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汪芳芳 《黑河学刊》2009,(4):110-112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当代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及个人。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做了探讨,寻求心理契合是所有的对策能够发挥最大效应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论述孕妇常见心理问题的基础上,从孕妇自身、家庭和社会3方面深入分析孕妇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对孕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的关怀和支持、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提供解决孕妇心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目前中学生心理问题状况日益严重,然而学校心理教育严重不足且不完善,对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仅仅是杯水车薪。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每一个社会人或社会组织都能自发的承担起社会责任,贡献社会需要的一份力量。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所有人的责任。因此,笔者通过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中学生心理教育援助策略,宗旨是在加强并完善学校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发动社会上各界及各种有利资源,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系统的援助,以达到行之有效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走入城市。由于农民工承受着多重的社会排斥,使得农民工群体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群体冲突,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承受着多重的社会排斥。"社会排斥"这  相似文献   

5.
孙笛  刘颖 《黑河学刊》2003,(5):60-61
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各种心理问题,需要得到正确的心理学的指导。中学生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学生自身生理因素的原因,有家庭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社会环境因素导致的结果。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我们称之为农民市民化现象。农民市民化后,对于这些转化为城市居民的失地农民来说,由于其社会心理状况关系着整个社会和谐的大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人士的关注。文章以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为探究对象,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心理状况,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实际解决失地农民心理问题当中,以期能为实际工作者切实处理失地农民心理问题提供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主要有:容易产生自卑感、嫉妒情绪、害羞不敢表现。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贫富差距依旧存在、攀比心理与攀比现象严重等。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社会应在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让贫困大学生认识到勤俭节约是美德,自身努力比先天条件更重要;学校要对贫困生进行及时的疏导。  相似文献   

8.
研究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释放压力,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研究《厄舍古屋的倒塌》目的所在,这对当今建设生态社会、和谐社会也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春杰 《中国经贸》2013,(22):133-134
目的:研究弱势群体的类别、心理状况及成因,旨在引起社会对弱势群体心理问题高度重视。方法:借助检索工具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回顾,参考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并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对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将有助于思考对策,以利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及高校的广泛关注。从主观及客观因素方面,初步探究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要提高对大学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性的认识,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及监督,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亲情缺失、家庭监管缺位、学校教育缺失和社会关注不够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家庭与社区联手形成合力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研究生中各种心理问题日渐增多,极端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发展,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结合大学生、研究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现状,全面、系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当前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亲情缺失、家庭监管缺位、学校教育缺失和社会关注不够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家庭与社区联手形成合力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新入校大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从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仲崇庆 《黑河学刊》2012,(12):161-162
社会的多元化使得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环境适应上面临的困惑日益增多,各种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高校教育要重视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严峻的就业和升学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在适应期、过渡期、疏导期三个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舆论的错误引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家庭不当的教育管理方式、大学生对心理问题防范意识淡薄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应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教师社会自豪感;2、学校要改革管理方式,帮助教师合理的减轻压力;3、教师加强自我认识,调适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后进生"问题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之一。以前,人们把"后进生"的成因往往只归结到学习能力上,但其实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方面。特别是现在"后进生"在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致使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应得到教师、家长及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不仅有普通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而且还要承受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使他们产生焦虑、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生除了具有和其他大学生一样的心理问题外,由于社会、家庭、个人认识水平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产生了自卑、焦虑、悲观、厌学等一些独有的特点.我们应大力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