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宏观上已成为国内发展的顶级战略之一,但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已成为严重制约京津冀区域社会经济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区域生态协同保护与修复的有关理论,进而通过一些数据展现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并剖析其深层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问题的不同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要结合京津冀区域情况制定科学的生态发展规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在整个区域内建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世界范围来看,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发展中国家往往能以较低的人均GDP水平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临界值。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对环境治理投入及其效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发展中治理,充分考虑各地区发展阶段、区位条件、要素禀赋和治理能力的差别,形成环境治理效果的合理预期。不断强化结构性治理,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战略平台,深化跨境产能合作,有效纾解产能过剩。同时,积极探索重点地区之间生态环境转移支付机制,建立完善污染治理受损地区与受益地区之间动态、可调整的生态环境转移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钢铁、煤炭等行业来看,湖北省的产能利用率偏低,行业亏损严重,导致资源配置低效.湖北需对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湖北去产能总体实施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需要金融的支持,离开金融,去产能不可能实现.淘汰产能、整合产能、升级产能、转移产能等都需要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4.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提出以来,协同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但由于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且近年来城市及区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交通、生态等诸多问题,已使城市的发展出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协同发展的步伐也变得举步维艰。因此,京津冀三地迫切需要直面当前的突出问题,充分利用地区现有优势资源,把握当前政策形势下提供的发展机遇,探索新领域,创新发展路径,实现以休闲经济一体化为主导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机载体,通过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合作力度不大,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明显、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协作、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尚未显现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在充分发挥区域内成员各自的产业优势基础上,探究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促进策略,对于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产业协同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解决京津的大城市病和促进环京津区域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但是在三地资源进行整合过程中,不能单纯注重大中城市互动,由县级中心地和乡镇中心地构成的"微中心"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为此需要构建发展微中心的多元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化土地等要素配置的策略,这为通过创新土地供给制度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资源环境承载力低、要素呈现"单向虹吸式"聚集流动和"竞争力陷阱"问题。论文通过对13个城市的第二三次产业GDP、建成区土地面积等要素的数据极值化表明,京津冀土地要素跨区域流动既是土地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也是京津冀成长为世界都市圈的必然要求。京津冀跨区域建设用地配置路径和策略,不仅有利于京津冀整体经济效率提升,而且更有利于盘活产业用地和非首都产业转移与承接,还有利于京津冀生态体系治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补偿机制的京津冀农业合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补偿机制是进行京津冀农业合作的新利益平台,是集生态服务、补偿扶贫与农业合作为一体推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新途径。实现生态补偿型京津冀农业合作的途径有:农产品生态标识、技术项目扶贫补偿、上下游节水补偿、退耕还林补偿。基于生态补偿型京津冀农业合作的影响因素,我们应在制度、政策、扶贫、物流、农业产业链和农业布局,节水补偿、生态品牌和生态移民及异地开发等方面进行生态补偿型京津冀农业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在21世纪提出的有关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京津冀区域的人才合作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在梳理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人才合作困境以及人才合作路径研究的必要性,继而构建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四大新型人才合作路径,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育才创新路径、选才创新路径、用才创新路径和留才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主要优势体现在科技创新资源的集中性、京津冀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互补性以及政府主导发展的有序性等三个方面。但是近几年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相对缓慢,其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科技创新的马太效应、创新链布局不合理、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不完善以及知识产权转移机制不顺畅等。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提出完善科技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京津冀科技创新链、健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健全京津冀区域知识产权转移机制等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增速放缓、压减过剩产能、市场变化、资源环境约束等叠加因素影响,河北省产业结构仍处于工业化后期、重化工业特征突出、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主导产业集中度和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沿海和环首都优势未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少,化解过剩产能形势复杂,急需遵循"化解、调整、升级、优化"原则破解难题,通过建立转型升级试验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八条路径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是重点、关键和核心,京津冀三地已就科技协同创新开展合作。京津冀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具有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成果丰硕、创新载体增多、产业基础雄厚的良好基础。应从把握方向、统筹推进、科技资源共享、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促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成本构成为基础,分析阐述了由于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三地信息共享、利益补偿、监督管理等相关制度、机制不健全,加大了京津冀协同治理的交易成本,使协同治理的效率降低。为此,应加快完善京津冀协同治理的制度与机制创新,重点加强京津冀区域内生态补偿和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激励机制建设,以实现京津冀协同治理的长效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与部分省(区、市)签订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责任书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推进全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组织召开了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各地区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的主要特点和主要问题,然后根据各自的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结合各自的战略定位,进行有效的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发展适合自身的优势产业,进一步促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以配合国家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实施。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对三地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灰色关联—多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最高,京冀最低;京津冀区域整体与河北省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最高,与北京的协同程度最低,反映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总体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应从国家顶层设计的整体视角和京津冀三地的个体视角提出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矿产资源协同开发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客观需要、京津冀差异化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必然要求。论文以京津冀矿产资源协同开发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探讨协同开发机制的内容和实施协同开发机制的措施,认为协同开发机制包括协同开发监管主体和实施主体、协同规划机制、协同激励机制、协同监管机制和协同保障机制。实施协同开发机制需要整合引导激励政策、协同联动监管,并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城镇化、环境恢复治理、交通运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协作十年间,先后以"协议书"等形式建构出一套相对完整的人才协同发展战略。然而,其实施状况并不理想,人才协作规划本身存在统筹层次低、协作层级不够充分、各地人才政策不协调等问题。对此,可以采用协调人才布局、构建高端人才联合共享机制、打造区域内人力资源市场、突破制度障碍等方式进一步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也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对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区域竞争能力,改善产业布局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2015年7月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京津冀未来发展中,必须综合考虑区域物流的整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从腹地的视角分析河北省面临着定位与经济发展偏差、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空间布局不优化,以及环境生态瓶颈等重大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应充分合作,河北省更应从统筹协调、财税体制、设立共同基金等方面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