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经济》2007,(13):3-3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在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文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宽裕。在经济更加发展中,报告提出“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0元”的量化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王永芹 《特区经济》2005,(5):371-372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初期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坚定不移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浙江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抓住了“浙江经验”的精髓,是对全民创业的浙江特色发展道路的进一步提升,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浙江省委召开了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专题学习会。这次会议紧紧围绕胡总书记提出的希望浙江“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就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各方面工作作出了部署。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浙江必须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走在前列,这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惠及全省人民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  相似文献   

7.
编读互动     
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主线未来五年,浙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实现富民强省、社会和谐。这是浙江未来五年的发展内涵,更是浙江科学发  相似文献   

8.
刘武俊 《开放潮》2003,(4):29-29
十六大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综合体系。 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幅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目标:“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生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点是经济发展,难点却在社会发展方面。如何克服困难,加快社会发展步伐,主要是强化四个意识,构筑五大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最近闭幕的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意见》提出要“着力构筑和谐的发展格局、发展和谐的社会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的社会关系、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的体制机制,促进浙江省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法制更加完备、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有序、生态更加优良、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力争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努力使浙江成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的先进省份,逐步形成全省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正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省各级政府和人民面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高潮。时临岁末,各地都在总结开局之年的工作成效,谋划新一年的发展方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本刊特辟专栏,以较大的篇幅,邀请市县发改委主任结合当地实际,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和谐发展格局”这一主题,畅谈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顾益康 《浙江经济》2007,(22):10-11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足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大创新点,是十七大精神的突出闪光点,也应该成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务必要结合浙江实际,把这些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叉好叉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3.
《湖南经济》2003,(1):17-18
本世纪头20年,是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我省各地区、各阶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省面临的重大使命和全省人民的强烈愿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08年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内涵 江泽民同志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国际形势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准确把握时代特证和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在党的十六大上郑重声明:“根据十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艺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  相似文献   

15.
力争科学发展水平居全国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政治更加清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在推进现代化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浙江实际出发,始终坚持把富民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两创”到“两富”,目标新在哪里,对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在推进现代化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浙江实际出发,始终坚持把富民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赵洪山 《浙江经济》2007,(12):31-31
对民生问题的更多关注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体现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工,刚刚闭幕的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围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这一主线。更加突出体现“民生”内容,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将以更大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