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职业教育扶贫需要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开展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基于精准扶贫的"三联二扶一培养"职教扶贫模式指的是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三方联合开展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扶志扶智工作,联合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的扶贫模式。"三联"是指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三方联合开展职教扶贫工作;"二扶"是指扶志和扶智;"一培养"指的是培养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汇期,消除贫困是目前迫切实现的目标。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下,我国扶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使得"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也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救济式扶贫逐渐转变为开发式扶贫,由"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通过"造血式"扶贫模式,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将"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提升困难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彻底脱贫,助力乡村振兴,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繁荣富强,我国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重点是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重要任务是文化扶贫。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进行图书馆建设研究,意在"扶贫先扶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扶贫。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在我国长期扶贫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扶贫思想,我们只有坚持习近平劳动扶贫思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扶贫先扶志,才能做到精神脱贫,只有提高劳动能力,授人以渔才能做到能力脱贫,只有完善扶贫保障制度,优化劳动环境,才能做到制度脱贫,只有体验劳动幸福获得感,才能做到物质生活脱贫。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田东县全面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秉承"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理念,通过实施"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开展推普脱贫宣传、狠抓控辍保学等举措,着力抓好教育精准扶贫,竭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力打好义务教育保障战役。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要求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而贫困人口金融能力低下,难以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这一问题,正是四川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巨大障碍。文章通过对金融能力内涵及其与金融扶贫关系的剖析,提出了四川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新思路,以期为四川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从扶持对象角度将职业教育分为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从运行模式角度分析职教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差异。从作用路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主要通过技能、证书与思想影响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进而影响贫困个体收入,实现稳定就业和"造血式"脱贫。  相似文献   

8.
插花贫困地区具有贫困人口多、分布分散、致贫原因复杂、贫困户生产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弱、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特征,产业扶贫是摆脱贫困的根本措施,承担起贫困对象的"造血"功能,是插花地区精准扶贫的核心工作,是保障脱贫成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产业扶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困难,文章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分析了插花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实践情况、产业发展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徐州贫困现状的梳理,分析了徐州市深度贫困人口的现状及微观特征,认为目前徐州的扶贫已经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阶段,未来三年扶贫攻坚工作面临着"一难二多三大"的局面。认为对深度贫困人口进行保障性扶贫并不仅仅是采取低保一兜了之的方式,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打造"三纵三横"的深度贫困人口长效脱贫体系,为深度贫困人口织密织好兜底网,为其提供可持续脱贫的条件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在多个场合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推进的基础和保障,其一,教育精准扶贫可以解决贫困地区最重要的人才短缺问题;其二,教育精准扶贫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建立长远发展模式的智力保障;其三,教育精准扶贫是其他精准扶贫政策推进的基础。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扶贫有助于缩减贫困人口由贫困到富裕的蜕变过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在梳理产业扶贫具体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48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总结不同类型产业的扶贫成效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在产业扶贫企业中,农业和加工制造业企业在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方面表现较好,覆盖面也更广。但产业扶贫过程中还存在带动辐射能力不足、项目可持续性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下,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重点考虑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应优化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贫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四个全面"战略不断推进,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迫在眉睫。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近在眼前,金融作为助推脱贫的攻坚力量,必须加强发挥其必要作用。金融精准扶贫应该有机结合产业扶贫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落实精准施策,为按期完成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本文通过对金融精准扶贫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目前农村的贫困原因以及精准扶贫现状,探讨适合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此外,通过政策支持、示范带动、创新模式和加大考核四个角度进行扶贫策略分析,针对农村贫困户提出相应的金融扶贫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和底线目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人心,脱贫攻坚成绩显著。农村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与脱贫,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打赢新时期精准扶贫攻坚战。本文对高校精准扶贫的现状、作用及对策进行探究,意在做到扶贫倾心尽力,精准发力,力求实效。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医保可以兜底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是保险扶贫的主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保险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与影响、西部地区现有的医保脱贫保障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对医保在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医保在扶贫中的作用,帮助贫困人口走向小康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行标准,2016年我国农村仍存在5575万贫困人口,扶贫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农村的扶贫工作在贫困识别、扶贫资源、长效脱贫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想加快速度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有必要将可行能力方法置于研究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分支,是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本依托,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离开产业支撑,则难以保证脱贫的持续性。因此,为了响应政策号召,致力推进产业扶贫,引领贫困人民精准脱贫做到全县"脱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对传统扶贫模式再创新,将扶贫模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因此对衡阳市产业扶贫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为衡阳市引领贫困人民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财贸研究》2020,(5):39-5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利用大别山片区微观调研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别山片区扶贫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会对其脱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良好,但贫困人口脱贫行为程度较低,缺乏自主性;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自主性较低、形式较单一,对贫困人口脱贫行为的正向影响较小。基于此,应充分调动贫困人口脱贫积极性,构建多元扶贫主体参与的扶贫格局,培育并提高连片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期,距实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仅1年时间,因此能否啃下这块"硬骨头"与扶贫过程中的各个主体息息相关。湖北省赤壁镇A村为当地重点贫困村,该村多元主体为基层政府、企业、村民。以此为例,通过实地调研针对该村精准扶贫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从多元主体协同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落实各项福利政策;企业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带动乡村经济活力;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各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各个主体整合各自现有资源,明确职能与责任,同时进行高效协同,以此达到提高扶贫效率,保障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我国脱贫的重要方式,但在实践与操作中却存在认识与行动的偏离,加之我国贫困地区源动力和服务不配套,影响了功能与效率。只有对精准扶贫政策再认识,进一步突出"精准"的本质,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