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锦州市历史悠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5种典型的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文化:"辽代"文化、化石文化、红色文化、镇山文化和海洋文化。综合锦州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将锦州旅游文化形象定位为"神奇山海石,悠幽辽之州"。为了充分挖掘锦州旅游文化内涵和价值,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应该从以下方面打造锦州市旅游文化:发展历史遗存景区,建设文化主题公园,打造文化演艺项目,旅游形象体系建设,促进旅游业与影视融合发展,举办珍贵文物展览,生产锦州特色文化旅游商品,锦州市历史服饰展示,借助动漫与游戏宣传锦州旅游文化,举办辽文化旅游节庆。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作为具有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城市,存在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和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打造国际标准和唯一性,努力做大做强哈尔滨文化旅游产业,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加大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力度,加快冰城夏都旅游文化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3.
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营口市的发展战略是"以港兴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按照"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就是要深入挖掘营口历史文脉资源,不断丰厚营口的历史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培养具有营口地方特色和国内外重要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利用营口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特色文化集聚区,形成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向文化创意型转化。发展营口的旅游经济,要以文化创意为出发点,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传文化,使文化创意能切合旅游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整合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让文化创意引领带动营口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伴随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城市区域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业。文章围绕四川大邑的旅游业"融合与创新"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的融合发展,探析了"融合与创新"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围绕大邑县的几大的特色旅游点展开,以达到对论题的阐述。剖析"融合与创新"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发展的关系。以期能够为其他地区或单位开展"融合与创新"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相关路径或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春菊 《改革与战略》2012,28(4):133-135,158
文章认为,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提炼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物质文化品质和非物质文化品质,使历史文化资源重放异彩,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资本和源泉。文章提出,要树立"名人名牌意识",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源;挖掘工艺品类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整合文物古迹资源,开发其潜在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6.
四川"藏羌彝走廊"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是该区域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该区域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挖掘缺乏深度以及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该区域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在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针对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对如何推进该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平安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制约平安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平安县文化旅游两大产业发展对策:进一步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打造平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加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实施力度;强化文化旅游宣传,做亮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8.
林忠伟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11(2):101-104,116
天琴文化已经成为龙州县一张特色鲜明的亮丽名片。如何加快发展天琴文化旅游,挖掘天琴文化底蕴,促进天琴文化与边境文化、东盟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等融合发展,打造龙州天琴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好中国—东盟自贸区前沿区位优势和红八军军部旧址、左江革命老区的独特优势,推动天琴产业、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加快实现"富民兴边,贸工强县"新跨越,把龙州打造成陆路东盟商务口岸工业旅游名城,已经成为龙州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施玉蓉 《改革与开放》2012,(20):165-166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底蕴,便失去了特色;旅游文化若提炼不出旅游产品的核心文化,便失去了吸引旅游消费者的精点;旅游文化建设中若缺少了本土文化与外界文化融合的过程,便做不到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以形载神,以神传形,以求"特"、求"精"、求"变"的要求做好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  相似文献   

10.
论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及战略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性融合发展.不仅是大力发展山东旅游业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要求。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文化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特别是对旅游产业文化内含的理解和创新;对旅游资源文化优势的确认和把握;对文化旅游品牌文化产品的创新性精心塑造;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整合及对策实施。  相似文献   

11.
母涛 《中国西部》2012,(23):74-7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四川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结合实际,对推动全省、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系统谋划。成都是我省文化资源富集区,也是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应当处理好文化和旅游的"魂"与"体"的关系,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景区文化特征的代言物。齐齐哈尔文化蕴涵着独特而丰富的地域特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丰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齐齐哈尔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从齐齐哈尔特色文化中挖掘出可转化为旅游纪念品的资源;从多角度发现文化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特色小镇"在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下,目前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本文以牡丹江"互联网+"特色小镇下城子镇的文化旅游为研究内容,结合牡丹江及下城子镇所在区域和产业资源特点,探讨对俄贸易背景下的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发展和建设的路径及具体策略,为牡丹江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同时也为全国各地其他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焦作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成功打造了"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但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焦作市文化与旅游尚未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发展。文章梳理和细分了焦作文化旅游资源,对焦作市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进行SWOT分析,从历史文化、太极拳文化、煤文化、山水文化、怀药文化等方面提出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体系,提升目的地旅游吸引力,促进焦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高级演化形态,是建设文化名城的一种最优空间充填,是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本质性特征。旅游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经济形态,就在于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折射着国家、民族、区域的文化精髓,突出着共同的历史厚重感,离此,而不能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旅游景区或景点。文化旅游是旅游经济的灵魂与核心,旅游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始终张扬的是文化旅游展现出来的巨大魅力。青岛市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蓝色跨越,率先科学发展,极其需要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以特色为基底,全方位创新推进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6.
伍鹏 《北方经济》2011,(18):78-79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对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宁波在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方面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应当不断创新体制,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拉长产业链,加快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产业园区,以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沂南县促进"非遗+文化""非遗+旅游"等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传统和民俗旅游商品,推动非遗项目在旅游景区设立"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基地",培育了一批融合性强、文化特色明显、可以体验互动的情景式非遗项目活态传播场所,既增强了非遗保护意识,又提升了非遗项目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黄春 《魅力中国》2014,(13):15-16
本文从分析中外乡村农业旅游文化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我国乡村农业旅游文化发展的问题,提出以特色性、真实性来树立农村旅游与鲜明的农业文化意象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旅游进一步融合了北京旅游发展的趋向和重要特色.近年来北京发展文化旅游迎来良好的机遇,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文化旅游业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向.对此,文章总结了北京文化旅游发展新举措及新特点,并提出北京文化旅游的未来走向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2012,(5):110-11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二者通过融合,可以互相繁荣,实现双赢或多赢。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为我们发展旅游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文化遗存。我们确定了"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的主题,通过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做大做强陕西省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