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教融合是解决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脱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房地产评估课程开展产教融合模式的现实意义基础之上,提出了"一融合双循环三主体四递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双师"融合机制优化师资队伍、激活产教融合企业主体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协调意识等多条构建策略。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较好解决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提升了教学质量及企业用人满意度,对服务地方企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良好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企业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产教融合是当下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路径,而产教融合的主体之一——企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本文根据现实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从企业为主体的角度分析产教融合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馨怡 《现代商业》2024,(3):167-171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产业链韧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测度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地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地区产业链韧性水平的影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促进地区产业链韧性水平,且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邻近地区产业链韧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落实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积极鼓励国内各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链国际生产活动、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以及提升产业链管理技术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发展正演变为产业链与创新链错综交汇的链网结构,仅靠描绘产业发展结果已不足以精准判别产业发展态势。以双链视角构建产业发展态势“双维-8核心要素-16度”分析框架,有效地解释了产业发展态势理论内核。基于此,产业链维度核心要素提炼为供应链、企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创新链维度提炼核心要素为创新要素、创新产出、创新平台和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重要举措,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新野县作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的示范县,主要依托"新野肉牛""新野蔬菜"和"新野棉纺"通过拉长拓宽延伸产业链、集聚集群提高价值链、三区联动带动产城互动来促进农业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加快城乡一体,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新野县农村三产融合研究,将为河南省其他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创新链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过程集合,是产业链现代化的动力之源;产业链是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集合,是创新价值实现的现实依托,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河南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但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程度仍然不深,在产学研合作、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还有待努力。应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开放创新体系,打造科技金融市场化运作体系,畅通创新联动发展通道,在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中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相似文献   

7.
只有明确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设标准与融合维度,精准判断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逻辑机理,从强制性、规范性、认知性三个维度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制度,并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机制进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及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有机衔接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德宏经济发展水平较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极为不充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目前德宏州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大、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要素配置不合理、农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农民持续增收乏力等问题。通过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构建长效人才保障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合理配置农业要素,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路径选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和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杨蔚民 《商业时代》2022,(6):126-128
产业链"链长制"是在复杂国内外环境下强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是自发市场与自觉政府结合的产物.针对商贸物流产业链,研究发现"链长制"的制度设计遵循责任明确、融合统一、高效有力三个原则,制度体系结构清晰,制度目标为构建多链融合的产业生态共同体;在实施路径上,"链长制"应因地制宜壮大物流产业集群、强化农村物流建设与城...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发展态势良好,正在持续加快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的转变。然而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明显滞后,"三大改造"任务依然艰巨,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低下,企业综合实力不够强大等几大障碍仍阻碍着河南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只有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学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顽固问题,全力打赢制造业在短板弱项、招商引智、智能制造及海外市场四个领域上的重点战役,有效衔接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市场链与产业链,为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注入新活力、塑造新优势,河南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三化"步伐就必将大大加快,河南从传统农业大省向先进制造业强省的嬗变也终将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