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中间站的调车作业效率决定其能否按时接发列车和货车的在站停留时间。分析影响中间站调车作业效率的因素,提出增加中间站调车设备的投入,加强对调车作业效率的考核和分析,全面推行工效挂钩制度,加强车务和机务部门的联劳协作,加强中间站的班组管理,采用先进合理的调车组织方法等提高中间站调车作业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调车工作是铁路运输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是铁路安全的重点、难点。在阐述车务系统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防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调车作业规章制度、调车人员培训及素质、中间站调车安全管理、调车设备设施、调车作业安全环境、新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抓基础、强基本、重基层的思路,从"人防""物防""技防"3个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中间站调车安全保障体系,以整体提升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铁路车站调车作业效率直接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为保障调车作业安全,提升调车作业效率,卡控铁路车站调车作业安全风险,结合设备运维管理现状,分析设备运维管理需求,提出铁路车站调车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运维管理系统总体架构,研究运维管理系统业务流程,针对状态监测、履历管理、维修决策、报表管理等功能进行设计,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信息共享度,优化调车作业组织,为各级应用对象运维管理业务提供支持,不断提升设备运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间站是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接发列车的任务,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是中间站行车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业效率及安全系数低,直接影响着区段乃至通道的运输效率和安全,因此如何确保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安全、提高作业效率,是铁路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站值班员对一切电话中断时的行车办法存在重视不够、理解不深的问题,从保障行车安全出发,以提高车站值班员把控安全能力为目的,对一切电话中断的理解、行车关键环节的把控和车站接发列车作业进行研究分析,使车站值班员掌握在各种闭塞方式、各种设备的特殊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的关键环节,以确保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6.
充分高效地利用铁路客运站既有设备完成各项作业组织是铁路车站的核心工作。在列车运行图和站型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分析客运站接发列车作业、本务机车作业、调车作业及站内技术作业等业务,建立以各项作业等待时间二阶矩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模型,求解目标函数,以能够均衡、紧凑地安排各项作业的次序、时机及占用资源,使车站作业组织整体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路车务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现状,根据车务系统安全风险预警防范过程,提出基于风险因子分级管理、风险因子权重和风险因子分类的车务系统安全风险评价,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和安全风险防范体系。通过实例分析,对车站调车作业安全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价,并根据安全风险管理内容和工作目标,提出车务系统提高安全风险预警防范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铁路列车运行的高密度和安全需要,对传统的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应进一步研究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控制系统的功能扩充和系统方案,增强系统安全性、可维护性。在阐述铁路接发列车作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CTC3.0的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控制系统技术方案,从主要设备功能与配置、基于CTC3.0的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控制系统主要功能2个方面分析系统功能,以减少甚至杜绝车站接发列车作业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高速铁路里程的快速增长,调度集中区段不断增加,车站控制下的行车安全风险相对较大。为确保高速铁路列车在高密度、高速度条件下的行车安全,通过对高速铁路车站控制行车设备、人员、管理、作业等方面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分层次阐述形成行车安全风险的原因,结合高速铁路车务作业和管理特点,提出高速铁路车站控制行车安全风险对策,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优化完善设备功能,加强安全风险研判,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联合演练,严格落实作业制度,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有效控制安全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高速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防止中间站穿越正线调车作业事故是铁路车务部门“三防”之一,也是中间站安全卡控的关键,由于侯马站设备配置原因,造成穿越正线取送调车作业次数频繁,影响了调车作业效率并带来了极大的事故隐患,为此提出加强作业组织,严格劳动纪律,合理安排专用线货位使用,以及外迁货场、专用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间站调车作业难点多,隐患多,不利因素多,是当前运输生产安全的薄弱环节。车务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加强中间站调车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抓好调车联控和作业安全的落实,尤其要加强中间站站长的监控作用和结合部的管理,并不断加大新设备的投资。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客货共线铁路行车组织模式的基础上,从车务接发车人员、货物装载加固、车机联控、旅客列车列尾装置故障等方面分析调度集中客货共线铁路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提出实行客货列车分线行车,建设货车装载视频监视系统,提高货物装载加固质量,物理隔离高速、普速铁路并行地段,推广使用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加强列尾装置管理和维修等对策及建议,以降低或消除风险。  相似文献   

13.
非正常作业进路安全监督装置是铁路既有线在非正常情况下对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的道岔和进路控制,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和有效手段。柳州铁路局在对该装置两年多的运用中,总结了一些使用管理办法,为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铁路调车作业安全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独立性、动态性的设计原则,从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了铁路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基于熵权的未确知测度方法,以广通站为实例,应用铁路调车作业安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车站调车作业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5.
铁路车站调车作业的安全管理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装备的进步,调车作业安全防护手段不断丰富。从铁路车站调车作业安全风险及安全防护手段方面,阐述车站调车作业安全现状,针对缺乏调车车列推进入网作业的安全防护、缺乏在非集中区作业的安全防护功能、缺乏对区段分路不良情况的应对措施、缺乏对调车作业信息的有效利用等问题,提出调车作业安全防护系统结构,分析车站调车作业安全防护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铁路车站调车作业安全防护能力,不断丰富铁路车站调车作业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从发生事故的时间段、地段、人员、种类4个方面,对中间站调车事故进行分析,影响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的主要问题是调车人员配备不合理、设备运用状况不良、作业时间相对较长、调车作业环境差和现场安全管理不足。提出确保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的对策,包括优化人员结构配置、落实标准化作业、更新改造调车设备、改善调车作业环境和为职工创造健康的休班生活。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6502电气集中设备在现场使用中,控制台出现的一些非正常显示问题,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并对车务人员在操作中误按按钮和瞬间停电的情况给出具体处理办法.使车站值班员能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及时进行正确处理,提高非正常状态下的行车组织能力,确保车站接发列车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行车安全,提出一种基于成功似然指数法(SLIM)与贝叶斯网络(BN)结合的非正常条件下铁路接发列车人因可靠性分析评价方法。在阐述SLIM、BN和熵权计算法原理,以及基于SLIM-BN的人因可靠性分析步骤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非正常条件下铁路接发列车作业人员可靠性影响因素,筛选行为形成因子,构建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作业人因SLIM-BN模型。最后以某车站在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人因失误数据统计为例,应用上述方法进行人因可靠性概率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培训与应急演练""疲劳程度""经验"和"完成任务的可用时间"敏感度较高,对人因可靠性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铁路中间站的传统调车模式是在中间站设调车组或助理值班员,利用调车机、本务机进行调车作业。这种模式存在着运输组织粗放、减员增效困难的突出问题。为此提出跨站调车和区域性调车,利用较大车站的调车组和机车,到相邻站进行调车作业。分析新调车模式的适应性,并通过实际应用说明新调车模式在管理与运输指标优化,以及减员增效方面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客运专线车站作业计划编制是客运专线综合调度系统在基层的最直接反映,包括接发列车作业计划编制和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两方面内容。由于自然环境、气候发生变化,施工或是设备出现故障等异常条件都会给客运专线的正常行车带来重大影响,原有的车站作业计划就需要进行调整。基于客运专线车站作业计划编制的两阶段算法,提出时间调整、空间调整及动车组运用调整等三种车站作业计划调整方法,重点介绍列车晚点情况下的车站作业计划调整,最后以沪杭客专上某车站为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