融资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文章以山东省荣成市花果山农场为例,分析花果山农场的融资现状,为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地方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重任,同时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在传播知识、输送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所以,围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历史任务,研究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并发挥自身的优势,是必须认真对待和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国正深入开展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金融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农村金融制度,精准对接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发挥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带动作用,成为金融精准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本文从了解精准扶贫政策出发,查阅了近年来与精准扶贫及金融支持农村相关的各项政策措施,选取了四川省茂县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实地调查,之后进行了资料的归纳整理。通过调查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但金融支持在具体县域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四大困境。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4.
蔡莉  赵娟 《江苏商论》2023,(4):76-81+8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会计管理质量对其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对湟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会计管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该地区财务人员结构合理,会计档案保存规范。但缺乏独立财务机构,组织机构需要完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财务人员培训较少,会计人员招聘方式单一,会计制度的执行有待加强,会计信息化水平还需提高。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制度,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成为我国尤其是广西农民工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广西四种主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认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可以缓解广西农业经营资金问题,推进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创新,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整体素质.由于目前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再加上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各方面能力不足,亟需各级政府部门从宏微观层面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府引导机制,有效防范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广西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不断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的传播与推广投入,积极探索横向纵向一体化合作模式,加快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建设,提升特色农产品交易效率,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演进是农业发展基本规律。边疆民族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和地理差异等原因,农业经营主体可分为传统型农民、兼业型农民、全职务工农民和新型农民四类。传统型农民数量在缩减,但将长期存在;兼业农民数量庞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务工农民数量在增加,返乡务工农民成为现代农民的推进器;新型农民在成长壮大,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领头。据各类经营主体特征,对于传统型农民要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对兼业农民要加强产业扶持;对返乡务工农民要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对新型农民要加大连续性扶持。  相似文献   

17.
18.
《商》2016,(9)
我国农业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创新,形成了以家庭承包为主体,农民合作与企业龙头带动为动力的经营性服务组织。多种生产经营方式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发展系统。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明确其中发展的主要困境,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制创新服务标准。不断的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创新。本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以及体制创新工作进行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这些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其目前主要的主体形式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庄、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这些农业新型主体快速发展的这几年,由于信贷抵押资产匮乏,经营不规范,财务不健全,涉农金融产品缺乏针对性及农业行业天然的弱质性等原因给其融资带来了难题,并限制其不断壮大。只有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引导农业新主体经营财务规范化,引入多元化的金融融资模式,增强其他金融配套措施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真正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农业新型主体的融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