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新准则颁布以后,会计核算发生许多新的变化,无形资产新准则也不例外。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关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累计摊销”账户的设立就有许多新的变化和突破。无形资产减值与摊销是无形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产负债表上看,“累计摊销”与“减值准备”都是“无形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还是提取摊销,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计算损益、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成本补偿尺度”的“谨慎”原则。本文着重就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摊销的区别作了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新准则颁布以后,会计核算发生许多新的变化,无形资产新准则也不例外。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关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累计摊销”账户的设立就有许多新的变化和突破。无形资产减值与摊销是无形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产负债表上看,“累计摊销”与“减值准备”都是“无形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新准则颁布以后,会计核算发生许多新的变化,无形资产新准则也不例外。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关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累计摊销”账户的设立就有许多新的变化和突破。无形资产减值与摊销是无形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产负债表上看,“累计摊销”与“减值准备”都是“无形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只规范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它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这些资产减值准备中惟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一同作为了固定资产的减项,并共同反映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构成了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还是累计折旧,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而在会计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存在许多模糊之处。为了能正确核算和反映固定资产项目,有必要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便有助于我们的会计核算工作。  相似文献   

5.
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两者又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它们共同反映着固定资产的现时价值、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未来的可赎回价值,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而在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存在许多模糊之处。为此,本文着重就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之间的区别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在不同的程度上体现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故现实核算中对二者的差别认识不清。为了在实务中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固定资产项目,有必要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的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织部分,从资产负债表内容上看,“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还是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计算损益、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价值补偿尺度的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是会计核算的两个重要科目,也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上看,“折旧”与“减值准备”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还是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计算损益、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成本补偿尺度的“谨慎性”原则。也正是因为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导致会计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它们共同反映着固定资产的现时价值,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而在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存在许多模糊之处。本文在简述新准则背景下两者联系的同时,主要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以便对二者的关系有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产负债表》内容上看,“折旧”与“减值准备”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还是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计算损溢、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成本补偿尺度”的“谨慎”原则。也正是因为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导致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为此,本文着重就两者的区别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它们共同反映着固定资产的现时价值,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而在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存在许多模糊之处。本文在简述两者联系的同时,主要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刘欣华  樊彩霞 《经济师》2003,(12):200-201
文章从无形资产的计价、无形资产价值摊销和无形资产减值三个方面分析了无形资产的会计与税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拥有的资产发生减值时,可以计提减值准备,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这其中也包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本文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涉及到的原理入手,分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的作用,并阐述企业在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无形资产的范围、初始入账价值、摊销、后续计量、减值准备计提的规定都不尽相同,使得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产生了很大差异.分析二者的差异及纳税调整事项,能为业务工作提供相关帮助.  相似文献   

15.
管新成 《经济师》2004,(11):210-210,271
文章剖析了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无形资产摊销问题、纳税所得调整问题 ,说明新制度实施后 ,这些会计事项也该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的经济财富的增长也日趋受无形资产所引领,企业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无形资产对企业贡献的价值作用也日益明显.而无形资产的推销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将在分析无形资产的性质、无形资产的减值和无形资产摊销的财务处理这几个方面来了解无形资产的摊销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恰当地运用谨慎原则,  相似文献   

18.
张芬芬 《时代经贸》2012,(14):60-61
合并报表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中的常见报表,信息需求者对合并报表的真实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商誉,这个特殊的无形资产的核算就成为合并会计报表中的难点,尤其是。商誉减值准备”确定的方法。如何确认和核算“商誉减值准备”,计提商誉减值损失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将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固定资产减值与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固定资产科目的备抵项目,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还是计提累计折旧,都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也正是因为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导致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20.
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准则中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外购商誉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和报告,将无形资产的范围销定在上述六项内容,有其不合理的地方。第一,外购形成的商誉不能千篇一律均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和报告,否则不符合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建议:外购形成的商誉应有选择的确认为无形资产。第二,外购商誉作为无形资产,而自创商誉不作为无形资产,这一做法不符合会计的一致性原则,建议将自创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对待。第三,人力资源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理应归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 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采用“直线法”,即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这一作法不能反映企业消耗无形资产的状况,笔者建议:第一,应将多种摊销方法结合使用,除“直线法”外,还可采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对商誉不摊销等方法。筇二,精确摊销年限,应在每年末重新审查无形资产的有用寿命,确定与原摊销年限的差别,进而确定每年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